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别山之行

文/张宝泉

「散文」大别山之行

时至初夏,我们作家采风团一行十八人,深入山区体验生活,踏进了大别山。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西绵延约三百八十公里,南北宽约一百七十五公里,是一道天然屏障,是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尚书 .禹贡》中就有记载,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登临此山,而享誉海内外。

走进大别山,有当地山民老蔡给我们做向导,老蔡是一位文化旅游资深人士,热情好客。说他“古道热肠”倒是名实相符。这些年,他为旅游开发披荆斩棘,攀岩走壁,在大山深处搜寻出一条条尘封已久的古道,一处处鲜为人知的景点。

大别山群山耸峙,峡谷幽深,林海茫茫,飞瀑流泉。境内生态优越,物种多样。沿着山间古道随处可见茶花、映山红、幽兰……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或隐或现在峡谷林间,漫山遍野,令人眼花缭乱。我们越过自然之妙的龙井河大峡谷,广家河瀑布群,狼牙谷。眼前呈现出一片片茶树,一块块梯田,一处处果园……步步移景,景色无限。无论身临山巅,还是退居山谷,仰望群峰都是气势非凡。既有自然奇观,又有独特的细腻。连绵起伏之峰至极归于平淡,景色迷人至极达于朴素。

整座大别山就像一部经久耐读的史书,精深博厚,引人入胜。因为它是红色革命圣地,具有很重要的军事意义,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也是新四军频繁活动和秘密藏身之地。在堆谷山的溶洞里,仍有新四军睡过的石铺,这里镂刻的是历史,是岁月,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散文」大别山之行

那天,我们挥汗如雨,登上了堆谷山村,山上居住的几户人家,一家一屋,建筑典型,错落有致,互为点缀,户与户之间,或以羊肠小道相连,或以梯田树荫相间。除靠公路两侧的村镇外,山间的住户,互不可见。山民们乐于自然为伍,喜与清静相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风淳朴,古风盎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于此的人们,日行峰谷,夜听天籁,渴了,可就近掬一捧山泉;累了,可以就着块石头,席地而坐。尽得自然之趣,尽享自然沐浴。

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大别山人学会了适应与超越。他们襟怀坦荡,不乏志向和进取,有坚守,也有放弃,居深山而不畏高远,感悟着“山外有山”的哲理。他们的眼里透着真诚的希望之光,他们的脸庞充满了幸福。现在公路修进了深山,免去了过去的繁重肩挑背驮之苦;架通了高压线,电灯、电话、电视机、网络连万家,结束了有人居住以来受自然阻隔的历史。

当我们走进茶园时,正在忙着采茶的一位茶农美女,她微笑着为我们推荐了他们的霍山茶叶。因为高山上的有机茶园常年云遮雾罩,茶叶长得嫩绿,茶叶加工后既纯净,又富有营养元素。经久耐泡,滋味甘甜,清香扑鼻,沁人心脾,而且可以使人明目清心,振精提神,霍山茶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两天的采风,我们探古道,寻幽境,观胜景,谒圣地,访民情,品茶韵,收获满满。

离开大别山,我坐在车里久久地激动着,感慨万千。透过车窗向外张望,大别山真是好景无限。连绵起伏的山峰,重峦叠翠,流云瀑布,郁郁葱葱。由于阳光的照射,群山不断变幻着深浅浓淡的色彩。

大别山是一座美不胜收的山,一座含香流韵的山,一座展翅待飞的山。青山绿水不仅给老区人民提供谋生致富的手段,也给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

编辑:夕阳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大别山   霍山   圣地   山民   梯田   茶园   古道   峡谷   茶叶   散文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