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裁员潮,职场最大的安全感,是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

2022年春,已有十几家互联网公司开启“倒春寒”模式,进行大裁员,其中不乏知名大厂如新浪微博、小米、美团优选、滴滴、快手、贝壳等。裁员幅度有的竟然高达30%以上,很多都是整个业务线被砍掉。难道互联网行业真的走向衰败期了么?其实这种裁员潮可能由多方面因素造成:

1.互联网红利期已基本结束,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减缓。近年来,用户、流量已近饱和,现已不比几年前,获客成本提高了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这使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更加不成比例,因此需要通过裁员,降低人力成本。

2.近几年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互联网企业的整治力度,不管是个人信息安全法规的出台,对数据滥用的App批量下架还是频繁与垄断巨头约谈。都能显示出政府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互联网企业的良性竞争和健康有序发展。在此过程中,一些定位不好,没有足够竞争力的企业肯定被淘汰。

面对裁员潮,职场最大的安全感,是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

3.互联网行业本身具有轻资产、快周期的特点,在某些还未成型,未出现巨头垄断的市场。以前公司和投资人的习惯是先砸钱抢占市场和用户等资源,形成垄断局面,然后再进行收费。但随着流量见顶,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市场突破点很难找到。公司及投资人对于业务的选择越来越谨慎,最多也就持续几个月到一年左右,一旦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业务就将面临很快调整,公司会迅速砍掉不挣钱的板块。

这使得一些公司在本身运营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又不能获得投资方持续投资,资金链很容易断裂。为了活下去,只能解散团队或被其他公司团队吞并融合。

4.裁员还是一种人力资源优化手段,当公司发现很难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很多企业通过大换血,将已经没有工作热情的员工和上了年纪没有太多精力的员工,换成更年轻,更满怀抱负的新人。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而且更容易“内卷”起来。

综合这些原因可见,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将会继续产生,人员精简优化会成为大势所趋,变成一种常规操作。

人人都说互联网人的35岁是一道坎儿。到了那个年纪更多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身体机能开始逐年走低,力不从心的窘迫境地。不管在精神还是肉体上都顾不上工作了。若此时还未混上管理层,那职业生涯基本就随时宣告结束,等到裁员时,也是最先被考虑的那批。我们要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面对裁员潮,职场最大的安全感,是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

我认为之所以有35岁这个魔咒,更多的原因在于人到中年时还未获得足够的竞争力,没有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所以才造成惨剧发生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杜绝侥幸心理,适度躺平

不知道从哪儿有了“养老公司”的说法,大家都想找一个轻松不累,工资还高的工作。每天摸鱼,泡枸杞,等下班,到点准时走,晚上遛娃刷手机,有活儿来了先推脱,推不了的再慢慢拖延等到最后一天完成。

这世上真有这么好的事情吗?即使发生了一时,也不可能持续一世的。很难理解当躺平、佛系的理念大火以后,很多人觉得日常摸鱼心安理得,仿佛是赚到了,甚至还有带薪如厕的说法,觉得沾沾自喜。

要记住,公司可不讲什么人情冷暖,不看资历,不看年限,只看个人价值,没有一家公司能容忍员工是来享清闲等退休的。公司都是为利益,再有情怀的公司也是如此。

请大家切勿怀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伪装得特别好,别人都看不出来。hr和领导也不傻好吧,看得出谁在碌碌无为混日子,没有绩效和成绩。适当的躺平是放松身心,过度的躺平,是自毁前程!

做好规划,及时止损,做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又不知道该做什么,觉得没想好,就先继续干着不喜欢的工作吧。有这种想法的人估计大有人在吧,殊不知因为这种想法,可能让我们错失很多机会,最终被困死在一棵树上。

我们公司有一位30多岁的大姐,凭借对产品岗位的热爱感动了领导,给了她一个机会。但是正常人对这么大年纪才转岗的人都多少持怀疑态度吧,所以后面即使她已经很努力地学习了,但是各方面仍不允许她这个年纪再作为新人去犯错了,最终还是很快被辞退了。

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在错误的时间,才想要做正确的事。因为到那时,可能已经晚了,很多时候机会是不等人的。随着年龄增长,转行和转岗会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我们接触一个行业越久,该行业相关的属性,惯性思维等就扎根得越深,让我们很难再去适应新的环境,掌握新思路。

此外,转行转岗意味着抛弃原有的经验,作为一个新人从头开始积累和学习,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一项对结果难以估量的事情。很多人会犹豫,但是越犹豫越难割舍,越难当机立断做出改变,随着时间延长试错成本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应当尽早去做职业规划,梳理自己对工作的想法。每个人在一开始面对自己职业选择时都多多少少有过迷茫,但是要仔细地探寻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获得。结合这些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计划,能够更有效地辅助我们进行职业选择和精进。

当我们有前进方向以后,要抓紧时间试错,发现错误及时止损,不断尝试调整后做出更正确的选择。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岗位,然后就是不断地打磨,磨练自己的技能,不断深挖,洞悉行业本质。在这个阶段最怕的不是错,而是不去做,切勿举棋不定,犹豫磨蹭,容易浪费大好时光,错失良机。

以终为始,少做无用功

被裁员也好,求加薪不成也罢,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没想明白,始终怀有一个错误观念,想当然认为自己付出多少,公司就应该给多少回报。

像我们前面所说,公司注重的始终都是利益,看员工时也只看其能为公司带来多少价值。所以说我们强调诸事以终为始,意思是以目标为最终导向,去开始执行。

如想达成好结果,我们一定是要注意方法和效率去做的,从而增加了获得好结果的概率。脱离结果导向,无最终价值的工作都只是瞎忙。仅是瞎忙是无意义的,是不会提升自我的内耗。以终为始,学会抓重点,将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避免一些表面文章,少做无用功,才能更快地达成目标,完成自我提升。

面对裁员潮,职场最大的安全感,是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

终生学习,终身成长

很多人在刚入职场的那几年发展很快,是因为当时能全心全力搞事业,学习态度端正,也可以很轻易地放低姿态去请教去学习,尝试新鲜事物。但当我们一切都变得得心应手以后,就会发现成长的速度减缓了很多,这阶段仿佛遇不上多少困难,而此时我们的精力也被谈对象、婚姻、孩子等分散开来,也懒得再去突破。

这众多因素造成了职场人沉溺在舒适圈而不自知的情况,当我们不再去吸收新知识,觉得没有必要。这种状态十分可怕,就像温水煮青蛙,是一种缓慢的损耗,积少成多,直至被人替代的那一刻才猛然惊醒,自己竟然已被别人落下这么多。

当我们觉得无所不知时,反而是知识匮乏的表现。保持空杯心态,用谦卑的态度学习新知识,结识新朋友,才会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学的东西很多,突然又感觉一无所知了。

有人问可以学什么呢?我们可以去关注一下各大招聘平台的对应岗位信息,特别是在我们目前职级之上的岗位,他们所要求的技能是什么?有没有需要的证书?我们就可以考虑做相应的学习计划。

还有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目前传统互联网已经很难找到突破口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目光投入到全新赛道?去了解一下最新的资讯和名词,比如元宇宙、无人驾驶、6G等。往小了说,我们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往大了说,说不定就能获得新思路,抓住时代机遇。

这年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想要跟上时代,就一定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刷新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这才是立足职场的上上策。

优秀的人才,不管何时,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众公司花重金抢夺的稀缺资源。职场的安全感是自己给的,当我们变得强大,变得不可替代时,裁员什么的早已不放在心上。此时对我们而言,只是留下或离开的选择罢了!


后记:写这篇文章时我所在公司也正面临大裁员,局势紧张,人心惶惶,大家等待被约谈,签订离职协议。原本活跃的办公室里鸦雀无声,各自盘算。目送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离开,凄凄惨惨戚戚,内心感触良多,遂作此文。希望与君共勉,永远做有选择之人

#职场升值季#

我是Demi,每天分享用机方法和小众应用,欢迎关注、转发、点赞、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职业选择   安全感   岗位   年纪   事情   成本   员工   行业   工作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