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查:大家在微信接龙团购、小程序买菜,要小心这些骗局

近日,“怎么买菜”很受市民关注。但随着封控小区增多,线上需求量暴涨,外卖运力捉襟见肘,很多市民反映“线上约不到配送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团购”开始流行:居民们通过群聊接龙的方式,确定购买数量,再依靠线上小程序下单,由指定商贩配货。一般情况下,新鲜蔬果次日即可送到社区。

短短一两周时间,类似的“团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从服务某个小区的“社区团购”变成“同城集单团购”。但也有市民向上海辟谣平台反映,“社区团购”有假:有人遇到了付款后商家或“团长”杳无音讯的现象,“菜”财两空;也有人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商家直播带货称“上海同城生鲜蔬菜快递到家门口,48小时能拍就能发”,可询问商家才知道压根不发货,“上海同城能拍就能发”是商家骗取流量的把戏。

究竟哪些“线上团购”可信,哪些又要留个心眼?上海辟谣平台进行了调查。

参团体验:新鲜实惠,但缺乏付款保障机制

自从小区封控管理后,市民伍女士就爱上了社区团购。她一口气加入五六个团购的群聊,从团水果、团蔬菜到团烤鸭……其中大部分团购直接对接蔬果生产基地或餐饮企业。特殊时期,她甚至买到了比平日里更实惠的食品,“三斤草莓才40元,而且果农会在群聊里发照片,介绍草莓都是早上刚摘的。”

一线调查:大家在微信接龙团购、小程序买菜,要小心这些骗局

伍女士小区内的公告栏贴有很多团购二维码

伍女士加入的社区团购大多由居民或社区志愿者自发协助组织。其中的一个,由居住在北蔡镇的张先生发起。张先生是“湾仔码头”员工,封控管理后,他也遭遇了“买菜难”。张先生随即想到,可以联系公司送些速冻食品包到社区,而他作为志愿者收集并整理居民的需求。

张先生牵头的社区团购群聊迅速壮大起来,每隔两三天就送一次货。第一次订货是3月21日,当时只有100多份,现在一单能订四五百份,周边小区的居民听说了也申请参加。统计订单对仍需居家办公的张先生来说是个不小的工作量,加上妻子怀孕了,他本想做完一单就不做了,可最终选择坚持,“看到大家在群里表示‘要买,要买’,为了大家吃上,还得接着做。”

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区团购虽然便捷实惠,但也不乏问题,伍女士提到,目前的团购基本就是“商家提供什么买什么”,无法选择。很多团购套餐里都有胡萝卜,现在家里的胡萝卜已经多得吃不完了。更重要的是,社区团购的付款流程并不规范,当下最常见的方式是“一对一”线上支付,付款没有保障,“如果商家收了钱不送货,或者消费者收了货不打钱,都有可能发生。”张先生也说,前几天遇到过类似情况,“隔壁街区的‘团长’第一次参团就预定了70份,但担心收不到货,不肯事前付款,我只能先垫钱,直至业主收到食物包才完成交易。”70份金额不低,让张先生“心有余悸”。

一线调查:大家在微信接龙团购、小程序买菜,要小心这些骗局

资料:上海网络辟谣

编辑:尉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蔬果   接龙   团长   骗局   上海   实惠   女士   居民   市民   商家   小区   程序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