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路线之争

主讲:吴刚梁

去年有一家企业邀请我去讲国企改革。讲课之前,公司的组织人事部经理先和我沟通了一下讲课的事情。她跟我说,现在上面对国企改革督促得很厉害,我们不能一点动作没有,至少得先给中高层搞些培训吧,算是改革动员了。但是,国企改革方面的老师很不好找。她说啊,不瞒您说,此前搞过两次培训,由于没有找对老师,效果都不太好。

国企改革路线之争

原来,她们是去当地大学请财经、管理方面的教授来讲课。其实我是知道的,很多大学教授其实并没有长期关注国企改革,当前国企为什么要改革、怎么改、要注意哪些问题,他们根本就讲不来。他们一般是来讲课之前在网上匆匆做点功课,了解一下改革动态,讲课得时候能把“管资本”或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这些关键词完整准确地念出来就不错了。我就经常听到有人把“三年行动”说成“三年计划”。

所以他们对国企改革的理解,还真不一定比咱们国企员工更强在哪里。其实这些年国企员工的素质和以前不一样了,中高层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说实在话,不好糊弄的。

果然如此。她告诉我,第一次她们请来了一位经管学院的院长。院长讲得太宏观,落不到国企改革实际问题上去。这还不要紧。这位院长在课上说,国企就是市场经济的怪胎,国企天然效率低,效益好的国企都是靠垄断,国企的产权性质决定了它们不可能真正实现市场化经营,国企改革只有一条路,就是把它们彻底私有化,可是,既得利益集团肯定不愿意啊,所以国企改革本身是无解的。

据说当时公司几位领导在下面听得挺尴尬的。大家一合计,觉得这个院长满脑子都是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思想。让他讲课不合适。

于是公司吸取教训,第二次去马克思主义学院请了一名老教授。这位老教授正好相反,他讲了公有制经济的各种优越性,说国有企业创造了各种辉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刚开始大家还得挺带劲的,但不久这位老先生话锋一转,说现在我们的国企被改得“四不像”,说我们的改革不能中了西方的圈套,以前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才是真正的国企,为什么非得改制呢?他说自己还注意到现在竟然有人提出“管资本”,国有资产怎么能变成剥削工人的资本呢?搞混改是变相私有化,把国有资产流入个人的腰包,是违宪的,是别有用心的。坐在下面的领导听得后背又开始冒汗了。

她这么一说,我很能理解她们的苦衷。于是我安慰她说,你放心,这次你们来找我,总算找对人了。我知道,这类培训,老师还是应该尽量少讲一些个人观点,多讲一些中央政策。

有些人说,“老吴说国企改革”这个号我关注很久了。我发现你说来说去,从来就没有自己的观点,说的都是上面的政策,评论的是别人的观点。这话我不爱听。我们的国企改革一直有“左”和“右”的路线之争。

前面我讲的例子,一个是全盘私有化,可以看作是“右”的路线;一个回归“国营企业”,是“左”的路线。那两名教授就是分别走了两个极端。

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我个人的观点大概就中间偏右一些。有人说你这是中庸之道,你就是一个和稀泥的。但我要说,走中间路线也是一种立场,不是说走极端、发表一些奇谈怪论才叫有立场,有鲜明的观点。

而且你会发现,我的立场、观点和这一轮国企改革思路也是总体上比较一致,所以我讲解国企改革政策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阐述我个人的观点,当然有一些我不认可的地方,我也都指出来了。实践中,我发现有很多干得比较出色的国企领导人员也和我的立场差不多。他们身上更有一股企业家精神,比那些喊空口号的理论家强多了,所以这也体现出一种务实高效的精神。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国企改革为什么不能走极端。事实上,我研究了国企改革这么多年,发现中间路线更符合客观规律,不仅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相反,全盘私有化或者“开倒车”,根本就没有出路。

比如说全盘私有化,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现在也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国企,其中不少国企也是在竞争领域。只是美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国有企业经济比重极少。就连军工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行业,就是有私营企业去经营。在我们国内,我们最大的国情就是咱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所以全盘私有化是不可能的。

国企改革路线之争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办国企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善工业体系,追赶发达国家。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发展初期也都是依靠国企和产业政策来实现经济起飞的。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我们目前国有企业体量这么大,即使你想把竞争性领域都私有化,你卖给谁?首先不能把它们都卖给外资吧,否则他们就可能控制咱们的经济命脉。世界上很少国家会这么做。那能不能卖给民营企业家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他们的原始积累还不够,掏不出那么多钱来买,总不能白送吧,那是国有资产流失。

再说,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不怎么样,家族化严重,公司治理还不如国有企业规范,他们搞搞小企业可以,要搞大企业恐怕也够呛。

从另一个角度看,咱们现有的央企国企规模大,管理相对规范,它们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改变竞争领域市场主体“小、散、弱”以及外资控制的局面。所以现阶段国企还有存在的理由。

总之,全盘私有化是不现实的。我认识一些智库专家,他们确实很有才气,而且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点我个人是很佩服的。当然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说“私有化”,而是强调“民营化”,但总体上,他们脱离现实约束条件谈改革。我敢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们不会有用武之地。

我们再分析另一个极端,就是反对市场化改革,留恋旧体制,抱残守缺。这方面的学者也不少。其实我有时候也挺羡慕某些人,他们不需要花费心思研究国企怎么改革,只要把《资本论》这样的经典著作背熟就可以吃一辈子饭,只要哪天看你们搞改革不顺眼,就给你扣一顶帽子,说你否定公有制啊,说你否定工人阶级当家作主,说你搞全盘西化啊,你还没法好好跟他们讲道理。

国企改革路线之争

他们的问题是犯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无视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理解我们国企面临的现实困难。我们知道,过去全民所有制企业这种僵化管理体制,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

有人说,国营企业年代工人地位高、福利好。但是他们没想想,当时能进国企的,占人口多少比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通过剪刀差支持国企发展,他们享受了同等的福利吗?如果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机会进入国企工作,享受那么好的福利,那我非常支持那种旧体制,国企也没有必要改革。可是,现在全国的国企员工不到6000万人。

所以,国企的好福利必须靠自己创造效益,而不能靠吃财政饭,也不能靠特殊的政策,靠其他群体去支持与补贴,这样对大多数人不公平。必须搞市场化改革,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打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年代那样躺在政府的怀抱过日子。

国企改革路线之争

有学员听到这里,可能有点不耐烦了,说你不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第六部分内容,尽扯这些没用的干嘛?各位,第六部分讲的就是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所以你首先必须理解这里所说的“公平竞争”是什么意思。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国企与其他企业实现公平竞争。这里就必然涉及到国企改革的路线是否正确的问题,太左或太右都不可能实现公平竞争。

回顾一下40多年的国企改革历程,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改革就是坚持了两个东西,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二是经常市场化。所以国企改革的本质,就是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解决政府如何办企业这个世界性难题。

另外,我们现阶段搞国企改革,还不是说只要把国企搞好搞活就行了,让国企员工过上好日子就行了,还要考虑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考虑其他群体的利益,比如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还要引入外资企业,国企还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还要加入CPTPP这样的自贸协定,这样的话,其他国家对我们国企改革也有一些要求。

总之,我们不是关起门来搞国企改革,我们要跳出国有企业和国资监管部门来理解国企改革,这是改革的外部压力。

欢迎您继续阅读下一节:三年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

第七部分目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01 国企改革路线之争(本节)
02 三年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
03 国进民退 vs 国退民进
04 竞争中性原则
05 CPTPP与国企改革
06 垄断行业的国企改革
07 规范国企补贴方式

注:本节内容摘自吴刚梁课程《深度解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国企改革   路线   公有制   国企   国有企业   院长   福利   立场   教授   观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