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养生保健注意七个要点

今年5月5日是入夏后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此时正值春夏之交,气候多变,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往往容易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古话说“春夏养阳”,这个时节养生的关键在于让阳气更加合理、茁壮地生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七个要点。

春夏之交,养生保健注意七个要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随气候变化及时减衣

春夏之交,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体皮肤、肌肉血管的舒张增强,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以适应散发体热。故此时要注意及时减衣。一般来说,此时晨起温度仍较低,外出时着装可稍多,到中午较热时,千万别还捂在身上,弄得满身大汗。这样反而容易着凉感冒。

注意补水少喝凉饮料

尽管天气逐渐变热,但尚未进入高温期,因此不可过量饮用清凉饮料,多喝温白开水是最佳选择。初夏天气气候干燥,人体出汗也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饮水量应在2 000毫升左右。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应该是喝一杯水。体内保持足够的水分可以清洗肠道,预防上火。但不宜用饮料代替饮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多吃富含蛋白质食物

食物以清淡为宜,多食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以及绿叶蔬菜,也可吃些苦瓜、苦菜等带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热,又有营养。

加强锻炼运动要适度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是推动身体气血运化的动力。脾属阳,动则生阳,阳壮才能“运”,脾阳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运化作用。因此,运动是对身体很有好处的保健方法。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不宜出汗过多,注意补充水分,以免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而耗气;运动方式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喜好而定,比如快步走或慢跑等,每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如果能够每日坚持更好。

早睡早起午间要小憩

春夏养阳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早睡早起,这样才能顺应天时。春夏之际,日出时间较早,日照时间逐渐渐长,人们在这时候也该早些起床,外出活动,晒晒太阳,以提升体内的阳气。而晚上不宜熬夜,因为熬夜既伤阴又伤阳。尤其不要超过子时(即晚上11点)才睡觉,不然就有可能导致阴虚火旺。由于昼长夜短,有条件者可坚持午间小憩,以减少机体消耗,消除大脑皮层的疲劳,恢复精力。

适当宣泄心情要平静

无论任何时候,心态平和都至关重要。春夏之际,有的人会注意到自己脾气渐长,这其实是正常现象,因为春夏之象本来就是一种生发蓬勃的征象,人的情绪在此时也应该适当疏泄,不宜过度克制。然而,这种释放也要讲究“度”,过犹不及,过度疏泄和过度克制同样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所以,应保持好宁静恬淡的心态,不急躁也不压抑,关键是要保持好情绪的疏泄与克制之间的平衡。

讲究卫生预防红眼病

初夏还要注意预防流行红眼病。此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小时内发病,自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专用。尤其在学校、机关、企业等集体场所,更要做好各项隔离工作。预防红眼病的关键,是在高温高湿的初夏,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文/副主任医师 朱本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注公众号《家庭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红眼病   大脑皮层   阳气   午间   初夏   水分   要点   体内   饮料   食物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