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虚弱,湿滞中焦?一剂经方,清热除湿专治脾胃病

昨天有患者在后台问吃了补中益气丸容易上火咋办?首先我真的不建议你们自医,因为生病了真的看个病例都觉得和自己很像,却不知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的,我都强调很多遍了,唉,还是那句话,找专业医师辩证后再用。然后回答这个患者的问题,单纯的脾胃虚可以用补中益气丸,若是体内还有湿热就不要用了,上火是必然的,那今天就再给大家分享一个经方——升阳益胃汤。

中医:脾胃虚弱,湿滞中焦?一剂经方,清热除湿专治脾胃病

升阳益胃汤

主治“脾胃之虚,倦怠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故也。”

症见倦怠嗜卧,四肢乏力,湿热稍退,体重节痛,口苦口干,不欲食,饮食不化,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微微恶寒,悒悒不乐,面色不和,脉缓,舌淡,苔厚腻。盖因脾阳虚弱不能胜湿,湿邪重故感到体重节痛,四肢乏力;中焦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传化失宜,故不欲食,饮食不化,二便不调;土不生金,母病及子,故肺卫不固而微微恶寒;阳气不得升,故惨惨不乐,面色不和。

中医:脾胃虚弱,湿滞中焦?一剂经方,清热除湿专治脾胃病

组方:

黄芪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独活 防风 白芍药 羌活 橘皮 茯苓 柴胡 泽泻 白术 黄连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药的来历,升阳益胃汤出自脾胃学派创始人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是健脾胃、去痰湿、清湿热的经典良方,是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之一。

另外升阳益胃汤是由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演化而来的,六君子汤是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而升阳益胃汤则加入了羌活、独活等中药,多了升阳和清热的功效,所以既能益气健脾除湿,还能升阳益胃清热。

中医:脾胃虚弱,湿滞中焦?一剂经方,清热除湿专治脾胃病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病例

前段时间来了一个女患者,面色苍白,双眼无神,昏昏沉沉,说话有气无力,说自己整天懒得动,让我看看是什么毛病。

问诊后发现患者倦怠嗜睡,四肢无力,口苦咽干,食欲不振,消化不好,胸腹满闷,白带清稀,大便溏泻,小便次数多。另外患者常年咳嗽咳痰,怕冷畏寒,小腿经常性水肿,睡眠质量差、多梦。综合辨证属于脾胃虚弱,导致湿热滞留中焦、脾阳不振。

我一看很对这个症,就稍做加减后开了一周的让她回去吃,三天,患者就打来电话,说患者感觉身体轻松许多,也不懒了,就这样给她又给她开了两周,让她坚持服用,前几天还打电话报喜,现在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脸色红润,头发乌黑,双眼明亮有神,说话声音清脆洪亮,走路也不喘了,睡眠也正常了,工作也有劲儿了,连多年的咳嗽也不发作了。

中医:脾胃虚弱,湿滞中焦?一剂经方,清热除湿专治脾胃病

看到没,这个方子是专治脾胃病的,而且是专治脾胃湿热。对症,效果自然奇佳!


好早还有一个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
女患者,患胃脘胀闷,隐隐作痛,食纳减少症二年,来诊三个月前述症加重、临床表现为脘胀喜按、隐痛喜卧,嘈杂欲饥、食少便频,舌体胖而无苔、兹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谓之胃痞,系脾胃不和所致,以升阳益胃汤加减治之。水煎服,以上方加减。治疗一个月,临床症状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中焦   脾胃   羌活   半夏   白术   湿热   专治   倦怠   病例   大便   虚弱   患者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