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女儿的青春期叛逆高兴,也为刘敏涛的“中年叛逆”喝彩

大家好,我是“智慧妈妈798”团长。加入我们,为您分享真实育儿经验,帮你解答家庭教育困惑,同时也不忘关注女性成长。

我为女儿的青春期叛逆高兴,也为刘敏涛的“中年叛逆”喝彩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01 我12岁的女儿叛逆了

“妈妈,这是我的作文,不是你的作文,你不要总是要求我按你的想法去改。”


“爸爸,你说得不对。我不认可你的做法。”


“妈妈你不要总是提醒我起床、叠被、晨读、出发上学,我知道该怎么做。你一提醒我,我反而不想做了。”


“爸爸,你越冲我吼,我就越想跟你对抗到底!”

这两年,女儿似乎越来越不“听话”了。前两年闹得最凶的时候,还离家出走过几回。

都说家里最怕更年期遇上青春期。中年老母亲和青春期的叛逆孩子碰到一起,那简直就是“火星撞地球”,妥妥的大型灾难现场。

大吼大叫,摔杯子砸碗,这年头谁还没干过?

每到这种家庭“至暗”时刻,你都会绝望到怀疑人生,怀疑自己当初做出结婚生子的决定时,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

面对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女儿,我和先生的心路历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全线崩溃,奋起挣扎,欣然接受。

一开始,我和先生面对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时,是全线崩溃状态。

我们甚至怀疑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不是太失败了,为什么把孩子教育得这么不懂事,不听话?闹得最凶时,女儿和她爸爸都能撑葫芦干架。

那段时间,孩子似乎什么事儿都想跟我们做对,弄得我们俩身心疲惫。

但我家先生特别得倔,他坚持我们家的教育观是“宁可把孩子打死,也不要一个管不好的孩子。”

于是,我们俩又开始打起精神,继续“严厉管制”孩子。

可是,我们对孩子的严厉吼叫,就像是助燃的汽油,反而让孩子叛逆的火苗越烧越旺。

后来,我和先生就反思两个问题:

我们教育孩子到底是想让她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以往对孩子事事严格管教的方法是否还适合青春期的她?

咱们教育孩子不是让她成为一个听话的完美机器人,而是希望她成为具有健全独立人格、有血有肉的人。

孩子现在敢于表达自己,不正恰恰说明她在向着我们努力的目标,即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成长吗?

最终经过内省,我和先生达成一致:接受孩子成长的变化,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

我们决定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自主空间;我们决定更好地自己的控制情绪,并更加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

落实到具体言行上,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 重视划分了家里三个人的言行边界。

我们让女儿自己说哪些事情她可以自主管理好,那么以后我们就在平时不去说她,只在周末的家庭会议上做自我总结和分析。

比如女儿说她自己可以管理好自己起床、叠被、洗衣服、晨读、准时出发去上学这些事,那我们就放手让她去做,不再唠叨。

目前来看,女儿进步非常大,以上问题基本上能自理。虽然达不到我和先生要求的理想状态,但是我们看到女儿跟她自己比,确实是在一天一天地进步。

随之而来的,女儿身上还有一个令人惊喜的变化:

因为我们不过多干预她自主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女儿还欣然接受了周末打扫屋子、每天晚饭后洗碗的家庭义务。

我们尊重了她的空间边界,她也愿意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庭劳动义务。

② 三个人的角色重新转换。

在三个人的互动关系中,我和先生开始多做倾听者和学生,让女儿多做主导者和老师。

以往我们给孩子讲题或陪孩子学习时,总是以一副上位者、权威者的姿态,孩子小时候不知道反抗。现在长大了,她有能力反抗了。

她不光敢从技术层面上指出我们的解题思路哪里有问题了,还常常就我们对她的说话态度及语气提出批评。

所以,我们家长就多往后退,把女儿往前推。

我们在开家庭会议时,也是轮流主持会议,让孩子担任组织者和主持人。

③ 多用规则约束孩子的言行,少唠叨和抱怨

我们每周开一次家庭会议,把周计划和家庭公约用文字的方式记录并打印出来。

下周开会时,用自我批评的方式来总结每个家庭成员上周的表现,并由自己提出下周改进的计划。

同时,为了能让家庭成员提出的改进措施更好地落实,我们规定每次会议每人最多只能对自己提出三个改进的点。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正面冲突,同时又不会对孩子的日常行为没有正面约束。

④ 教育引导方式逐渐改为以鼓励为主。

我和先生以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以批评为主,所以,让我们一下子改为鼓励为主也不容易。但是我和先生也在努力改进中。

关于这一点,女儿在上周的家庭会议中又提醒了我们,她说:

你们批评我也没关系,但我也不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呀?你们能不能在批评我之前先表扬我做得好的地方呢?

我们当家长的往往习惯于拿着放大镜找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却容易忽视自家孩子的优点而一味指责其缺点。这也是导致亲子冲突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和先生在家庭会议上虚心接受了女儿的建议,开始努力做出更大的改变。

以上便是关于我家女儿叛逆的真实经历。

02 刘敏涛的“中年叛逆”

我为女儿的青春期叛逆高兴,也为刘敏涛的“中年叛逆”喝彩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刘敏涛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到:

她在38岁之前,是叛逆的绝缘体。

她的生活的轨迹几乎全部符合社会对一个标准女性的预期。

她从小家教森严,认真读书。

一毕业,就拍了几部大戏。

在事业上出现高峰的时候,遇到了爱情,随后就顺理成章地回归家庭,在家相夫教子。

可是,乖乖听话的她并没有收获幸福。

小时候,她听父母的话。结婚后,她听老公的话。

可她却唯独忘记了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38岁之前,她活得没有自我。

2014年,她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中年叛逆”。

还好,一切都不晚,这“叛逆”来得刚刚好。

在“叛逆”中,她逐渐觉醒了自我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挑战各种自我极限。

她在《伪装者》中饰演女一号明镜,在《琅琊榜》中饰演静妃;

她尝试以前不敢挑战的短发和露背装;

她开始不再对自己的爸妈言听计从,与他们的沟通中多了反问句和感叹句。

我为女儿的青春期叛逆高兴,也为刘敏涛的“中年叛逆”喝彩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这样的她,活得越来越自信。她找回了对自我人生的掌控感,把自己活成了一道最耀眼的光。

03 孩子叛逆才是正常的

孩子叛逆是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

孩子生理成熟了,所以才有力量和勇气敢于反抗家长。

孩子思维认知提升了,才有能力自主表达观点对抗家长。

所以,孩子到了青春期该叛逆的时候叛逆,这才是正常的。叛逆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一种表现。

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过分焦虑以及打压孩子的“叛逆”。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自我同一性”,它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是对“我是谁”、“我将去向何处”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孩子在青春期最重要的成长任务就是要建立自我同一性。能不能很好地建立自我同一性,关系着孩子未来能否以一个健全的社会人的身份在现实社会中生存。

而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

如果我们一味压制孩子的“叛逆”,让孩子一直很乖、很听话、不惹事、不叛逆,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同一性早闭”现象。

可能有些家长还在沾沾自喜,自己教出了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

殊不知,任由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非常不利。

这样的孩子未来往往会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很难应对各种挑战。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回避变化和压力来获取安全感,遇到挫折时,特别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

所以,看到女儿在该叛逆的时候叛逆,作为老母亲的我是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同时,作为一名中年中性,我也为刘敏涛姗姗来迟却来得刚刚好的“中年叛逆”而喝彩。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只要愿意为自己而活,那么她的自我意识觉醒再晚都不迟。

家长朋友们,你家孩子叛逆了吗?你在与叛逆期的孩子周旋过程中还遇到过哪些困惑?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青春期   叛逆   中年   女儿   家长   自我   方式   孩子   会议   家庭   刘敏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