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少用这3句话教训他,父母要重视

社会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对别人只有善意和讨好,尽管自己很累也无所谓,他们压抑着自己,不会拒绝别人,生怕被别人不喜欢,他们进入了别人期望的牢笼里,不会做自己,心理学家把这样的人格称为是“圣母型人格”或者“讨好型人格”。

不想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少用这3句话教训他,父母要重视

蒋方舟曾经在奇葩大会上坦诚,自己就是讨好型人格,曾经有一次她和男朋友吵架,男友不停地打她的电话,她很烦躁,但她不能拒绝,怕惹男朋友不高兴从而引起更多的矛盾,就这样隐忍着。

为什么孩子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呢?

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就曾经指出,“我们年幼时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脱不开关系,如果父母给孩子“有条件的爱”,孩子就有可能会形成讨好型人格,“有条件的爱”是指孩子幼年时期获得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只有孩子做对了什么,父母才会给他们一些爱,如果做错了,他们得到的将会是父母的失望。

不想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少用这3句话教训他,父母要重视

父母不想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应该少用这三句话来教育孩子

一、“你做这样的事情,妈妈就不爱你了”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给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经常给孩子说“你做这样的事情,妈妈就不爱你了”之类的话语,言下之意就是只有孩子不做这样的事情才能得到妈妈的爱,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我只有乖一点才能得到妈妈的爱。

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去讨好父母,父母这样的话如果说得多了,孩子就有可能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成为父母的附属品,他们不能做自己,只能做父母想象中的孩子。

不想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少用这3句话教训他,父母要重视

二、“我为什么要有你这样的孩子”

姐姐是实验中学高三文科班的班主任,她带的一个女学生就是讨好型人格,即将临近高考,这位女学生的妈妈来给她办了休学,休学的原因是她有自杀的倾向。

经过姐姐的再三询问,女学生的妈妈才说出了孩子为什么想要自杀,因为妈妈说的一句:“我为什么要有你这样的孩子,为什么要生下你”,姐姐知道这位女同学心理有问题,在班里经常被别人欺负,帮别人扫地擦黑板等,姐姐平时也很照顾她,姐姐没想到她的讨好型人格会这么严重,因为妈妈的一句话就要去自杀,为了讨好妈妈结束自己的生命。

姐姐询问她妈妈为什么孩子会有讨好型人格,妈妈表示:“都是我们的错,我们以前对她期待太高了,她考试考不好就责备她,给她说为什么会有她这样的孩子,觉得有她丢人,为了不让我们失望,她开始努力学习,我们还是不满意,孩子最后才变成了这样。”

不想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少用这3句话教训他,父母要重视

姐姐叮嘱女同学的妈妈一定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听完姐姐讲的事情,我们家人都非常心疼这个女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经常给孩子说我为什么要有你这样的孩子之类的话语,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自我怀疑,从而讨好父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为了讨好父母可以做一切。

三、“你这样做别人不会喜欢你的”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经提出过一个词——“评价源”,“评价源”分为“外部评价源”以及“内部评价源”,“内部评价源”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外部评价源”是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讨好型人格比较偏重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不想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少用这3句话教训他,父母要重视

一些父母会给孩子说:“你这样做的话别人不会喜欢你”,让孩子觉得别人的评价很重要,孩子会为了满足别人的喜欢去讨好别人,也就是追求“外部评价源”,孩子活的很累,以别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生活的目标,最终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父母的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性格缺陷,让孩子活得很累,性格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父母不想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就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充满安全感。

不想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少用这3句话教训他,父母要重视

性格是一种副产品;它产生于完成日常事务的伟大过程之中,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他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人格   父母   孩子   心理学家   教育孩子   教训   性格   重视   姐姐   事情   评价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