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吃脚”和“不爱吃脚”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大,家长应了解

在小区玩耍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宝宝躺在婴儿车里,双手抱着一只小脚丫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妈妈叫宝宝不要“吃脚”了,脚上有很多细菌,一边说,一边用湿巾纸替宝宝擦脚。

然而没过多久,宝宝又开始了之前的操作。宝妈感到很无奈,对于孩子“吃脚”的问题,她查过了很多资料,但是众说纷纭,不知道是应该允许还是应该制止。

有的资料上说,不要让孩子“吃脚”,因为太不卫生了。但有的资料上却说,孩子“吃脚”对孩子的发育有好处。

从小“爱吃脚”和“不爱吃脚”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大,家长应了解

那么,宝宝“吃脚”到底好不好呢?宝宝“吃脚”到底又有哪些好处呢?

宝宝“爱吃脚”都是有原因的,一看就知道

在宝宝比较小的时候,通常是不会走路的阶段,有的宝宝喜欢做一个动作就是把脚送到嘴巴吸吮,但是考虑到卫生的问题,很多宝妈会立即制止宝宝的行为。

可能不少宝妈会纳闷:宝宝为什么老爱“吃脚”呢?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

1.对外界充满好奇,通过“吃脚”来认识和探索世界

无论宝宝“吃手”还是“吃脚”,都是出于好奇,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探索的一种方式。这里需要提到宝宝的“口欲期”,在口欲期到来的时候,宝宝主要通过口腔感知世界,因为口是神经末梢最丰富的地方。

从小“爱吃脚”和“不爱吃脚”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大,家长应了解

宝宝最开始是通过口来感知世界的,用口来认识身体和身体之外的各种事物。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宝宝在某个阶段特别喜欢啃咬东西,逮到什么吃什么,有时候还把大人的手指往嘴巴里送。

2.获得安全感,缓解焦虑

通过“吃手”或“吃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在“吃脚”的时候,宝宝会全身心投入其中,把注意力转到这个上面,从而就会缓解焦虑,获得舒适感。

宝宝“吃脚”有2点好处,你知道吗?

1. 锻炼身体协调性及手脚的精细动作,缓解情绪

宝宝“吃脚”的时候也是对身体协调能力的一种锻炼,通过脑口手脚的积极配合,宝宝准确地将脚趾放入口中,有助于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对手脚动作的控制能力。

同时,当宝宝情绪焦虑的时候,通过“吃脚”会让宝宝的情绪逐渐稳定。

从小“爱吃脚”和“不爱吃脚”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大,家长应了解

2.说明宝宝发育良好

宝宝的手脚动作都是在大脑的支配下进行的,如果宝宝能准确抓住脚把脚趾放入口中,说明宝宝发育良好。

所以,如果宝宝在1岁之前,宝宝有“吃脚”的习惯,家长不必去强行制止和干预。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吃脚”,会马上去制止,其实大可不必,宝宝1岁多就会逐渐减少“吃脚”的次数或者不“吃脚”。

从小“爱吃脚”和“不爱吃脚”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大,家长应了解

从小“爱吃脚”和“不爱吃脚”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家长应了解

看到宝宝“吃脚”,不少“爱干净”的家长会想尽一切办法制止,但有的家长却想法,他们会允许宝宝“吃脚”。

那么,从小“吃脚”和“不吃脚”的孩子长大会有哪些差距呢?

1.从小“吃脚”的孩子,长大后管理情绪的能力强

当宝宝紧张焦虑时,通过“吃脚”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于是情绪会慢慢缓和,从而让焦躁情绪得到很好的释放。由此,可以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从小被允许“吃脚”的孩子,长大后对情绪的管理能力会比较强,自控力也会比较好。

从小“爱吃脚”和“不爱吃脚”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大,家长应了解

2.从小“吃脚”的孩子,长大后身体的协调性更好

宝宝“吃脚”的过程,需要宝宝先将脚抓住,然后将脚趾送入口中,通过这个动作,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加强宝宝手部脚部精细运动的发展。

手脚灵活的宝宝,长大之后身体的协调性会更好。

结语

总的来说,宝宝从出生到1岁之间适度地“吃手吃脚”其实对宝宝而言是有利的。在充分保证宝宝手部脚部干净的前提下,家长可以让宝宝“吃手吃脚”。

如果这个动作太频繁的话,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适当减少吮吸次数。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家长   孩子   脚趾   焦虑   手脚   安全感   差距   情绪   身体   动作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