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五十,还能“闷声发大财”的人,有这几个特征

01

从未停止赚钱的脚步,一直在路上,才能邂逅新的“商机”。

有人说,命里的钱,是有定数的。又有人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似乎,这辈子有钱没钱,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

很多人努力过、挣扎过,成功过、失败过,当再一次被生活打败时,就拿出这些话来,为自己开脱。

即便他们打心底里也还有不甘心,却缺乏“再来一次”的勇气,就开始了“得过且过”的余生。

如同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对于自己靠着“抄书”和偶尔“偷窃”为生,这样“不体面”也难以为继的生活,他自己也挺不满。但因为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已经不对生活再抱什么希望了,干脆浑浑噩噩算了。

虽然赚钱很苦,但只要肯干,总归还是有收获的。就像农人种田,不管是多收了三五斗,还是遭遇荒年,只要一直种下去,自己吃的口粮总是会有的。一点点积攒,总会聚少成多。

所以,年过五十,只要自己依旧勤恳、踏实、肯干,依然还有赚钱的机会,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年过五十,还能“闷声发大财”的人,有这几个特征


02

戒除贪念,才能守住已有的财富。

欲望是一柄双刃剑,有欲望的人,才会不断想办法,让自己勤于钻研,舍得吃苦,以求实现赚大钱的目的。同样,欲望不止,便演变成了贪婪,会将人拖入无底的深渊。

明代的刘元卿曾撰写过《王婆卖酒》的寓言,说的是一位道士,为了感谢时常为他提供住宿的酿酒师王婆,就替她挖了一口井。这口井,涌出的全是好酒,如此一来,既减轻了王婆的劳累,又保证了她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对此,发财后的王婆,却还有一个遗憾,她说,酒倒是好,可惜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

道士听出了王婆的言下之意,也就看穿了她的贪婪之心,失望之余,便收回了此前的恩赐,井水再也不会变成酒水了。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才不会功亏一篑。

年过五十,不顾前半生赚是多还是少,只要有了一定的积蓄,就要学会捂紧自己的钱袋子。不要再幻想着一夜暴富,也不要眼红他人,将积蓄投入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

很多时候,你看中高额利润的时候,别人看中的正是你的本金。你豁出去拼一把,很有可能会血本无归。

年过五十,赚钱还是按部就班更好,一旦被贪念迷惑了,往往就事与愿违了。

年过五十,还能“闷声发大财”的人,有这几个特征

03

老实厚道,是最精明的生财之道。

作家尤今写过一篇短文,名为《精华》。他在文中讲述了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一碗鸡蛋面:店主人是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每天只揉八斤面,每斤面都下足十五枚新鲜鸡蛋,揉面、醒面都要达到既定的时间,标准的用料,标准的动作,一分一毫都不能少。

最后,他总结道,让他难忘的,其实也不是面条的味道,而是包裹在面条里的那种“敬业乐业”的精神。当然,还有老人老实厚道的品质。

年过五十,想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最大的优势大概就是“靠谱”了。

但凡自己接下来的活,一定是做到完美,根本不用客户担忧短斤少两,或者以次充好,而是一份支撑,一份满分答卷。

而一旦失去了这份本心,再多的算计和精明,都会被人一眼看出,所维系的关系也会变成“一锤子买卖”。

正如《菜根谭》中写的那样:“人之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便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祛除私心杂念,才不至于利欲熏心,功亏一篑。

年过五十,还能“闷声发大财”的人,有这几个特征

04

做“有把握”的事,才是真正的敢闯敢干。

年过五十的人,多半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借助此前良好的基础,再拼一把,人生的确将有不同的可能。

延续此前成功的“惯性”,在自己熟悉的“赛道”上再加把劲,再大干一场,才是真正的敢闯敢干。

我家邻村的种田大户林姐,早些年和丈夫一起开了个大米加工厂,帮助四里八乡的村民加工粮食,但眼看着周围很多人都不种田了,他们就开始租田种。

从一开始忐忑不安,怕赚不到钱,到短短三年后,他们夫妻俩租种的水田面积达到了上千亩,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了响当当的致富能人。

对此,林姐说,种田是“老本行”,面积再怎么大,终归是有把握的事,渐渐地,也就放开手脚去干了。

年过五十的人,想要闷声发大财,并不是没有一点可能性,而是有大把的机会。如果能够扬长避短,能够持之以恒,那么,钱财自然也就来了。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菜根谭   不贪为宝   肯干   道士   面条   寓言   积蓄   厚道   此前   特征   欲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