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石屋:“活着”的石文化奇观

东乡石屋:“活着”的石文化奇观

东乡河水门前过,

潺潺溪流泛清波;

岁稔年丰圆梦日,

乡村振兴唱新歌;

传统村落石头屋,

山美水美故事多。

走进地处广西大瑶山南麓的来宾市武宣县东乡镇,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山高水远,古树森森;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四星级景区百崖大峡谷的生态风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下莲塘村的旖旎景观,古庄园群的多姿多彩,河边村妇携孙洗衣的天伦之乐,村中的猪哼牛哞、炊烟袅袅,让人心生向往、流连忘返。在这里,众多村落或居于高山之麓,或隐于群山之间,或坐落在东乡河畔,或掩映到竹林古树中,恢弘气势里呈现出朴素大美,人、村、景和谐相融。

东乡石屋:“活着”的石文化奇观

洛桥村神秘独特的石屋,酷似森严的城堡 。通讯员 蓝炳培 摄

更令人惊讶的是,你会在村子里看到不少颇有年代感的石屋,这是当地先民就地取材利用东乡河里的鹅卵石砌建的。这些石屋从墙基到屋顶,一层层全由鹅卵石垒砌,明净而结实,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却风貌依旧,粗犷、苍凉、丰富、神秘,闪耀着人类无限的创造力与智慧的光芒。

东乡石屋:“活着”的石文化奇观

洛桥村梁氏武魁堂大门,从墙基到窗台,全为鹅卵石砌建。通讯员 蓝炳培 摄

鹅卵石表面光滑,一旦重叠就很容易滑落,能垒砌石墙建成房屋堪称奇迹。当地工匠是如何做到呢?洛桥村83岁的村民梁运中年轻时曾经砌过石屋,他说,万物皆有规律,砌石墙也一样,垒砌要呈“品”字形结构,一块压两块,交叉连接,或“抢夺、让步”,同时用灰沙填满缝隙,从墙基砌至一米平窗台高时就得停工,待灰浆干固后再往上砌起。难度最大的要数砌墙角了,一块块石头从墙基重叠垒砌到屋檐,交接处左右相互牵扯、咬槎砌筑是关键。老梁说,用石头造房,造价便宜,节约木材,不怕火灾,住在石屋里冬暖夏凉,舒适宜居。

东乡石屋:“活着”的石文化奇观

下莲塘村刘氏“将军第”,门楼及周边厢房全为石屋。通讯员 蓝炳培 摄

当地世世代代的村民在石屋庇护下生产生活,纯朴善良,将才辈出。清代至民国年间,东乡就先后出了刘氏家族8将军、陈氏一门六代9将军。比较有名的民国陆军中将刘炳宇为刘氏第三世代,他投身辛亥革命,担任过任柳州府长兼统税局局长、广西陆军第八军统领、广西讨龙军司令、粤桂军第一军中将军长、中央直隶第六军军长、广西梧州城防司令等职,为武宣县历史名人,列传入《武宣县志》。刘氏的位于下莲塘村的清代庄园“将军第”,纵深157米,面宽94米,共计9井18厅,原有房屋245间,现存175间;门楼、岗楼、周边厢房及跑马围墙墙体均用鹅卵石建砌,正宅墙壁为石、砖混制,通道及小巷全是麻石、鹅卵石铺设,人称“石头庄园”。

东乡石屋:“活着”的石文化奇观

下禄库村陈步高石屋故居。通讯员 蓝炳培 摄

时光如白驹过隙。石屋伴随着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现在都成了饱经沧桑的展品,是“活着”的石文化奇观。都说铁石心肠,石头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顽固冷漠的象征,但在东乡镇,经过历史沉淀所展现出来的石屋建筑却是一种有温度的艺术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焕发着不可复制的靓丽颜值,守护着这片如“根”的土地。在明清风格的石屋之间穿行,踏着油亮的石板路,我发现,石房石院、石巷石径、石柱石凳、石磨石舂,家家有石,人人用石,各具特色。其间,不乏鸟语蛙鸣、妇孺嬉戏,一派温婉的江南生态乡村美景,让人留下无限美好与安宁。

东乡石屋:“活着”的石文化奇观

洛桥村遗存的石屋下,流水叮咚,像是在诉说历史。通讯员 蓝炳培 摄

东乡石屋:“活着”的石文化奇观

下武兰村遗留的石头寨门。蓝炳培 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石屋   东乡   武宣县   鹅卵   墙基   鹅卵石   广西   通讯员   奇观   乡村   石头   石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