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岁的冰糖葫芦?这么一听更想吃了-

传说,南宋绍熙初年,宋光宗赵惇的贵妃突然不思饮食,精神萎靡,宫内御医都束手无策。宋光宗下皇榜求医,一位民间郎中开出了一道极其简单的方子——红果与冰糖一同煎汤,每日饭前服用五枚至十枚红果,不出半月即可病愈。此药方酸甜美味,按时用药很快就好了。

一千多岁的冰糖葫芦?这么一听更想吃了

实际上,江湖郎中所说的"红果”,即为我们常见的山楂,它还有山里果、山里红等别名。作为中国的原产植物,山楂在中国的栽种历史长达三千多年,生长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关于山楂的记载已较为完备:“(山楂)其类有二种,皆生山中。一种小者,山人呼为棠枕子、茅楂、猴楂,可入药用。一种大者,山人呼为羊机子。”

别看山楂果个头不大,它可是古代小有名气的"果子药”,古人早在一千多年前便发现山楂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千年来,山楂作为一种药材出现在了许多医书当中,如成书于明代的中医典籍《药鉴》便收录有山楂,认为它有消食、健胃之功效。而山楂也在古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例如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介绍了“山楂膏"的制作方法:“山东大山楂,刮去皮、核,每斤入白糖霜四两,捣为膏,明亮如琥珀,再加檀屑一钱,香美可供。又可久放。”清朝时,冰糖葫芦就成了北京城内的流行小吃。

一千多岁的冰糖葫芦?这么一听更想吃了

刊印于清朝末年的《燕京岁时记》记载了许多当时北京的物产、技艺等民风民俗,作者富察敦崇在书内介绍了冰糖葫芦的制法:“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葡萄、山药豆、海棠果、山里红等物,蘸以冰糖,甜脆而凉。”用竹签串起的山楂果颜色鲜红,凝固的冰糖外壳色泽透亮,每年农历十月天气转凉后,走街串巷的小贩吆喝着叫卖声,将美味的冰糖葫芦送进千家万户。

一千多岁的冰糖葫芦?这么一听更想吃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冰糖葫芦后来还成为许多民国时期文人的美好回忆。例如,林语堂先生在《辉煌的北京》中就提及老北京的冰糖葫芦:"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会听到小贩们叫卖甘美圆润的冻柿子的吆喝声,还有孩子们喜欢吃的冰糖葫芦,裹着糖的小果,五六个串成一串,染上红色招彼顾客。”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吃到嘴里才最真实!

明天LU酱就带你pick济南那些地道的糖葫芦“摊儿”。

明天冰糖葫芦摊儿见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冰糖葫芦   红果   山里红   竹签   山人   郎中   冰糖   山楂   山东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