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缩表才算紧缩货币吗?其实,我们必须看到一个重要问题:在美元结算体系依然主导市场的情况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同样是美国收紧货币的一种手段。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结果,必然使现有美元购买力相应降低。换句话说,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就算美元不少,但可以买到的商品数量少了;大宗商品价格较低时,美元数量少,可以买到的商品数量也未必少。
所以,我们必须理解货币松紧与商品价格之间的相对性,这对中国而言特别重要。因为中国是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无时无刻都需要全球资源支撑。所以,如果美国利用美元霸权以“阴损招数”破解通胀,那中国极易掉落陷阱。
货币主义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政府和中央银行,必须防止物价与工资的循环上涨,否则就会发生恶性通胀。但现在看,美国似乎正在采用这样的方式,让滞胀危机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制造业国家的噩梦。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今年2月份,美国劳动力市场价格同比增长5.1%。虽然美国CPI已达7.9%,但经通胀调整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平均时薪仅下降0.8%。从中我们看到,美国的工资上涨至少大部分对冲了物价上涨的影响。
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如果美国允许物价与工资循环上涨,那美国消费、投资就不会失去活力,经济增长也不会失去动力。但是,美国的做法对中国这种以制造业为本的国家而言就很麻烦,因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涨上去下不来,从而给中国带来严重的输入性物价上涨。进一步而言,如果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因为物价预期而被削弱,企业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成本增长,没有可能传导到后端,那必定出现大量企业破产倒闭,消费、投资同时萎缩,势必严厉压制中国经济增长,尤其是内生性增长动力。
如果上述情况发生,那是否说明美国通过玩弄价格成功打劫了中国经济?我们必须要看到这种可能的后果。
如何防止上述情况发生?其实,唯一可行的破解方案是:对美国“有样学样”,采用物价与工资循环上涨方式,允许前端成本向后端顺利传导,并以此保住中国经济需求活力,保住广大劳动者饭碗,保住国人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保住市场主体对中国经济的良性预期。
当然,这需要中国货币当局的勇气,抛弃货币主义理论束缚,“不唯书、不惟上、只惟实”地面对客观事实。我们必须理解: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是教条且不计后果地稳定物价,尤其是美元霸权的实际存在、并使中国物价涨跌往往身不由己的前提下,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或许应当是:抛弃“简单稳定物价”的诉求,而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让老百姓收入有效跑赢物价。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就是这样,猪肉价格确实上涨了十几倍,但老百姓收入增加了上百倍,人民生活水平不正是在这样的动态中获得提高的吗?相反,如果我们被教条束缚,不敢采用措施维护经济活力,恐怕不仅难以真正做到物价稳定,而且还可能导致我们失业增加,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利弊权衡之下,中国经济政策应当如何选择?如何作为?
更新时间:2024-08-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