对话2022届高校毕业生:有人早早签约,有人不选到心仪工作不罢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子骄 济南报道

五月,已经到了各大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冲刺月”。根据以往的企业招聘安排,大量工作机会和实习岗位在春招期间密集推送,因此还产生了“金三银四”这一说法。然而,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

2022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8%,而求职申请人数同比上升75%,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部分企业收缩规模导致招聘需求降低,而毕业生基数大叠加海归回国就业造成求职人数增加,受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年度高校毕业生CIER(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低至0.71,降至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最低点。

对话2022届高校毕业生:有人早早签约,有人不选到心仪工作不罢休

图源:智联招聘

经历了大厂缩招、“金三银四消失”等一系列打击之后,毕业生的心态和求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经验和感悟?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与几位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沟通交流,听他们讲述求职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把握住秋招的前提下,国企仍是首选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俗语用在找工作上也一点不为过。

当其他人还忙着四处投递简历时,郑州大学研三学生刘胜已经在悠闲地等待着毕业答辩了。早在去年九月份,他就接到了企业抛来的橄榄枝。“那时虽然刚升研三,离秋招却不远了,有的同学甚至从七、八月份就开始找工作。所以,我持续关注着招聘方面的信息。学校也比较重视,组织了几场交流研讨会,请毕业的学长传授求职经验。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每天都会推一些招聘信息,每隔一两个月,班里也会统计多少人签了约。”

对话2022届高校毕业生:有人早早签约,有人不选到心仪工作不罢休

刘胜收到的面试通知 图源受访者

稳定与否,是刘胜求职时首先关注的要素,仔细对比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后,他最终选择了郑州的一家国企。“其实不同企业薪资待遇方面相差不大,六七千元是普遍能达到的水平,满足了我的心理预期。因为我本身是河南人,考虑到以后能在这里平稳发展,安家立业,也足够了。据我了解,国企仍是大家的首选,我们班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是这样。”

在高校中普遍流传着一种说法,所谓“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而就读于材料科学工程专业的刘胜却不以为然,用他的话说,降低期待,就业不愁。“要认清自己,也认清周围的就业环境,只要你不是很挑剔就不会失业。当然,也有同学不满足现状,选择读博或者考公,这都是个人的选择。”

对话2022届高校毕业生:有人早早签约,有人不选到心仪工作不罢休

郑州大学发布的招聘信息 图源受访者

在秋招中成功上车,刘胜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这也得益于自己对就业形势的判断。“我更觉得疫情像是把‘双刃剑’,之前错过了线下招聘会还要专门到当地去一趟,现在企业纷纷开通线上招聘渠道,相当于给我们更多的机会投递简历,展示自己。除此之外,不光是我们这一届的经验,找工作早作打算,一定没错。”

考研没考上,offer也没有,逐渐降低工资期望

不巧的是,上海艺术学院大四学生宋青偏偏到五月才体会到“错过秋招”的焦虑。但严格来说,这并不能算是“错过”,更像是取舍。

由于应届生的秋招季大概在毕业前一年的九、十月份,这就跟各地各校的考研考公备考时间刚好撞个正着。在专心复习准备研究生、公务员考试和到处跑校招、海投简历之间,宋青选择了前者。“我本身是艺术生设计专业,考研选择了上海的一所211大学,准备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最后正常发挥吧,考了372分。但没预料到,今年分数这么‘卷’,计划录取3人,复试比1:1.2,比我分数高的比比皆是。”

对话2022届高校毕业生:有人早早签约,有人不选到心仪工作不罢休

宋青的考研成绩 图源受访者

没有考上理想院校,宋青只能被迫回到求职现场。从三月份开始疯狂投递简历的她,却四处“碰壁”。“学校一直在提供各种招聘信息,但我主要是在求职APP上投简历,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回复率还稍微好一点,等到五月,投出去的作品集和简历就像石头沉到了大海,没有回音。”

筛选条件从大厂降低到小公司,从双休到单休,标准的下降不止体现为期望薪资的降低,还有关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宋青觉得这样的做法为时已晚。“本来特别看重工作的匹配度、成长空间、工作氛围,当然薪资也是很重要的。但现在,只要能够满足在上海的基本生活要求,我就能接受。也可能是我自己不够优秀吧,同学当中照样有人能拿到很多offer。”

对话2022届高校毕业生:有人早早签约,有人不选到心仪工作不罢休

宋青备战考研时的学习笔记 图源受访者

不久前,宋青收到了学校发出的毕业通知,六月中旬可以申请离校,毕业典礼也将改在七月份,于线上举行。“希望能在离开学校之前找到工作,不然连去哪里、租得起多贵的房子都不知道。”

斟酌六个月,面试几十场,不选到心仪的工作不罢休

毕业在即,相比于其他人的悠闲或是焦虑,江苏海洋大学研三学生尹丽则更为耐心和谨慎。在长达6个月的求职过程中,她共参加了包括线上和线下在内的二三十场面试。“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准备了,当时没什么经验和目标,各类公司我都投递了简历,再加上疫情还不是太严重,所以就参与了很多线上跟线下的笔试、面试,最终跟上海的一家国企签约了。”

尹丽坦言,自己当初选择读研,就是为之后择业做准备。“本科读的是自动化工程,觉得学到的知识不够精深,就想到更好的平台,把握更多的工作机会。后来考研选择了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专业,我认为理工科的专业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从事软件、硬件都可以,实在不行,可以做做项目管理之类。”

对话2022届高校毕业生:有人早早签约,有人不选到心仪工作不罢休

出发面试前,尹丽拍下学校的景色 图源受访者

如果说考研和实习都是一种修行,那么求职更像是“升级打怪”的试炼,尹丽说,虽然自己是第一次找工作,但累积的经验可能比其他人多得多。“我体验了各种招聘形式,比如线上或者线下,问卷答题或者模拟合作,技术操作或者自由发挥等等。同时,也需要了解各类公司的架构,运营模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她也踩过“坑”。“本来签了一家公司,后来他们告诉我有‘试用期保护工资’这一说,大概意思是如果公司发展得可以,能发约定好的工资,但无法保证转正以后的工资,就很离谱。”

对话2022届高校毕业生:有人早早签约,有人不选到心仪工作不罢休

尹丽收到的面试通知之一 图源受访者

此后,每次做出选择前,尹丽一定会先把合约内容过上好几遍,不懂的地方也会追究到底。“就是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与其说我幸运,不如说我是有耐心,全力争取。即便过程漫长,但我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不出意外,7月份我就能入职了,也希望那时能见到重拾生机与活力的上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工作   受访者   疫情   薪资   国企   上海   高校毕业生   找工作   经验   简历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