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的总原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论述了夏季养生的总原则:“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虐,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养生的总原则

说到《内经》的解读,个人觉得是很有难度的,一是自觉学识有限,不敢对经旨妄加解读;二是很多经文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很难找到恰当的语言合理地将文意表达出来。下面我就试着把这一小段文字,逐句解释一下,大家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夏三月”指的是立夏到立秋3个月的时间。今年立夏是5月5号开始,要经历“夏满芒夏暑相连”六个节气。

夏季养生的总原则

“此谓蕃秀”描述的是草木的状态,“蕃”是指草木茂盛、蕃茂和繁多的意思。周敦颐的《爱莲说》里面“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蕃”也是这个意思。“秀”指草木抽穗开花、孕育果实,如果没有夏三月植物的繁茂、开花、结果,就不会有秋季的收获。

“天地气交”是什么意思呢?指夏季阳光明媚,气候炎热,属阳的“天气”下达地面,蒸腾大地,属阴的“地气”就化为清轻之气,随着水蒸气往上走。因此,夏季会出现阴阳之气的交流,阴雨天气较多且变化较快。

夏季养生的总原则

“万物华实”的“华”即开花,“实”即结果,万物指很多的植物,像桃、杏、苹果、梨、海棠等,到夏天开始结果并长大了。

“夜卧早起”,指建议人们可以晚上略晚睡一些,早上要早起,天亮随着太阳起床,夏三月昼长夜短,人们也要顺应天气,晚睡早起。

“无厌于日”,这个很关键,咱们很多人的做法跟这条养生原则正好相反。“无厌于日”就是建议大家不要总躲着太阳,要适当地接受光照,这样人的气血才能跟着蒸腾、升发起来,情绪才能好起来。当然,我理解的不光是接受太阳光,还要接受阳光的、积极向上的事物。咱们大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呢?出门打伞,回家开空调,吃冷饮,生怕被太阳晒到,这样很容易引发身心疾病,所以现在抑郁的人特别多。小孩子也一样,室内活动多于室外,少见阳光,夏天阳气没养足,秋冬就容易发病,很多孩子从小就有抑郁症状。小孩子能跑能跳的时候就让他出去跑跳,刚刚立夏不会那么热,也不会晒出病来(当然还是要躲开正午毒辣的太阳的)。

人体有很好的自我调节功能,在冬季会更多地储存能量抵御寒冷的天气,表现为人体脂肪层增厚,在夏季为了能够更好地散热,人体脂肪会减少,所以人在冬季发胖夏季消瘦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现在很多人整个夏天都在吹空调,喝冰啤酒,吃冰淇淋冰西瓜,睡凉席,周身充斥着各种寒气,还总抱怨腰粗腿粗,减肥也减不下去,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没有感受到夏季到来,没有顺应夏季的自我调节,反而倾向于储蓄能量,于是腰腿越来越粗,越减越胖,看了别人又瘦又漂亮,更容易得抑郁症。

讲到这里我再多废话一点,我们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也能够很好地调节冷热变化,适当的冷热刺激实际也是在调动人体的脏腑机能。比如人的心和肝就是一套制热系统,而人的肺和肾则是人体的制冷系统。夏天,人的肺和肾就开始工作了,腠理开始打开,利于排汗散热,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至过旺,使人不至于那么烦躁,也不会上火,睡眠也会好,所以在肺和肾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内外通达,阴阳调和。但如果人的脏腑感觉不到夏天的来临,没有热烈的夏季的刺激,腠理开合不利,夏天当汗不汗,秋冬来临时,人的肺、皮肤、呼吸系统就容易出问题,比如容易感冒、过敏、哮喘等;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则容易上火、目赤肿痛、骨关节疾病、失眠、高血压,甚至容易得脑血管疾病,我在临床还见过心肾不交造成阳痿、早泄的患者。

“使志无怒”,春三月叫“以使志生”,就是给自己立一个flag,鼓励自己,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而到了夏三月就要“使志无怒”,就是提醒大家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不要抑郁和暴怒,不要有强烈的情绪变化,其实做到了上面的“无厌于日”,就很难“怒”得起来了。

那么有人会说了,我已经“怒”了怎么办?怎么破?我的建议是找个合适的场合、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把它“发”出去,表达出来,宣泄出来,千万不要设法制怒、压怒,长期压抑,人就会生出痰、瘀等有形的坏病,身上容易长东西。还要去积极的治疗,中医治疗这类疾病一般会用一些辛散的药物,帮助你把压抑的气机发散开,比如舒肝丸、逍遥散之类的。尽早治疗,杀敌于未成气候之时。

还有的人,尤其是女孩子,生气以后喜欢吃东西,吃很多东西,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咱们的肝气要往上走才能疏散开,而吃东西的气机是往下的,还容易造成脾胃损伤加重(肝木克脾土)。长期如此,容易引发抑郁等疾病,所以宁可怒发冲冠,也不要压抑自己。

“使华英成秀”,秀就是“果实”,只有做到了上面的几点,才有可能使华英成秀,结出胜利的果实。在自然界就是这样,如果夏天连续阴雨天,植物该抽穗就抽不了穗,最后就结不了果,1815年的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造成了7万多人死亡,铺天盖地的火山灰笼罩地球,当年夏天低温,安徽、江西等地甚至在7月出现降雪天气,当年全球农作物减产、家畜死亡、流行病肆虐,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可以看出来,炎热的夏天对植物生长有很大的作用。

夏季养生的总原则

对于人类也是一样,人们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用惯了冰箱、空调,吃惯了冷饮,却使自己的“果实”发育不良,男人的精子、女人的卵子都受到影响。我见过一位专门治疗不孕症的老中医,他严格禁止患者吃冷饮,就是这个道理。

“使气得泄”即让我们的腠理打开,气机畅达,排汗顺畅,如果人体气机不畅,从炎热的外面进屋,当汗不汗,反而直接面对冷气,喝冷饮,使气不得泄,反受贼风邪气侵扰,就容易做病,这就是为什么夏季容易出现中风。所以真正觉得又热又渴的时候,不要立即对着冷气吹、喝冷饮,反而要喝热茶,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夏季喝热茶是不是更解渴。

“使气得泄”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让自己心气表达,把自己的心愿说出来,不要压抑自己,所想所愿都大胆地去表达和践行,跟后面一句话是相互承接的。

夏季养生的总原则

下面我们来看“若所爱在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主动地去表达你的爱,或者关心,或者帮助,这些都是爱的表达。这跟养生有关吗?当然有,表达爱就是在舒展心气,爱的繁体是愛,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告诉大家,爱是心气的表达(现在爱都没有心了,所以现在人们谈恋爱都不动心只动意了,看你有没有房子、车子、票子),所以夏天也是恋爱的季节,当你碰到那个让你觉得暖暖的、如阳光般的对方,你就大胆去示爱吧,我也是读到《内经》这一段的时候爱上《内经》的。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长就是“春生夏长”的“长”,即成长和孕育,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到上面这些就是与夏天的气机相呼应的,也是养“长”的方法。

“逆之则伤心,秋为痃虐,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句话的意思是,夏季心经当令,如果做不到上面这些,就会伤到心气,到了秋冬季节就容易出现身体不适。有的人到了秋天会感觉身体忽冷忽热,像疟疾一样,这就是寒气内侵,人体的阳气与之斗争导致的。另外,夏天没有做好养生,到了秋天就没法收获,到了冬至这一天还容易得重病,因为冬至阴气最重,阳气最弱。

老祖宗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告诉大家顺应自然,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古人说的过“节”,其实说的就是过“节气”,根据每个节气的特点,调整好身体作息,才能过好节儿,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上工治未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物华   腠理   夏季   心气   节气   冬至   冷饮   草木   夏天   人体   原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