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汗法止泻


谈汗法止泻

汗法主要用于疏散风寒,临证用汗法治疗泄泻复有外邪者,竟也获奇效。可见汗法的适应范围并非止于疏散一端。

泄泻之病因,总不离乎湿邪,病位总不外脾、胃、大肠、小肠。凡饮食失节,起居不适,脾胃损伤,复感于邪,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分利无权,并走大肠,遂成泄泻。

对泄泻的治疗,历代医家积累了很多经验,如利湿、温中、消导、清化,以及升清降浊、抑肝扶脾、通因通用、逆流挽舟等,均为有效定法。《医宗必读》综合各家之长,提出治泻九法。这些治法,或单独使用,或数法联合,遣药组方自有规则可循。

但从审因论治来看,其对“感受外邪”这一因素,却未能明确治法,总归于湿邪浸淫,不离淡渗。但泄泻证有常有变、九法虽详,只言其常、未言其变,又不可拘泥。常证常法,证变法变,才能主动。因为虽然古人有“湿多成泄”之说,但遇有外邪诱发者,概以湿论便觉不妥。

风寒外感而泻,临证并不少见,常用治法无非疏散风寒、淡渗利湿,虽不乏疗效,病不应药者亦不少见。此时便要考虑治法是否符合病机。既然确认为外感风寒泄泻,就不能只顾湿邪,而应当重剂发汗,先疏散表寒,兼合李中梓治泻升提法,意在风药又能胜湿。凡确定汗法,发汗之力须专宏,方能奏效。

如男性王某,平素嗜酒,病前贪食瓜果,忽患泄泻,一夜洞下十余次,恶寒头痛,口渴喜饮,苔薄白,六脉皆浮。先服藿香正气散加扁豆、莱菔子1剂,病势不减。因思患者酒客多湿,贪食凉物,脾胃先伤,复感寒邪来于肌表、内外合邪而泻。

然表寒为重为急,因仿葛根汤方意:葛根20g、麻黄10g、柴胡10g、白芍10g、升麻5g、甘草10g、生姜15g、半夏10g,水煎温服,须臾遍体透汗,小便增多,寒热头痛诸症尽去,泄泻遂止。

本案泄泻,实由风寒扰内所致,葛根、麻黄、柴胡,使外邪从肌表而出,外邪既去,肠胃自和,尿自利而泻自止。可见,“表解里自和”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治则,汗法也适用于止泻。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葛根   莱菔   外感   麻黄   柴胡   脾胃   风寒   大肠   少见   头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