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观鸟是一张进入大自然的门票。

鸭类是比较常见的鸟类,作为鸟类中适应力极强的一大类群,野鸭们广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全球各种生境中。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绿头鸭

从大陆腹地的沙漠湖泊到高原咸水湖再到低地的河流湿地,从极寒的北极圈到终年高温多雨的赤道地区,甚至我们生活环境周围的城市公园、人工水库里,都能一睹它们的身影。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红头潜鸭雌鸟

并且,相对于爱蹦跶的雀形目鸟类来说,鸭类体型通常较大,行为也更为“稳重”,容易被我们所发现和观察。

因此,在带领青少年儿童观鸟时,我们都喜欢从观鸭开始。

那应该如何去观察鸭类呢?

选好地点

如开篇所说,鸭类的适应力极强,在江河湖泊以及人工水域都能见到它们,所以,你家附近若有较大的水域存在,不妨去找找。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鸳鸯


如果怕扑空而失望,那可以与当地鸟人、鸟会多交流,获得一手资讯。

我们建议选择一处交通便利、徒步距离不太远、且有极大概率能看到野鸭的地方,给刚入门观鸟的小盆友们带来好感,不至于一次性累趴再也爱不起来。

而对于那些已经富有经验的观鸟小达人,在地点的选择上则可以更加追求物种。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棉凫

由于不同鸭类会对生境有针对性的选择,在野外观鸭时,小达人和父母们可以充分考虑种类与生境之间的联系,如哪些鸭类喜欢急流、哪些则喜欢静水,以便更有目的又系统地观察到想要收获的目标。

带好装备

虽说鸭类的体型不小,有时肉眼也可以进行观察,但当被观察目标出现在较远距离时,又或者我们希望看得更细致时,手中有一台能帮助我们进行远距离观察的装备是非常重要的。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鹊鸭

这就是俗话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使是小盆友也如此,一旦选择了出门观鸟,除了一颗热爱自然之心,还需要一台便于携带和使用的望远镜

望远镜分双筒和单筒,其中,7-10倍的双筒望远镜机动灵活,适应环境多样,观察林鸟、水鸟和其他野生动物完全通用;

单筒望远镜更大更重、价格不菲,需要配合专门的三脚架来使用,适合远距离定点观察。

两者的体验感完全不同,彼此补充且不能相互代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预算等来选择。

除了望远镜外,相机也是记录野生动物的最好装备,一旦遇到存疑的鸟种也可以先拍摄存档、再研究识别。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误入”一只青头潜鸭的白眼潜鸭群

当然若想锻炼小盆友的瞬间记忆力、语言描述力,甚至速写能力,那相机就由陪同的成年人来使用吧,在结束一种鸭类的观察后,玩一场你说我猜、你画我猜的游戏也不错。

一个一个来

时间、地点定好,装备带齐,让我们出发吧!

抵达水边一看,野鸭们都差不多肿么办?别着急,先调整好望远镜,若携带了单筒望远镜,放置时务必适合小鸟人们的身高。

首先,用肉眼欣赏一下水面的野鸭吧,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白眼潜鸭雄鸟

在欣赏时,如果运气足够好就能发现不少的行为,比如是谁觅食时屁股还翘在水面下不去?而谁又扎猛子潜入水里不见了?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赤嘴潜鸭和一只赤麻鸭

那么恭喜,你们来到了一片既有浮水鸭又有潜水鸭的区域。

此时拿出随身携带的《鸭类识别图鉴》或者附赠的大海报,浮水鸭和潜水鸭的手绘图、中文名以及拉丁学名均清晰地罗列其上,大方向就有了。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然后,请把视线调回到水面,选择一只羽色较为艳丽的浮水鸭或潜水鸭作为首次追踪对象。

比如一只身体大部分浮在水面的野鸭,透过望远镜观察,第一时间映入眼帘的是它的羽色,一个反光的绿脑袋。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花脸鸭

外形特征有了,激动地去找是谁,发现浮水鸭里脑瓜带绿的有花脸鸭、琵嘴鸭、罗纹鸭、绿头鸭、绿翅鸭等的雄鸟,看来一个特征是不够的。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琵嘴鸭

这时,爱观察的小盆友再次捧起望远镜,盯上了它的喙部、背部、尾羽等处,并将特征默记于心;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罗纹鸭

已经有了长度概念的小盆友对它进行了体长预估,并和周围的野鸭展开比对;

爱看书的小盆友则正儿八经地翻起了图鉴,挨个审阅几种绿脑袋浮水鸭的文字描述和分布图。

一通捣鼓,三个小盆友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凑在一起叽里咕噜:

“头上的绿色只在眼睛附近往后延伸,其他部分都是褐色,身上灰扑扑的,屁股黄白黄白的,像这两种。”

“我的手掌长10厘米,它可能有30多厘米,但还是比旁边纯绿脑袋的野鸭小很多。”

“你们看,是它吗?地图上显示在我们国家大片都是紫色,属于常见冬候鸟。”

三个小盆友看完图鉴,再次端起望远镜观察:“绝对是它,绿翅鸭!”

一只野鸭的辨识结束。从羽色艳丽的野鸭开始,较为容易,能更快速地锻炼我们进行大类区分、外形特征辨别、体长数据估计和熟练使用图鉴的能力。

几个小盆友搭档,能顶上一个诸葛亮。不疾不徐地挨个观察,一个看准再往下一个看。回家后,如果想加深印象,来篇日记,或者画笔备齐,都可以把之前的观察融入其中,一举两得。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腾飞的野鸭群,以白眼潜鸭和绿头鸭为主

硬货区小贴士:

如何找到浮水鸭、潜水鸭并区分它们?鸭类主要分为浮水鸭和潜水鸭。

浮水鸭,也就是河鸭族,它们通常喜爱淡水生境。

比如我们熟知的斑嘴鸭、绿头鸭、针尾鸭、赤膀鸭等,大多体型较大,集大群活动。在水中活动时身体漂浮于水面之上,只有腹部区域沉浸在水线以下。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针尾鸭

它们以水生植物、水生昆虫和小型鱼类为食,在较浅的水环境中,通常用左右晃动头部的动作来滤食水中的食物;

在更深的水中,其最常见的觅食动作就是身体大部分扎入水中啄食水生植物,而身体的后半部约三分之一则露出水面。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针尾鸭

浮水鸭这种觅食方式注定了它们会优先选择50-60公分水深的环境,因为这样的深度最适合它们觅食。而休息时,除了在水边或者冰面上,浮水鸭更喜爱前往水外环境。

潜水鸭则青睐更深的水域,因为它们超强的潜水能力。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由左至右:青头潜鸭、白眼潜鸭、赤膀鸭、罗纹鸭

在游泳时,它们身体轮廓大部分浸没于水线以下,只有头颈部和不足一半的身体露于水面之外;在觅食时,它们可以在水下寻觅水生植物、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等。

在春季和夏季,潜水鸭食物中的植物比例较大,而冬季,它们更多依赖在底层活动的动物性食物,这样的食物为冬季依然喜水的潜水鸭们提供了充足的热量。

大部分潜水鸭体型要略小于浮水鸭,我国常见的潜鸭有红头潜鸭、赤嘴潜鸭、凤头潜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等。其中,青头潜鸭在去年刚升级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而潜水鸭中有一类主要生活在在鱼类丰富生境的鸭族,又被称为海鸭族,最常见的就是秋沙鸭啦。

在我国有两属四种秋沙鸭,分别是秋沙鸭属的普通秋沙鸭、红胸秋沙鸭和中华秋沙鸭,以及斑头秋沙鸭属的斑头秋沙鸭,又称白秋沙鸭。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中华秋沙鸭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斑头秋沙鸭

它们多以鱼类为食,所以其喙外形尖长且喙端有钩,喙的边缘带细齿,这些特征都利于抓住滑溜溜的鱼类。

但它们又有各自独特的别称,普通秋沙鸭喜爱山间河流、溪流和水库,日文里叫“川秋沙”即活跃于河川之间;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飞过西湖的普通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因主要繁殖在我国东北的山地河流环境中,在我国被鸟人们简称为“中秋”,在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则被称作“唐中秋”,“唐”即指中国;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中华秋沙鸭

红胸秋沙鸭不仅可以在淡水环境中生活,更喜爱咸水湖和近海生境,又被称作“海秋沙”,形象而准确。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红胸秋沙鸭

其实这些秋沙鸭们都能在淡水和咸水环境中无缝转换,中华秋沙鸭的雄鸟甚至会在沿海地区度过换羽期,它们被划进海鸭族可谓当之无愧。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丑鸭,并不“丑”

鸭形的鸟类不都是鸭!

在鸭类活动的生境中,也有很多外形似鸭的鸟类生活其中,观鸟人特别是新入门的观鸟人有时会发生搞混的现象。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凤头䴙䴘

最常见的是各种䴙䴘,如凤头鸊鷉、小䴙䴘等,还有既不是鸭也不是鸡而属秧鸡科的骨顶鸡、黑水鸡等,远远望去它们更像一只“黑鸭子”。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凤头鸊鷉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骨顶鸡

另外鱼类丰富的水域环境中,外形接近纯黑的普通鸬鹚也会被人误认为是鸭子,稍加甄别还是容易区分的。

鸬鹚没有雁鸭类那样发达的尾脂腺,也就不能将尾脂腺分泌物涂抹到体表的羽毛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它们是用晾晒的方法来使羽毛干燥,如果我们发现在树上等处打开翅膀进行日光浴的黑鸟,那基本上就是鸬鹚了。

五一不能出行?来这里看鸭鸭

普通鸬鹚

而外形略似秋沙鸭的几种潜鸟在我国则相对罕见,同样作为冬候鸟,如果我们看到这些体型像秋沙鸭而喙似䴙䴘的水鸟,就要加倍留意,可能这是难得的“来福儿(lifer)”!

总之,无论大家是想入门观鸟还是想要亲近大自然,从观鸭开始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如趁五一假期天气正好,打开观鸭的神奇大门吧!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BOOK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生境   鸬鹚   浮水   野鸭   鸟类   鱼类   中华   望远镜   水面   外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