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又该如何做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谢继炯

白天努力工作,晚上认真熬夜。

该睡觉的时候,望着天花板数羊。

该起床的时候,掐掉闹钟赖被窝。

……

如今睡眠问题已成为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顽疾”。

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又该怎么做,才能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

今天分享下我对睡眠问题的思考和体悟,以供学习交流。

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又该如何做提高睡眠质量?

一.习惯与睡眠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生活方式医学》,其中有个观点:最好的医师就是自己,最好的药物就是"生活方式药"。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在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体现,包括好习惯和坏习惯。诸如读书学习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运动的习惯以及饮食的习惯,熬夜的习惯,抽烟喝酒的习惯,品茶喝咖啡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或积极或消极的对睡眠产生着影响。

熬夜。熬夜相当于熬命。熬夜的过程就是在和生物钟搏斗。生物钟是由人类基因决定的,违反基因规律必然会以身体损害为代价遭到惩罚。所以,按时睡觉,顺时而为,乃养生之道,尽量不要使生物钟颠倒。据调查,由于长期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的人位居患癌比例前列。

喝咖啡(茶)。咖啡(茶)等内含咖啡因,直接抑制腺苷的形成,而夜晚只有积累了更多的腺苷,才能形成睡眠压力,促进睡眠。

饮食。饮食偏好导致饮食不节。盐多伤肾,肾虚则影响脑隨生成,元神不安。冷食、甜食伤脾胃,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虚痰湿经络瘀堵,也会影响气血畅通,使心失濡养,夜不能寐。

抽烟喝酒。烟酒都有有兴奋作用。抽烟还会刺激血管,造成血管收缩,导致脑缺血缺氧造成失眠。因抽烟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也会直接影响睡眠。而喝酒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使肝难于藏魂,魂不守舍,难于成眠。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享有好睡眠的基本保证。养成读书好习惯,陶冶情操,养心养身。养成善于交往好习惯,不要自我封闭,抑郁寡欢。同时,早睡早起、戒烟戒烟、少喝咖啡,让昼夜生物节律正常运行。合理膳食,益气健脾,强化后天之本,以五脏之和谐确保睡眠之正常。

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又该如何做提高睡眠质量?

二.情绪(意念)与睡眠

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但毫无疑问,情绪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孙思邈《千金方》曰:"能息心,自暝目"。

七情乃属心理范畴。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五脏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何脏所伤,都会造成心神不安。

"病由心生",勿生心病。好心情,则有好睡眠,好睡眠,才有好心情。

心理暗示往往导致失眠,以至出现很多“假失眠 "。偶尔一次入睡难或醒来睡不着就自以为失眠,于是,便产生一种恐惧感。越焦虑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焦虑,久而久之就成为真的失眠。其实是否失眠,概括起来就三条:睡眠少于6小时;早晨醒来困倦没精神;上述两种情况每周出现二、三次并持续三个月。

出现睡眠质量问题时,先不要紧张,冷静的对对号,不要盲目地往失眠队伍里边靠。一些不负责任或水平有限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往往会误导患者,没事说成有事,小事说成大事。所以,要冷静地审视自已,不要让错误的信号成为心理暗示的添加剂。

专家指出:不寐就不睡!焦虑睡不着,不要躺在床上,可以下床做些"无聊"之事,如打扫卫生,练练字等。另外,什么时候困就什么时候睡,完全不要把睡眠当会儿事,不睡就是不需要!克服白天不敢睡,睡了担心晚上睡不着,晚上不敢醒,醒了又怕入睡难的心理负担。

想得开,放得下。善于自我疏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心平气和。

以五行调五志。运用相生相克原理,让情志抒发有度,生克有序。如金克木(肺克肝),大怒之后可以通过大哭得以释放。

户外活动能调剂心情,同时,多做些有兴趣的事,转移注意力。

发挥意念作用。意念是一种阴性物质,特殊能量,通过适当的放空自己(如打坐冥想),特别是相信自己,把自身能量调动起来,与宇宙同频,与天地人和。

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又该如何做提高睡眠质量?

三.运动与睡眠

大量实验表明,运动是调理失眠的最好方法。适当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多余脂肪和舒展筋骨、疏通经络。心肺功能强,气血生发能力则强,生命动力就更加饱满。同时,舒展筋骨、畅通经络也可避免郁(瘀)堵现象的发生,让生命更加健康充满活力。

运动方式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其中有氧运动包括快步行走、慢跑、骑单车、游泳、爬楼梯,健身操等等。与有氧运动比较,无氧运动引起的心率反应较低,可以增加骨骼肌的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研究表明,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可以降低20% 50%的高血压风险。每天快步超过30分钟(6ooo 1oooo步),能将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降低20% 45%,糖化血红蛋白降低8%。每天还要进行伸展和柔性训练10 15分钟,使颈、肩、肘、腕、膝、踝各关节屈曲和伸展,以及四肢肌肉拉伸,避免颈椎病和肢体瘀堵。练习瑜伽,尤其对女性朋友是不错的选项。有一个失眠者,每天坚持快走3公里,二个月后彻底告别了失眠,原因就在于通过运动既补充了气血、加快了代谢,同时又缓解了郁(瘀)堵。

从西医的角度,运动还可以积累更多的腺苷和血清素,增加睡眠压力。

运动因人而异。有心肺功能疾病的人要避免剧烈运动。气虚体质的人,要减量并循序渐进。阴虚体质的人尽量少出汗。

睡眠、饮食、运动,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养生三要素,三者之间相益得彰。运动好才有助于好睡眠,好睡眠才有精力去运动。

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又该如何做提高睡眠质量?

四.环境与睡眠

环境对睡眠非常重要。

采光通风是健康环境的第一要素。日常要保持空气流畅和足够的阳光照射。身体健康是睡眠的前提。

睡眠是在静态环境下身体生理放松的一种状态。安静的环境是睡眠的基本条件。安静非无声,无声非安静,睡眠时可以有点轻音乐或流水声。当然也有例外,临床发现有些人睡眠必须有声音,而且是大的声音。这就需要因人而异。

光线要柔和,地灯为好。睡时要熄灯。手机等电子发光产品影响褪黑素生成,关闭或静音置放稍远处。

室内温度不能低于16度,高于24度,陆林院士认为18:3度较为理想。相对湿度以50%~60%最佳。

黑色、淡蓝、浅绿、米黄色有助睡眠。室内外布置和装饰尽可能考虑颜色因素。

睡眠朝向也有讲究。孙思邈《千金方》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据说故宫凡床都是东西朝向。一般不要头朝北卧。特别是空调、马桶、窗外大路以及电磁波密集的地方,不能朝头的方向。

周围环境也很重要。植被生态好,负氧离子高,对心肺功能有很好改善作用。房前屋后,有条件的可以多种植些昼开夜合的植物,如睡莲、莲子、合欢、花生等。

有时候,换个床,换个房,换个家都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地以人配,人与地合,入睡快,睡得香。

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又该如何做提高睡眠质量?

五.穴位与睡眠

在调理失眠的临床实践中,穴位调理是我经常采取的一个基本方法,也可以说是我调理失眠的一个主要特点。从通过点穴使一个个睡眠得到改善的案例中感受到了穴位的神奇。

穴位,主要是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人体的传感器,是气血运行的敏感点,和神经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既有上传下达,又有助力推动之功效。尽管人们对穴位的认识还很有限,但它的存在和作用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穴位歌》为证: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这些部位的病痛都可以通过点揉这些穴位得到解决或缓解。

穴位来自生活,来自实践。远古时代,人们在采集野果和狩猎的过程中,发现意外的创伤却使得身体某个部位原来的疼痛减轻或消失。例如,伤到了虎口的位置,发现原先牙疼的症状减轻了,于是,下次牙疼时就掐捏虎口所在的位置,这种经验广而告之,便发现了合谷穴。包括足三里等等,都是这样一一发现并命名。《黄帝内经》记载16o个穴位,晋代《针灸甲乙经》确定349个穴位,宋代《铜人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穴位,明代《针灸大成》发展到359个穴位,《针灸逢源》记载361个穴位沿用至今。2oo6年发布的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中加上印堂穴,经穴数量增至362个。这还不包括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这说明对穴位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这种认识还没有止步。这就是穴位的前世今生。所以,穴位并不陌生,穴位就在身边,穴位是人体自带的"中药",也是人体经络"琴弦"上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认识穴位是为了使用穴位,特别是对调理失眠的临床应用。失眠或睡眠质量不高总体还是气血不足,而造成气血不足,一是心脏的动力问题,二是经络的瘀堵问题。中青年普遍属瘀堵问题。点穴的目的就是通过点穴,疏通经络,畅通气血,阴平阳秘。点穴不同于针刺,它不是点的刺激,而是通过截面给予正副力,使经络瞬间贯通。点穴也不同于艾灸,艾灸是通过温经以迏到疏经通络的目的。

点穴是有条件的。在时机把握上,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压力和刺激性强的事情发生,身体也没有器质性病变发生等。同时,辨证辨体,突出某些脏腑,顺应子午流注规律。临床经验,穴位调理失眠的窗口期晚上8:3o 9:3o为好。

点穴是要讲究方法的。准备,提前请专业机构推拿相关经络,并通过足浴加快血液循环,通过提肛深呼吸让患者进入冥想状态。然后"开天窗"(百会穴),"接地气"(涌泉穴)。科学配穴,如俞募配穴,上下配穴,局部与远端配穴,并充分考虑原穴、络穴、对穴、五输穴等特殊作用。点穴在补泻过程中,尤其泻法,力度要适宜,力度过大容易造成瘀血再添新堵。有些特殊穴位不可用力,角度手法有技巧。如肩井穴,风驰、风府穴等。

点穴事后很重要。不能着凉,尤其洗澡。保证穴位在常态下闭合。有条件的,可配合艾灸增强其功效。

耳朵是全息器官,耳穴是个独立系统,在全身点穴时,可通过穴豆刺激,对脏腑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助力好睡眠。

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又该如何做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艾灸   睡眠   腺苷   穴位   生物钟   经络   生活方式   气血   针灸   习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