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翔:相邀在“竹海”

刘 翔:相邀在“竹海”

相邀在“竹海”

文/刘 翔

当我们再次到曹营小西沟的时候,竹海一如之前青翠,食堂爆满,游客正兴。

刘 翔:相邀在“竹海”

受微澜老师邀约,我们结伴旧地重游。好巧不巧的,两车下来七个人,往竹林方向走。当走进小径台阶纵观竹园时,大家想起了“竹林七贤”,说起了“商山四皓”。我们七人难得周末清闲聚在一起,便戏称七人之行为“竹林七闲”。

刘 翔:相邀在“竹海”

来到竹林,发现上次看到的小竹笋,不是半人高,就是一人高了,有的甚至还蹿出十几米,需要人仰着头才能看到顶。还真是多年蓄力一朝劲起啊!生长力爆棚,听说雨后春笋日增30厘米,至夏可在6周左右完成十几米的高度,刘翔的速度。

修葺一新的老宅刷得雪白,一株百年紫荆花就在坎子下,挺着不再笔直的脊梁守着主人的家。一个世纪的年龄,见证了几代人的故事,几多艰辛、几多奋进、几多人来人往的出出进进?那些枝枝叉叉,那些绿叶红花开了一茬又一茬。

刘 翔:相邀在“竹海”

我们在紫金树下拍了几张合影,让它也为我们“竹林七闲”做个见证,见证我们曾到此一游,见证我们对文学的追求,对未来计划的设想和运筹。人类会生老病死,精神不会死亡,追求不会因此停歇,而时光与岁月同在,永不衰老。

那斑驳的树皮、枯枝,在经历了春的萌生,夏的馥郁,还能开出百年的花朵。那弯曲的肢体、躯干,在经历岁月的沉淀,时光的洗礼,还能生出千年虬健的根须,书写着历史的沧桑。

刘 翔:相邀在“竹海”

许是跟着竹海相伴相生的缘故,紫荆花也生出了傲骨,立于台阶石坎下,扎根贫瘠土地,年复一年,不屈不挠的生长着。任百年风雨侵蚀,活得顽强、开的绚烂。像极了郑板桥在他《竹石》画上题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们一行徒步竹林、走访农户、走进果园,一路行来,倒是看到了好多开车时看不到的景,也了解了一些当地人的现状和老村以前发生过的故事。这样我们对曹营小西沟的了解就不仅限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中了,而是跟小西沟又走近了一步,也多了点亲切感。

刘 翔:相邀在“竹海”

依稀还记得上次来小西沟,樱桃才由青变黄,渐次红。如今满树的樱桃都熟透了,压弯了树枝。因为农户人手单,或已搬出山沟,或出门在外打工,留守的老人又摘不了,就几个壮力,还要在地里忙农活,导致樱桃熟了没人采摘,一摸就掉,甚是可惜。住户不多,几户家家门口都有几棵樱桃树。

刘 翔:相邀在“竹海”

看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果粒,红的似玛瑙般晶莹剔透,甚是好看。树枝仿佛是故意递到我们眼前让我们尝鲜似的,压的老低,触手可得。我忍不住上前咬了一粒带着露水的红樱桃,入口、入腹,沁甜沁甜的。唔,好吃!我们几人吃的开心,农户人也看的高兴。可以随便吃,就是他们对我们一行的欢迎和热情。

刘 翔:相邀在“竹海”

在竹林深处,也是后山最高的地方,我们看到一处架构不错,地理位置僻静,周围环境美好的老式房子、空宅,兴奋的参观品评一番。看着、品着、想象着未来的某一天,在绿竹万顷的山顶俯瞰风景,融入大自然环抱,听百鸟啾啾,看竹影婆娑,赏晨曦黄昏……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刘 翔:相邀在“竹海”

品茶饮酒、吟诗作赋,又将是怎样的一种美好!要三五文朋好友,或写字作画,或跳舞朗诵。静中有动,健身。动中有静,养神,从而修心养性。若在此居住,一日三餐,简简单单。晨起打打太极拳,晚归赏月坐庭院,黄昏煮酒送夕阳,听风听雨话桑麻。何其惬意!

刘 翔:相邀在“竹海”

该走了,一条石子铺成的台阶,一步一坎,通往山下的小径。途中不时有藤蔓植物,或垂于头顶,或拦住了我们七人的去路,这是做足了挽留的态势啊。好一个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一众人欣慰不已。走!聚聚。

刘 翔:相邀在“竹海”

欢迎大家关注阳城风云公众号

编辑 插图:悠闲

图片来源于作者

作者简介


刘 翔:相邀在“竹海”

刘翔,商南人,农行职员。喜创作诵读,爱好比较广泛,读书跳舞打太极。常用文字表达心声,也愿用声音传递情感,追求积极阳光的正能量。商南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商南阅读协会朗诵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竹林   商南   绿竹   紫荆花   协会会员   小径   农户   樱桃   台阶   见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