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王”沉浮史:孙树华曾为河南首富,坐拥14亿身家却一夜陨落-

你可以怀疑孙树华的未来,但你无法怀疑他的过去。

这句话是河南某个位高权重的人说的,彼时的孙树华,还是河南首富,名下的华林集团号称有40多亿的资产。

这是千禧年初的传奇,孙树华的经历更是被神话,从破烂王到身家14亿的河南首富,从“死而复活”到拥有周口第一辆奔驰汽车。

“破烂王”沉浮史:孙树华曾为河南首富,坐拥14亿身家却一夜陨落

盛名之下,孙树华在台前得到了很多掌声,到了台后,他却不得不为巨债发愁,愁来愁去,干脆把13.6亿揣进自己的腰包了。

孙树华的传奇故事还未达到10周年,他之前布局的项目一个个宣布破产,而他也面临着牢狱之灾。

孙树华,前河南首富,他究竟做了什么?

一、

孙树华是周口睢阳人,当地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厚道人,心肠好,只会埋头做事。

他在赢得这番评价之前,却过得很心酸。孙家本来在城里住得好好的,却在孙树华12岁那年,孙父把家搬到了农村。

另外,孙家的子女众多,有7个孩子,孙树华排行老三。孩子多又缺少劳动力,孙树华只得年纪轻轻就出来赚钱。

在没有找到门路之前,孙树华啥都干过,在路上支摊炸油条,也卖过烧饼,倒腾点小买卖,挣不到大钱,至少也饿不死自己。

穷则思变,孙树华很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在农村待过一段时间,知道田里种的棉花需要用到农地膜,就是一种塑料,用完既扔。

“破烂王”沉浮史:孙树华曾为河南首富,坐拥14亿身家却一夜陨落

不过也有一些农户,会把农地膜收集起来,当做破烂卖出。孙树华天天在大街上炸油条,卖烧饼,迎来送往间他探听到这门生意好做,就是前期要有一些投入。

有投资的收入更加丰厚,暂时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孙树华,把几年存的钱都投入到收破烂生意中,专门收购塑料地膜。

1990年左右的天南海北,正如火如荼地搞生产,各种各样的原材料都很急需,而废品这类二次加工的“原材料”有很好的前景。

也就是说,孙树华恰恰以“最不光彩的身份”,站在了时代的风口面前。

不到一年的时间,孙树华的“塑料破烂”就销往山东、上海等地,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随着孙树华的收购生意越做越大,他被当地称之为“破烂王”,还与人合资建厂,主要产品就是农地膜。

“破烂王”沉浮史:孙树华曾为河南首富,坐拥14亿身家却一夜陨落

在有产品就有市场的年代,孙树华坐拥万贯财富,他真正扬眉吐气了一回,在城里买了房子,接来孙父孙母,让父母重新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虽然孙树华头上顶着“破烂王”的光环,可他也得一家家地去谈业务。在1994年,他乘车前往郑州,路途虽不远,可只要在路上,祸从天降,想挡都挡不住。

二、

在孙树华前往郑州的路上,他发生了车祸,送到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经过抢救,孙树华成了“植物人”,呼吸脉搏微弱。好在孙树华先前挣下了百万家产,这些钱可以预防任何危机。

老板生死未卜,他的工厂也因此停工,工人们如鸟兽散,孙树华的未来刚刚启程,就中途夭折,可能真的应验了那句老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破烂王”沉浮史:孙树华曾为河南首富,坐拥14亿身家却一夜陨落

没错!等着孙树华的,就是福之将至。顽强的他与死神经过了8个月的斗争,突然神奇康复了,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昔日的工人朋友一一聚拢,孙树华聚集了人气,他的生意路重新启航。

从贫寒到富裕,还有“死而复生”这一神奇的经历,让孙树华成为当地的传奇人物。

传奇是最免费、最有效的广告,孙树华有这些经历作为背书,他的农地膜也很热销,到了1997年,他的工厂一年产值1200万,而孙树华本人,更是买了一辆奔驰车,彼时这是周口的第一台。

也是在这一年,孙树华继续在塑料行业发力,组建了沪光塑料厂,后面还成立了篷布厂。孙树华的每次出击都有点生逢其时的味道。

1998年,我们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后重建,急需各行业的产品,孙树华恰好抓到了这次机会。

可孙树华四周也危机四伏。人们看着孙树华赚钱,眼红啊,很多类似的企业平地起高楼,纷纷冒出。先前的供需关系被打破,到了2001年,孙树华面临事业的两种选择,是萎缩还是转型。

其实孙树华是可以去打通其他地域的销售渠道,但是农地膜和塑料篷布这类产品都有很强的区域性,把产品销往外地,中间有个运输成本,高昂,孙树华不想支付这方面的成本。

“破烂王”沉浮史:孙树华曾为河南首富,坐拥14亿身家却一夜陨落

早在2000年,孙树华就以塑料厂为母厂,组建了华林集团。盘子一下子变大了,盈利方向只有农地膜在支撑着,有点配不上“集团”这么高大上的词。

所以他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转型。孙树华四处寻找项目,找来找去,最后发现了锂电池。2002年,孙树华向外界宣布,要建中原最大的“锂电池基地”,顺势在商水拿到了1270亩地,几天时间工程队就进场施工。

也是在这一年,华林集团还联合安彩集团拿下了一个项目,总投资20亿的聚乙烯项目。

安彩集团是上市公司,又是重点项目,华林集团还是周口的明星企业,在多方照顾之下,孙树华轻轻松松借来了钱,却不是在安安心心搞生产。

三、

孙树华的大举扩张之路是在2003年,这一年华林集团的收购、并购眼花缭乱,让人看得眼迷离。

他先是花2.4亿收购了一家酒厂,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顺手兼并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化肥厂,在大家惊叹之余,华林集团再次传出好消息,要花3亿进军棉纺纱行业。

从酒业、化工行业、再到纺织业,孙树华的跨界玩得挺溜,但不止如此,没过多久华林集团再传出好消息,要砸72亿重金建水电站,还要捐2亿建华林鲲鹏中学。

“破烂王”沉浮史:孙树华曾为河南首富,坐拥14亿身家却一夜陨落

孙树华的扩张让人不理解,每每传出一个好消息,大部分跟华林集团的主业不相关,而且这些这些项目要启动,孙树华至少要有200亿的资金储备,才能一一展开。

从2004年孙树华坐上河南首富的位置会发现,他根本就没有200亿,公开透露的信息表示,华林集团的资产只在43亿左右。

这就让人很怀疑,孙树华哪来的那么大能量,撬动这么大的盘子?有且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借!刚刚坐上河南首富位置的孙树华,在2004年的下半年,还给了债权人5.7亿。

开花结果需要时间,一个项目从孵化到失败也需要时间。2004年对孙树华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他的名气蒸蒸日上,忧的是华林集团的项目一个个宣告夭折。

2004年6月,华林集团的锂电池项目停工,那些原本用来建厂的土地,反而种上了麦子和果树。

另一边,因为聚乙烯项目孙树华根本就无心经营,这只是他借钱的一个借口。所以跟安彩集团的合作,往往是安彩先出资,华林补上,可华林的出资未到位,安彩只能终止合作,并且还将华林集团告上法庭,索要赔偿。

“破烂王”沉浮史:孙树华曾为河南首富,坐拥14亿身家却一夜陨落

孙树华此时此刻感到危险接近,可他却丝毫不担心,每天都有人来关心他,他也放下狠话:“只要给我时间,我定能‘点石成金’!”

时间给了,安慰也给了,但还是掩盖不了华林集团在2005年7月负债19亿的事实。随后不久,各大债权人纷纷上门逼债,几大金融机构互相串门,这才发现,原来孙树华根本就拿不出钱,这就把雷扔出去,彻底爆了。

不禁令人发问,钱都去哪儿了?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得问问,孙树华凭什么能借到钱?

回到2002年,那一年是孙树华跨行业发展的起点,他的锂电池项目拿到了1270亩地。孙树华转手就把这些地块抵押,顺利套得现金。

虽然表面风风火火的建厂,但实际是,孙树华继续扩张,继续拿钱去收购、并购、兼并,地块越滚越大,使华林集团囤积了5375亩地。

“破烂王”沉浮史:孙树华曾为河南首富,坐拥14亿身家却一夜陨落

孙树华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反复操作,粘贴复制式的套现。

雷爆之后,经过审查,发现有13.6亿装进了孙树华的私人腰包!

换句话说,孙树华贪墨了。彼时还有传言,孙树华把钱转向了海外,可他还没有脱身,就被相关人员控制住了,等待他的将是吃不完的牢狱饭。

孙树华,何至于此?

贪吧,此字不足以概括孙树华的人生。他从贫寒中出来,最后却走上了倾覆的结局。在他屡次创造河南的商业神话时,他的故事也在千家万户中常常提起,更是成为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榜样,“长大后要成为孙树华”。

如今,这句鼓励式的话语成为了一句空话,华林的5375亩土地,早已没有了孙树华的烙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河南   首富   破烂   周口   农地   身家   锂电池   塑料   时间   项目   集团   孙树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