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生二胎和45岁生二胎,胎儿发育差距有多大?没有比较没有伤害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现代女性生二胎的年龄也有比较多的差距,有些女性可能在一胎生完之后,差不多在30岁左右就接着生二胎,但是也有一些女性,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早些时候没有生二胎,而是等到45岁之后才决定生二胎。

针对此,很少有人考虑到其实这两个年龄段的生育状态是不同的,尤其是对于胎儿来说,在孕期发育状态就会差很多。

30岁生二胎和45岁生二胎,胎儿发育差距有多大?没有比较没有伤害

01 30岁生二胎和45岁生二胎,胎儿发育差距有多大?没有比较没有伤害

我们都知道,30岁状态下,女性的身体各方面条件肯定也会更好一些,所提供的卵子质量也会更好,那么自然孕育期间的风险也会小一些。但是对于45岁以上的女性来说就未必是如此了,因为胎儿很可能要面临较多的风险。

首先是胎儿的发育速度上有较大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年轻孕妇的体质更好,所以不论是营养转化率还是吸收率上,都会比超高龄孕妇来得更好。这样一来,孕妇所能提供给胎儿的营养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胎儿吸收到的营养更多、更足,那么生长发育的速度自然也会更快。

30岁生二胎和45岁生二胎,胎儿发育差距有多大?没有比较没有伤害

就像先前我一个朋友和一位亲戚,朋友当时是29岁,亲戚则是46岁,差不多是同一时间怀上二胎的,明明是同样的月份,但是亲戚的孕肚一直都比较小,而且孩子出生以后,朋友的宝宝足足有7斤9两,而亲戚的宝宝只有5斤出头。当时医生就说是孕期营养吸收的问题,直指年龄差距带来的影响。

其次,胎儿的脑发育程度可能也有一定的区别。同样的道理,胎儿的脑发育完善程度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妊娠期间年轻孕妇的生殖系统以及身体机能活动等各方面都更胜一筹,所以相比之下,超高龄产妇所能提供的这些条件都较差,那么自然也就会影响到胎儿的脑发育。

30岁生二胎和45岁生二胎,胎儿发育差距有多大?没有比较没有伤害

这也是为什么超高龄孕妇更容易生出智力发育迟缓的宝宝的原因,当然,只是可能性较大,并非是肯定的。这也提醒超高龄孕妇,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多注意,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各方面的风险。

再者,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速度上也有较大区别,可能有些孕妇已经发现了,如果胎儿的神经系统等发育得比较快且比较完善,那么相对来说也会更早出现胎动,同时后期也可能会和孕妇进行一定程度的互动。相反,如果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较慢,导致胎宝宝的四肢发育不协调,或是肌肉群发育速度较慢等等,都有可能会引起胎儿运动功能受损,而超高龄孕妇在这一方面显然会更吃亏一些。

30岁生二胎和45岁生二胎,胎儿发育差距有多大?没有比较没有伤害

02 超高龄孕妇怀孕期间,多注意这些细节问题

虽然超高龄妊娠面临着较高的风险,但是绝大部分孕妇最后都成功生下了健康、聪明的宝宝,因此这也说明了超高龄孕妇在怀孕期间多加注意,其实一般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其一,定期产检这一点必须要谨记。很多超高龄的产妇在选择拼生二三胎的时候,她们都觉得自己有过妊娠经验,所以很多时候都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行事,再加上现在医院产检预约以及排队等比较麻烦,所以她们更不爱产检了,总想着少做几次产检应该没什么问题。

30岁生二胎和45岁生二胎,胎儿发育差距有多大?没有比较没有伤害

实际上,往往是这样的想法,才导致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的较大的影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超高龄孕妇来说,原本孕育的风险就比较大,更需要通过定期产检来了解胎儿和自身的状态,有问题及时解决,减少分娩时的高风险。

其二,注重生活中的各个生活习惯。要知道,生活中的各个习惯,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等,每一方面都需要把握,而不能疏忽了其中任何一点,因为对于超高龄的孕妇来说,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因素,在发挥影响作用时都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从这些细节上去调整,超高龄孕妇的身体机能才能慢慢调理好,更有利于孕育。

30岁生二胎和45岁生二胎,胎儿发育差距有多大?没有比较没有伤害

其三,相比于普通孕妇来说,超高龄孕妇所要面临和承担的各方面压力都更大,所以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家属也要学会引导她们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否则也容易影响到肚子的宝宝,导致刺激其发育不良问题。

结语:如果可以,最好选择在最佳育龄状态生育,毕竟各方面的风险都比较小,对孕妇和胎儿来说也明显都更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胎儿   神经系统   高龄   孕妇   亲戚   差距   较大   区别   营养   风险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