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前些天,C妈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则报道:荷兰最顶尖的环境研究机构做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在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了微塑料。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这个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热度居高不下。

因为研究小组对22个志愿者提供的血液样本进行测试,竟然发现17个人的血液中都含有可量化的微塑料颗粒,概率高达77%。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人体中检测出微塑料颗粒了。

2018年,欧洲联合肠胃病学周大会上,研究人员指出,在人类粪便中,检测出微塑料颗粒。

去年的《国际环境》杂志中,也有研究称,在人体胎盘中也发现了微塑料颗粒的存在。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为什么这次仍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呢?

因为如果说之前微塑料对人体的影响还有待商榷,这次在血液中的发现,却意味着微塑料有可能渗入血液,甚至进入大脑,甚至可能造成脑损伤。

这个结论,让我细思极恐!

谁不知道,孩子日常接触的用品中,奶瓶、餐具、玩具,很多都是塑料制品。

要说谁最受微塑料污染的威胁,首当其冲的就是婴幼儿了。

关于微塑料对孩子的影响,C妈赶紧带大家一起关注了解下!

一、微塑料为何物,又是怎么进入身体的呢?

微塑料颗粒,顾名思义,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更准确一点说,就是直径小于5mm的小塑料颗粒。

咱家里饮水机的装水桶、订餐的外卖餐盒、食物分装袋、垃圾袋、孩子的奶瓶和玩具……

如果我们把这些物品丢弃到自然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降解破碎,就会产生“无处不在”的微塑料。

更何况,我们平时用的护理品和化妆品,像牙膏里的微珠、防晒霜……都含有微塑料。

还有很多食品,比如罐头、口香糖、矿泉水、外卖食物……也含有微塑料。

这还不止!

美国曾在2017年对10个国家的自来水采样调查,发现受微塑料污染的水高达83%。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可不可怕?作为“生命之源”的水里都有微塑料的存在!

那么,微塑料颗粒又是怎么进入人体的呢?

在《Science》上有过一篇文献报道:微塑料可通过吸入和摄入进入人体。

所以说,我们饮用瓶装水、宝宝使用某些材质不安全的奶瓶、或者是长期暴露在塑料环境中时,微塑料颗粒都可能进入人体。

纽约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就估计平均每周人均微塑料摄入量约为5g。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这么说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哈,大概是每周 “吃”掉一张信用卡的量。

有没有被吓了一跳?是不是难以置信?

不信也没用,还真就这么回事!

那么,这些微塑料颗粒如果进入人体,会产生什么危害呢?

微塑料的危害

1、干扰孩子的生殖系统、诱发性早熟

塑料本身是没有毒的,但制作塑料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一些有害化学添加物,比如增塑剂等。

如果塑料中析出的微塑料颗粒也含有这些有害物质,那么就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有些塑制品中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盐和双酚A),都会干扰孩子的生殖系统、诱发性早熟。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首先,邻苯二甲酸酯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告为一种环境荷尔蒙

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干扰内分泌系统,可导致男孩儿“女性化”,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其次,双酚A则可能产生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引起性早熟,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产生影响。

有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物品,比如购物小票中也可能含有双酚A。

记得去年,还曾有某知名品牌拖鞋被查出增塑剂超标,影响人体健康。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因使用塑料饭盒而导致性早熟的事件也曾引起讨论。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着实有些吓人!

2、从人体循环进入大脑,造成脑损伤

此前,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微塑料颗粒对人体的伤害,但经过科学家潜心研究发现,目前大量的动物实验都表明:

微塑料进入动物体内,会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前边咱们也提到了,就这次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的事件来说,也证实了,微塑料颗粒可能顺着人体循环进入大脑,从而造成脑损伤。

这样的后果放到孩子身上,C妈可是连想都不敢想!

如何避免过多的微塑料感染?

也许会有人问,真的有这么严重吗?照这么说,咱都不能用塑料制品啦?

确实,套用咱们之前总说的一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我查过大部分资料,研究证实,绝大部分微塑料是可以排到体外的,会有少部分更小的微塑料颗粒进入人体。

所以,我们也不用过于恐慌。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我也知道,完全杜绝塑料制品,一点也不让孩子接触,根本不可能。

但C妈觉得,既然关于危害的研究在不断被证实,那我们谨慎一点肯定没毛病。

那么,在无法做到0塑料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建议大家可以从日常使用比较频繁的塑料制品上入手,把好材质关,把好使用关。

01奶瓶、塑料水杯

首先,从孩子的安全方面考虑,我们要优先选择玻璃材质的奶瓶或水杯。

如果怕孩子不小心打碎而受伤,想要挑选塑料材质的话,咱们尽量挑选耐高温、耐腐性的。

建议大家优先选择PPSU材质的。

PPSU是最安全、最禁得住用,(当然也是价格最贵)的材质。

它的抗腐蚀、抗水解能力强,而且耐热性也非常好,不用担心高温会析出什么有害物质,伤害宝宝健康。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常见的PP材质,虽然稳定性也较强,但也不能完全放心。

因为有研究团队经过实验发现,PP材质在接触较高水温时,瓶中的微塑料颗粒会增加。

水温在25 时,微塑料颗粒为60万/升,而当温度升高至95 时,微塑料颗粒飙升至5500万/升。

这组数据,清楚地说明随着温度的增高,微塑料颗粒也会成倍剧增。

所以,如果家里有PP材质水杯或奶瓶的话,不建议高温使用,同时也要定期更换。

02矿泉水瓶、饮料瓶

矿泉水瓶、饮料瓶基本属于PET材质,这类塑料不耐高温,约70 就会变形。

装冷水、温水不成问题,但不能装热水热饮,也不建议长期重复使用。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妈妈习惯用矿泉水瓶装酱油、醋等调味品。

我家奶奶之前就有一次,发现CC喝完的饮料瓶子特别适合装醋,说自带的小洞出量超方便。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我赶紧制止。因为这种材料表面不密封,容易滋生细菌。

另外,材料中也有脂溶性小分子,长期使用容易渗透到调料中,不建议循环使用。

真想要方便,适合装调味品的玻璃容器,网购9块9就能包邮到家,就别省这10块8块的啦。

03保鲜膜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用保鲜膜包裹蔬菜水果存放到冰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大家买到保鲜膜,比较多的有PVC和LDPE两种材质。

PVC材质的保险膜安全性最低,开篇提到的邻苯类的增塑剂,就可能存在于其中。

一些蔬果店中会用到PVC材质的保鲜膜,一般是黄色卷筒状的,材质咱没办法一眼看出,但万一呢?

所以,尽量不在外面蔬果店买切好的、保鲜膜包裹的半成品。就算保鲜膜没问题,也可能有其他卫生方面的问题,不是么?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PE的熔点在92 ,相对来说安全稳定性就相对高些了,但也要在常温的前提下。

水果蔬菜、剩饭剩菜可以使用PE保鲜膜包裹常温或冷藏储存,但不建议高温加热,也不建议包覆多油、多糖类食物。

像用保鲜膜包着剩菜直接放微波炉里加热的事,大家就不要干了哈。

当然,有些PE保鲜膜包装上会标有“可微波炉加热”字样,但是否真的能用,还要具体看保鲜膜的适宜温度。

耐热性较高的(比如标注110 以上),也只建议在低档情况下使用。

血液发现微塑料,可造成脑损伤!宝宝常接触的日用品,赶紧自查

最后C妈说

这篇文章,是想让妈妈们学会用对塑料、用好塑料。

因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塑料制品密切相关,C妈首先要建议:

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妥善处理塑料垃圾,不随意随地丢弃!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全力避免过多的微塑料感染。

希望在未来,塑料制品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降低对孩子的威胁。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让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的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一起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D爸妈”( ID:cd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塑料   增塑剂   保鲜膜   奶瓶   日用品   塑料制品   材质   血液   人体   宝宝   建议   发现   孩子   脑损伤   塑料颗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