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何为“从暹罗到猪槽”?其中原由你可知?

在广州白云机场起飞,三个钟头就在泰国的曼谷机场降落。旧时潮汕先辈来到这里,要乘坐红头船出海,然后经过长时间惊涛骇浪乃至九死一生的颠簸才能到达。


相对于泰国,暹罗是它过去曾经的名字,它随着华侨传入潮汕,在潮汕话中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现在。潮汕华侨很多是漂洋过海来到暹罗,在潮汕本土的语境中,“暹罗客”也等同于华侨。


潮汕人何为“从暹罗到猪槽”?其中原由你可知?


自古以来,潮汕地区依山面海,地少人多,逼得许多人为了生计流落海外。大海无情,隔绝空间,然而大海又多情,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漂洋过海,海的另外一边,有一个美丽富饶的暹罗国。暹罗是潮汕人的洞天福地,这里是奉行小乘佛教的佛国,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最大不同在于自我的觉悟和绝对的自我精神独立原则,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绝对尊重是泰国民众的最大特色,你可以在泰国看到民众之间像拜佛一样相互礼拜。潮汕人与生俱来的勤劳与拼搏在这里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许多生活绝望中的潮汕人来到这里重获生机,他们开垦荒地,与当地人和平与共,共同发展。


在曼谷,与一位潮汕华侨交流。老人从上世纪70年代为了逃避运动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先从大陆偷渡去了新加坡,再从新加坡绕道来到泰国。在国内,他被当做地主官僚的子女批斗,来到泰国之后,由于当时中泰尚未建交,泰国对大陆当局持观望的态度,因此这位华侨来到泰国立刻被当成“特工”关起来。好不容易等到中泰邦交正常化,他从监狱里出来,身在异国他乡一切从零开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已经成为身家上百亿的富商。在暹罗的阁兰岛,我见过这位老人浑身的伤痕累累。回首往事,他感慨道,潮汕人很多都是生活里山穷水尽才被逼无奈漂洋过海,否则有谁愿意抛弃妻子背井离乡来到异国他乡!


潮汕人何为“从暹罗到猪槽”?其中原由你可知?


以前先辈过番的时候,通常是身上背着一个市篮,市篮内几块甜粿,身上扎着一条水布,两手空空漂洋过海而来。然而,一旦来到暹罗,只要你不偷懒,肯垦殖,暹罗肥沃的土地会报以你的辛勤。在泰国的许多潮汕华侨就是通过先开垦荒地,种植作物,然后经营各种生意慢慢起家。潮人分布四海,崇尚爱拼才会赢的理念,他们或是种植,或是打工或是做小生意,渐渐积累第一桶金再发达起来。发达的华侨,心怀故乡,为了家乡的建设通常都是捐资捐钱。时至今日,潮汕地区随处可见华侨捐建的道路、学校、医院等建筑。潮汕地区的动植物也有很多从暹罗迁移而来,暹罗的一些语言习惯也融入潮汕话,中原文化融入潮汕本土,外来文化掺入潮汕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


潮汕人何为“从暹罗到猪槽”?其中原由你可知?


潮汕与暹罗,关系如此密切。记得潮汕地区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天顶飞雁鹅, 阿弟有妻阿兄无, 阿弟生仔叫大伯, 大伯听着无奈何, 拍起包袱过暹罗。来去暹罗牵猪哥, 赚有钱银刻苦寄, 寄返唐山娶老婆。”这首民谣在潮汕地区非常出名,几乎妇孺皆知。牵猪哥是旧时为猪配种的一种职业,历来被视为下贱。这首歌谣讲的是,从前有一对兄弟,弟弟比哥哥先娶妻,哥哥觉得脸上无光,在村里呆不下去,收拾了行囊过番去了暹罗,到了暹罗从事最下贱的为猪配种工作,他将赚来的钱寄回故乡用来作为老婆本。歌谣非常通俗,说明当时过番去暹罗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因为一件微小的事情,也会导致过番。当时的过番甚至如今日的到珠三角一带打工。


潮汕的俗语之中,有一句叫做从暹罗到猪槽。从暹罗回来的华侨,跟本土乡亲谈起在他乡的经历与见闻,谈着谈着,谈到了家里养猪的猪槽,暹罗远在天边,猪槽近在眼前,两件不搭边的事情突然扯在一起,暹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进入寻常潮汕百姓家。


文章来源于作家 黄剑丰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暹罗   潮汕   曼谷   阿弟   佛教   小乘   漂洋过海   泰国   华侨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