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的100天

文/石涅香香

今天是我在头条的第100天,值得写篇文章纪念一下。

我在头条的100天

1 初识头条

生活中,我是个被动的人,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去追求什么东西,可是作为一个比较负责任的家长,我还是被迫接触、被迫学会了很多新的东西。

孩子上初一的时候,老师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写的文章做成“美篇”。当时,孩子没有接触过这个APP,我也没有接触过,于是我就开始和孩子一起研究、一起探讨、一起琢磨,最后终于能照猫画虎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为了巩固自己的新技能,我索性把自己写的文章也做成了“美篇”,让我没想到的是,阅读量竟然达到了200+,一种从来没有的惊喜尤然而生。

到了初二,老师又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写的文章发到指定的微信公众号,比一比看谁的文章能在公众号里公开发表。孩子写了一篇,成功发表了,于是我也跃跃欲试地发送了一篇,结果也成功发表了,阅读量500+,然后,就是第二篇,阅读量400+。可能喜欢写作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和读到,我也是。于是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公众号呢?那样的话,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发什么就发什么,多好。说干就干,我开始搜索、查询怎样申请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

一切进行得都很顺畅,很快就到了给公众号取名字的步骤。我是怎么也不会想到,我前面所有的努力竟会止于取名这个环节。我是个万事怕麻烦的人,当时心想,我的微信和QQ都叫“香香”,干脆这个也叫“香香”算了,没想到往电脑上一输,系统立马提示我与已有账号重名。于是我就又认认真真想了一个,一输入,又重名。又认真想,又输入,又重名。再认真想,再输入,还是重名。我来来回回思考了将近两个小时,大概尝试了有差不多20多个名字,结果所有的名字都显示重名。我取名取得累了,决定第二天再想。第二天我边工作边想名字,结果和第一天没什么两样,真没想到取名字有时候还是个体力活,我感觉自己取不动了,于是拿起手机随便刷起来。

刷着刷着,突然一个标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自己写的文章发到公众号好还是头条号好?”我好奇地认真读完文章,才知道原来头条号里也可以发布文章,接着我又把关于在头条号发布文章的相关链接都认真点开看了一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头条号对于新手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相对于公众号的封闭来说,头条号最大的优势是不需要你去对自己的账号进行宣传和推销,平台有一套完善的自动推荐机制。

我在头条的100天

2 入驻头条

申请头条号第一天,和公众号一样,也要求报名上户口,不同的是这回我输入“香香”,系统不仅提示我与已有账号重名,还贴心地为我提供了几个备选答案—— “上进香香”、“勤奋香香”、“梦幻香香”……想了想,自己既不上进,也不勤奋,并且早已过了做梦的年纪,算了,就叫“石涅香香”吧(“石涅”是单位的名字)。

入驻头条后,我很快就在新开的头条号里发布了我的第一篇原创文章——“人到中年,危机四伏”。结果一天之内,展现量22000+,阅读量1600+。由于是第一次在头条发文章,我并不知道这个数据代表着什么,只知道比在公众号里的阅读量要大很多,更意外的是居然还有2毛钱的收益,虽然金额少得不值一提,但我还是庆幸自己选对了平台。

于是,信心满满的我趁热打铁,赶紧又发布了第二篇文章。这回我开始留意展现量和阅读量的变化了,令我感到疑惑的是,展现量到了4000+的时候居然不动了,阅读量也停留在了300+。和第一篇文章的数据对比,我一度以为是系统出了故障,可是又不知该怎么办。我想还是用实力来说话吧,于是,我快马加鞭发布了第三篇文章,意外再次出现——展现量3000+,阅读量200+。然后是第四篇,展现量4000+,阅读量90+;第五篇,展现量4000+,阅读量50+。数据的一再直线下滑,让我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我要挑战0展现,0阅读,哪怕是我写出来的东西最后只有一个人看,我也要坚持写下去。于是,我又发布了第六篇文章,最终的结果是展现量3000+,阅读量30+。好吧,我认输了,我开始反思自己。

我在头条的100天

3 研究头条

之前,我都是写好了文章,随手一上传,随手一发布,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头条平台的各项功能、运用技巧,仿佛只是把平台当成了一个心情存储空间,想倾诉了,进去发个东西,没话说了,就点都懒得点开。在受到了数据直线下滑的刺激后,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去了解一下别人的操作。于是我开始没事就打开平台的首页刷别人写的东西,你别说,还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友友和才华横溢的大神,才知道除了发布文章和视频,还可以发微头条,可以回答问题,才知道大家为什么要努力冲百粉,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也学到了一系列走捷径的骚操作,比如什么“内容必须垂直输出”、“最好在几点发布”、“原创文章收益多”、“多发微头条涨粉快”、“够百粉了回答问题才会有收益”、“长按点赞键账号会重新被激活”、“多给别人点赞和评论”、“多和别人互动”、“和别人互关”等等。不能说这些操作没有用,可不知为什么,想想自己的年纪,再想想这些骚操作就觉得很可笑。“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在看了很多大V们的作品之后,我更加坚信了这一点。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机会和好运只会向努力的人倾斜。看看别人的业绩,再看看我的,100天了,原创文章一共发了7篇,最高阅读量1600+,收益2毛;微头条学着发了8条,最高阅读量6900+,收益0元,因为不够百粉;提问了两个问题,没人答理我;回答了三个问题,最高阅读量150+。所以粉丝只有19个,收益只有0.28元,是有道理的。别人幸运,是因为别人比我更努力、付出得更多。

对了,最近刷头条,刷到好几个人说自己的原创作品被别人抄袭,有的人抄袭完了直接就在头条上公开发表,有的人则是连锅端到别的平台去发表,虽说我没有产生过爆文,也不存在被别人抄袭挪用的事情,但还是对这种卑劣的行为感到不齿,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占为己有吗?欣赏和赞美别人有那么难吗?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网络这么发达,信息这么透明,查重机制这么多,怎么还会出现这么低端的bug?看来,这种剽窃行为仅靠道德层面进行约束是起不到效果的,所以希望各大平台和网络能想办法加强对这种不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以保护每一位辛苦原创人的劳动成果。


我在头条的100天

4 调整心态

通过这100天来对平台的观察、学习和实操,我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平台的展现量和阅读量是个神奇的东西。有时候你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地写了一篇文章,自己满意得不得了,可发布到平台,阅读量却少得可怜。而有时候心烦意乱,随便在平台发泄了点情绪,阅读量却高得离谱。对于平台匹配的展现量和阅读量,常常会让人忍不住感到疑惑——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了这是?

第二,平台的推荐量更多地取决于事件本身,而跟作者的文采关系并不大。平台取名叫“今日头条”,顾名思义,平台更注重的是能引来流量的热点和奇点,只要你抓住了“热”和“奇”,基本就抓住了网友的眼球,一定会得到大量的展现和阅读。你不能说平台的受众肤浅,只是定位不同。来头条的人大多不是来寻觅文字高手的,他们都是历尽千帆、阅人无数后来寻求心理共鸣和八小时以外的快乐的。所以,如果想展示文采,洞见、夜听、十点、夜读、樊登这些平台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第三,想要在平台赚大钱是不可能的。我不知道别人眼里的大钱是多少钱,但我觉得最起码得像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样,所得收入能够基本养活了自己,但这个在平台里显然不可能实现。没有百粉的时候,努力冲百粉,可冲到了百粉又如何?还不是每天几分几毛地赚?平时在路上看见1块钱硬币,都懒得弯腰去捡,平台莫名其妙地打赏了几分钱,却恨不得高兴地蹦起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做得好的,也就是能赚个买菜钱就了也不得了。

所以来平台,首先要清楚平台的定位和自己来平台的目的,不能说在网上看到别人说自己日进斗金,就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结果来了几天碰了一鼻子灰又想着要不要继续坚持。其实过百粉也好,过千粉也罢,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作品本身,按照平台的定位,不断地输出网友喜闻乐见的内容才是最有力的支撑。不要把收益看得太重,认真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用心倾听和感受一下远处别人的生活,了解了世界的参差,看尽了人间的百态,才能让自己更加珍惜已经拥有的,才能让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别人的不同,也许这才是平台最想让我们得到的东西。

我在头条的100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篇文章   香香   账号   收益   公众   名字   努力   东西   文章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