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因素影响血糖水平,真是意想不到

这些因素影响血糖水平,真是意想不到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维持血糖稳定达标至关重要,不仅仅能减轻症状,而且也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些糖尿病患者明明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也做好了生活干预,但血糖仍然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这极有可能是生活因素导致的,有些原因简直让人想不到。

晚饭吃得太晚了

褪黑素是一种在夜间或光线弱的时候被大量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来自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心血管专家研究发现,吃饭时间对褪黑素和胰岛素的分泌都有关系。

实验对比了两组人群,一组安排在睡前4小时吃晚饭,另一组在睡前1小时吃晚饭。结果显示,吃晚饭更晚的那一组,褪黑激素血清水平比吃晚饭早的一组高出3.5倍。

晚吃导致胰岛素AUC(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6.7%,葡萄糖AUC升高8.3%。即晚餐时间越晚,胰岛素水平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情绪不稳定波动过大

精神高度紧绷、情绪波动过大等可兴奋交感神经,刺激身体分泌大量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等,其作用是维持大脑血液供应和肌肉能量需求。升糖激素可抑制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从而使得血糖急剧升高。所以应保持心态平和,想要发脾气时应做深呼吸或通过其他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开灯睡觉

研究者认为,机体存在受光信号调节的天然昼夜节律,人们在明亮的光线下睡眠时仍然会保持高度警觉状态,分泌更高水平的肾上腺激素等以保持天然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这使得他们的心率更快,同时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以将更多的糖储备在血液之中随时应用。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可降低血糖控制能力,减弱胰岛素敏感性。只有充足的睡眠才有利于体力和精力恢复,睡眠不足会使得身体处于慢性压力状态,压力增加可升高血糖水平;不少二型糖尿病患者伴有睡眠问题,最严重的就是睡眠呼吸暂停。因此应保持规律睡眠,按时起床,按时入睡,每晚应睡够7~8个小时。

药物刺激

日常生活中,某些药物服用之后也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血糖水平变高的情况。比如服用某些激素类的药物很容易会导致身体内的激素分泌出现失调,从而导致血糖升高,比如我们常见的地塞米松等药物。通常这种血糖状态都是生理状态,一旦药效过后其体内的血糖水平也会重新恢复。


关注“戴泵君”

获得更多糖尿病一手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血糖   水平   胰岛素   激素   意想不到   糖尿病患者   药物   睡眠   血液   因素   状态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