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前几天,我就收到了一位家长的来信——

自上学以来,小敏(化名)一直都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孩子;成绩好、有上进心、懂礼貌,与同学相处也不错。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小敏妈妈觉得孩子的优秀跟她的严格要求脱不了关系;

比如,从小就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人生规划,各种兴趣班也是报了一大堆。

小敏也不负妈妈的期望,从小就样样拔尖,一直是妈妈最大的骄傲。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谁知,初二的某一天,小敏突然宣布:“妈妈,我想休学。”

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妈妈懵了,如同晴天霹雳,她觉得天都要塌了。

巨大的愤怒感和无助感让妈妈第一次失控打了女儿。

“我这么辛苦为了你,你竟然说不读书了。能有多大的事?不读书,你以后想要做乞丐吗?我能养你一辈子吗……”妈妈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把小敏都吓懵了。

为了不让妈妈失望,小敏只能咬牙坚持,可不久就被诊断为“抑郁症”,必须办理休学。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这时,妈妈才终于相信小敏的心态真的崩了。

小敏的状态已经非常不好了,终日沉溺于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之中,无法自拔。

原本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什么突然不想读书了?面对厌学的孩子家长能做些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相关的话题。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虽然没人专门统计过初、高中生休学率,但很多数据显示,这些年,青少年因为心理问题休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了。

知乎上关于“孩子不想上学了,怎么办”的讨论热度,常年居高不下。

很多人认为,主要是因为现在内卷太严重了,给孩子造成了太大压力。

也有些人觉得,现在孩子抗压能力太差了,遇到一点挫折就想放弃。

同样的问题背后有着各种不同的原因。

“厌学”也并不意味着“讨厌上学”,它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不同孩子,需要克服的阻力是不一样的。

对小敏来说,主要是想摆脱妈妈的控制。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要求越苛刻,越想要反抗,哪怕结果是为自己好。

这是因为被控制的本质是对自我意志的全然否定。

尤其是来自父母等重要他人的控制,更让人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真正长大。

发展心理学认为,初中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自我同一性,也就是逐渐形成清晰、完整的自我认知。

如果不能被充分尊重,成长就会受挫。这种挫败感随着自我意识成长会越来越强烈。

因此,在妈妈高压政策下长大的小敏,到初中就崩了。

雪上加霜的是,爸爸的缺位,让她无法获得其他大人的支持。于是,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为了反抗妈妈的控制,她只能选择不上学。

当然,理智让她继续顺从,否则会有内疚感。

毕竟,她也知道妈妈是为自己好。然而,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自己消失,而是会在潜意识里继续发酵。

时间一久,就会慢慢演变成心理障碍,甚至躯体化(心理问题导致的身体问题)。

这种因“被控制”而厌学的情况普遍存在于成绩好但突然不想上学的孩子身上。

除了这个原因,孩子还可能因为校园霸凌、父母吵架、同学相处等问题不想上学。

无论深层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都是“学校生活给他造成了压力和威胁,出于自我保护本能选择了逃避”。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面对孩子不想上学,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当孩子说不想上学的时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生气或不解。

“你怎么回事?不上学,你想干嘛?”

“好好的,你又作什么作?”

“别人都好好的,就你承受能力那么差?”

“我对你要求很高吗?至于吗?”

“别指望我养你一辈子。不读也得读,不然以后做乞丐吗?”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是呀,人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不过,大人反应太过激烈,往往是因为孩子的失败激发了自己内心无处安放的挫败感。

试想一下,一个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的人会因为孩子不那么听话、懂事而崩溃吗?不会的。

想一想王菲,当窦靖童提出休学的时候,她只是平静地告诉她:“你要想清楚。”

毕竟人生的路有很多条,遇到了挫折,崩溃是没有用的。要么想办法跨过去,要么绕开。

具体来说,我们该如何更好应对呢?

1.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

要相信每个孩子都像向日葵一样,天生向阳。当我们发现它长歪的时候,不要强行掰直,那样只会把它折断。

更好的选择是将光照不到的地方挪到太阳底下。也就是帮助孩子发现她内心的阻力,给予理解和支持。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2.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孩子好好聊一聊。

理解此刻孩子内心其实比我们更受伤,所以先共情,再讲道理。

可以参照下面这个步骤去沟通。

(1)表达共情:我想你现在也不好受吧?能跟我说说你现在的心情吗?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只是想看看,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

(2)了解原因:你能跟妈妈(爸爸)说说,对你来说,去上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探讨出路:在你看来,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呢?你是否想过,如果可以不上学,你想做什么?

(3)提供建议:听你说了这么多,我大概理解你的感受了。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建议。

这几步并不一定一次完成。因为对学生而言,选择不上学并不是个小事。

他的情绪极有可能很激烈,甚至很多人因此得了抑郁症或焦虑症。

这种情况,不必急着逼他回到学校。当他内心能量很弱的时候,我们的鼓励或严格要求极有可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表达共情。告诉他现在不想读书也没有关系。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艰难的挑战。打不过就跑,也没有关系。

还要注意,负面情绪就像是黑色眼镜,让人看什么都觉得是黑暗的,没有希望的。

所以,当他说一些很极端的话的时候,也不要惊慌,那不过是一种宣泄式的表达罢了。默默地陪伴,直到她情绪平复。

3.针对性地调整跟孩子的相处模式。

前面说过,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够更好修复他们内心的创伤。内心无伤,自然是积极向上的。

在咨询中,孩子的问题通常都是采取系统式家庭疗法。

萨提亚认为,孩子的问题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体家庭关系失衡的缩影。只要改变互动模式,问题自然就会消失。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对小敏而言,只要妈妈控制欲不再那么强,她的阻力就会消失,才能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学习,而不是逃避。

怎么判断哪种关系需要调整呢?

有两个标准:

其一,孩子是否被给予了足够的信任和尊重。

溺爱或控制欲太强的本质都是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过度操心往往会让孩子缺少足够的锻炼,心智发展就会受挫。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其二,家庭关系是否亲密。

不和谐的亲子关系或夫妻关系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对他而言,家庭关系是否和谐稳定,决定了她内心秩序是否稳定。

当她内心很乱的时候,往往是没有力量应对外界挑战的。

当然,如果情况很复杂,自己搞不定还可以接受专业心理咨询。

“妈妈,我不想上学!”孩子是情绪化还是心理问题?

最后我想说,对学生而言,上学是一件需要调动自己所有心智去应对的挑战。

当他们的自我能量不够或自我不够稳定的时候,就会觉得有困难。

而一个人的自我,只有在被充分肯定和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够健康发展。

因此,当孩子不愿意上学的时候,作为父母第一时间需要反思这个家庭是否给了他足够的支持?或者是否给他造成了一些阻力?

如果没有,就需要做出有效调整,建议寻求专业心理老师的帮助。

-END-

策划:M T

作者:非也

编辑:雪梨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妈妈   孩子   厌学   阻力   情绪   内心   自我   原因   关系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