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培育出一个聪明又有能量的孩子?

从读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开始,我对孩子的“能量”就一直好奇,究竟怎样才能培育出一个有能量的孩子?

直到我读到《当我遇见一个人》时才明白,所谓孩子有能量是指父母让孩子自由生长。就像培养一棵树,给予它阳光、雨露,但不要压抑它生长。

怎样才能培育出一个聪明又有能量的孩子?


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讲述的是母婴关系,也是育儿理念,还是心理治疗方面的东西。

暂且,我们就把它看成一本育儿书来读吧。

书中有几个观点很打动我。

一、哭声免疫法不可取。

我曾经也是“哭声免疫法”的受害者。

我女儿1岁左右时还不能睡觉,每天晚上都会哭得撕心裂肺喊妈妈。当时,我必须把她放在胸口上,一边轻拍她一边哄着,她才能睡着。

那时我认为是女儿对我的依赖性太重,连独自睡觉都不能,所以想找找方法治治她。后来看到有本书上提到“哭声免疫法”,就想尝试一下。书中说,就算小孩在房间里哭得死去活来,也不要理她。只要度过了头几次难关,孩子就会死心乖乖地自己睡觉了。

结果,让女儿独自睡觉的“实验”并没有成功。每次,她一个人在房间里哭得快没力气了也不睡觉,我在外面心如刀绞。最后,我干脆放弃这个实验。

现在,我女儿已经快4岁了,虽然睡前还是要有大人陪,但可以睡一个整觉,晚上也不再哭着找妈妈。

大概在她2岁的时候,我发现了女儿容易哭闹的真正原因是肚子不舒服。

引起肚子不舒服的原因可能是临睡前吃得太饱,或睡着后肚子着凉。以后我多注意这两方面,孩子的睡眠质量就比之前好多了。


怎样才能培育出一个聪明又有能量的孩子?

为什么说“哭声免疫法”不可取?

0-2岁的小孩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他们会经常借着哭来表达需求。如果我们对他们的哭,也就是需求不回应,他们就会感觉不被关注,不被爱。慢慢地,他们就真的不哭了,因为哭也得不到回应。

这个手段其实挺残忍的,因为我们把孩子当成了接受训练的小动物。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刚出生的那几年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的需求能经常得到满足,内心才更可能建立安全感。而跟妈妈的靠近,得到妈妈的陪伴,就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安全需求。

二、不干扰孩子内在的成长规律。

刚开始当妈妈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会看到一些育儿专家说孩子一天要吃多少奶,一天要吃多少次。

如果现实不符合,我们就担心孩子发育会有问题。按照专家的说法,每个小孩的成长模式大致都是一样的。

有段时间由我老公带女儿,他规定女儿每餐必须吃一碗饭,吃不完他就喂。后来,我发现女儿居然头一次长了口疮。因为爱看中医育儿,我知道这跟胃火有关,就让老公不要再强制喂孩子吃饭了。


怎样才能培育出一个聪明又有能量的孩子?

不仅是老人,就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仍然把孩子吃饭看做家长的事来做。孩子不好好吃饭,要么是不舒服,要么就是不饿,还有其他原因吗?强喂,只会加重孩子对食物的反感。

李雪让我在《当我遇见一个人》里看到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做父母的既然要育儿,就要多从孩子出发,而不只是外在的一些经验做法。

三、智力发展来自于自由体验而非知识。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特爱玩,而且学东西还特别快?我们都知道,小时候越调皮会玩的孩子,长大了越聪明,脑瓜子更灵活。

记得我小学时,班上有个男孩很会玩,能用香烟纸盒做挖土机,看着他用那个“挖土机”铲沙子,我惊奇地不得了。不仅会玩,这个男孩算术、记忆都很好,真让人羡慕。

我有一个好朋友,是个女生,平时胆子很大,总是敢做我不敢做的事情,数学也比我好。她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关于玩方面,她奶奶从来不管。我一直也很羡慕她那种豪爽、爱玩的性格,整个小学阶段也以她为榜样。

同时我也观察过一些女生,那些数学好的,通常都跟小时候被允许无忧无虑地玩有关。

反观我自己,胆子小,做事说话总是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地在乎周围人的眼光。不过有两年,我也过得很自在,不用那么小心。那个时候,我爸妈都在外面打工,我跟着奶奶生活。生活中又遇到了刚才说的那个朋友,还有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在那两年里,一改平时胆小怕事的性格,我上课会积极发言,平时和好朋友玩也是肆无忌惮。生活中,我又不用担心奶奶老是指责我。可以说,那两年是我整个童年里色彩最多的两年。

而在之前或之后,回忆的颜色都是灰色的。虽然之后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但是我再也没有那样开心过了。灵魂似乎受到了禁锢,我的创意和点子也没有那两年多。有时,我就在想,我是不是在做梦,能不能早点醒来,让心智能像那两年那么自由。

所以,现在在教育我自己小孩的时候,我都尽量少指责孩子,不希望他们像我小时候一样自卑,更不希望他们不能自由施展自己。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似乎本末倒置了,他们拼命地给孩子报各种知识技能学习班,却从来不问孩子是否愿意学,是否玩得开心。我很喜欢陈美龄对学习和玩的看法,她说玩是学习,学习也是玩,两者没必要分开。

只有在玩的体验中,小孩子才能学到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父母脑中的知识。

大部分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生活得幸福、快乐。其中,人际关系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望这本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子女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挖土机   孩子   哭声   免疫   能量   奶奶   聪明   小孩   女儿   需求   妈妈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