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陆涛作品•行游新疆之四-哈萨克的早晨

哈萨克的早晨

——行游新疆之四

文/梁陆涛


梁陆涛作品•行游新疆之四——哈萨克的早晨

静静的库尔德宁河谷

太阳还没有出来,静静的库尔德宁河谷,氤氲着一缕轻绡的雾岚,薄纱般,若有若无。苍翠的树木蓊郁了整个山谷,远远望去,好像是一匹宽阔的锦缎,碧绿碧绿,从谷底一直铺到天上。山谷里的树以松柏为主。松是西伯利亚落叶松,柏是针叶柏,还有一些风姿绰约的林中美女雪岭云杉,挺挺拔拔,茫茫苍苍,仿佛把天也染绿了。到了谷底,杨树、榆树、白桦多了起来,绿色也显得更加青翠。哈萨克人的红顶子房屋,就在这青翠掩映中,这儿一间,那儿一点,高高低低,时隐时现。

一条清澈的小溪,欢快地穿过林间,蹦蹦跳跳着跑出林子,在一道土岗子怀里,旋成一个半月形的水潭。一株粗大的榆树,从水潭上横空斜过。裸露在水面上的根须,紧紧咬住土岗子上的砂砾。乍一看,那榆树恰似一条黑龙,“嗖”地从天而降,一头扎进了水潭。一位包了花头巾的哈萨克大嫂,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拿了舀子,嘴里好像还哼着小曲儿,正往水潭走去。一只黑色的小狗,跟在她身边蹿来蹿去。大嫂身后的山坡上,这一座那一座,远远近近地星散着大大小小的毡包。哈萨克人开始煮早茶了。灰白色的炊烟,先是浓浓一团,撕扯着,从包顶上袅袅升起。不一会儿便淡了,散了,化了,与那轻绡的晨雾,还有清冽冽的空气,融作了一体。


梁陆涛作品•行游新疆之四——哈萨克的早晨

悠闲的日子

山坡的草地上,有三三两两早起的马和牛,懒懒散散,漫不经心地低了头吃草。牛是灰色的,身上有些斑点的那种。马多是枣红色,也有白色、黑色。因了雨水少,草没有长起来,贪吃的牛把头扎得很低,远远看去,像是在啃舔地皮。马倒不像牛那样贪婪。低头吃两口草,就会昂起高傲的头颅,“噗噜噗噜”喷着响鼻,长长的马尾,甩动甩动,优雅的四蹄,抬起落下,有张有致,表演似的,潇洒而华丽。

马的“舞台”旁边,就是我们宿了一夜的小屋。小屋是木制的,廊檐式结构,顺山势连绵而建,蜿蜒曲折,朴拙而典雅。可能是因为建在山脚,也可能是为了就地取材,房屋的地基也是木头的。是那种粗粗的圆木,一根一根,悬空里支撑起一间间连体的木屋。难怪昨夜在房间里总觉得有些颤悠悠的,原来我们是住在半空里!这会儿,游客大都还没起来,那依山脚而筑的木屋,静静地架在半空,阒无人迹。散淡的马匹,就从木桩基旁边,旁若无人地甩着尾巴悠闲地走过。


梁陆涛作品•行游新疆之四——哈萨克的早晨

挤马奶的哈萨克少女

从木屋下来,有一座小桥可以过河。桥也是木结构。一根根粗粗的圆木铆在一起,架在河上,就成了桥。稍远点望去,那山,那树,那河,那桥,那木屋,那毡包,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那懒散在草地上的牛马,那掩映在林中的红顶子小屋,还有那位正在舀水的哈萨克大嫂,处处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异国情调,让人想起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想起顿河两岸那些生生不息的哥萨克们。

从木桥上走过,草原小路带我们进入哈萨克营地。毡包的门打开了,取牛粪饼烧火的哈萨克大嫂,热情地招呼我们去她包里吃早饭。旁边那家包门口,头戴黑花帽的老爷子,手里牵了马缰,正和他的女儿挤马奶。那位哈萨克少女,红衣灰裙红头巾,双膝跪在草地上,双手握住马奶,均匀地用力,便有两柱马奶水箭一般,从马肚子底下,“噗——”“噗——”射进奶桶。顿时,一股甜腥腥的奶味,便浓浓地弥散开来,湿漉漉钻进鼻孔。

转过几顶毡包,哗哗啦啦的水声响起来。顺山势奔流不息的小河,从脚底下匆匆走过,清亮亮的河水,摸抚着五颜六色的河石,左一拐,右一拐,拐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彩带。早就听说新疆的伊犁河谷盛产美石,看来此言不虚。就是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俯身河滩随手拣拾,便可以拣到一些形状、色泽、花纹浑然天成的奇石。可惜顾忌路途遥远,我不得不拣一块扔一块,成了名符其实的“狗熊掰棒子”。就这样拣拣扔扔,拣拣扔扔,经过一番颇费踌躇的挑拣,最后总算留了三块拳头大小的河石:一只蹲着的灰蛤蟆,一丛黑天幕上的白竹叶,一片绛色的火烧云。这时,太阳出来了。金色的阳光越过山脊,欢快地洒向多彩的河谷,在流动着的河面上,写了一些谁也不认识的象形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哈萨克   库尔德   宁河   榆树   毡包   土岗   顶子   水潭   新疆   大嫂   木屋   早晨   作品   陆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