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好习惯-

今年的春节格外寒冷,清晨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仔细地听,除了风声、雨声,还有小侄女的读书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印象中我这个小侄女从5岁开始就有了清晨朗诵习惯,不但可以跟我谈嬴政论朱棣,小学五年级便越级进入省重点初中。

如此自律懂事的孩子,让我这个即将成为父亲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孩子从开始学习的小学到高中阶段,大概一共要学习130万个知识点。然而六年的小学阶段学习,知识点只占了3%。也就是说,用了小学初中高中一半的时间只学习了3%的知识点。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小学阶段重点不是学习知识,而是把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好。

我们容易发现,小学前三年级,都是数字,文字等简易的学习内容,一般这时候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不能体现出较大的差异变化。然而去到小学四、五年级后,拥有了数学方程解答,阅读理解等逻辑性学习内容,这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开始拉开距离。

为什么会开始拉开距离呢?

在我看来,拥有时间观念,阅读习惯及自律学习的孩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会卓尔不群,对学习愈加自信,愈加感兴趣。

反观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对愈加复杂的学习内容愈加烦恼,没自信,很容易被人超越。

因此孩子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好习惯

1、时间观念

半小时的作业量拖拉到两小时才完成;十五分钟就可以收拾好出门,偏偏墨迹到半小时才开始穿鞋。

许多妈妈面对这样的场景一不小心就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感叹陪娃写作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

流行天后麦当娜就有一个别称——“迟到天后”。

前段时间的台北小巨蛋演唱会上,麦当娜迟到了两个多小时。刚一上台便遭所有观众狂嘘,还有歌迷提前退场,不少网友认为她不尊重粉丝,没有职业精神。

因此,从小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尤其重要。

2012年,年仅9岁,仅接受过一年专业训练的谷爱凌拿下了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当媒体称赞她为“天才滑雪少女”。用谷爱凌自己的话说:“我觉得自己有点与众不同,同龄人还在哭闹和抱怨的时候,我正在小道上忙着呢!”

这一位既有自信开朗的飒爽,又不乏谦逊和礼貌的“青蛙公主”,从小就培养出强烈的时间观念。

为了备战冬奥会,她将四年的高中课程压缩到三年,一边学习一边考试,还要抽出大量时间训练。因此,谷爱凌必须在车上完成学校里的作业,包括换衣服、吃饭等。谷爱凌会抓住任何训练的空隙,去做学习相关的事情。

在展开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话题前,我们需要来思考一个问题:孩子真的知道一个小时是多久吗?真的知道十分钟可以做多少事情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光难买寸光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孩子们从小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句,做事却依然墨迹拖拉,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而是时间对于孩子太过抽象。

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我们要先让他们理解时间概念,让他们感受时间的距离。

尝试教导孩子记录一天的生活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通过记录每个时间段的活动内容,他们能够发现同一时段中事情的规律性,并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执行新一天的程序,从而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距离感,高效地完成任务。

孩子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好习惯

如果孩子还不会写字,画图记录也是个好选择,每完成一件,就让孩子把清单中对应的项勾掉。

这样的方式充满趣味,除了能让孩子感受到一天中时间变化与自己生活事件的联系,还能让孩子从小适应规律的作息。

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还可以借助日常记录来制定自己的每日或者每周计划,主动进行时间管理,逐渐地养成了时间观念。

2、阅读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0%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所以早慧儿童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喜欢阅读。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次曾纪泽在书信中询问父亲,近来感觉自己的学习进步较慢,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

曾国藩书信回复中提到,要加强书本阅读,特别是经典名著要开声阅读才能领悟个中奥妙。可见曾国藩哪怕远在异地剿匪,也不忘教育孩子增强书本阅读能力,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小侄女2岁多的时候,因为家里种种原因,家里需要一个阿姨来照顾小侄女。

有意思的是,我哥面试阿姨的时候,重点问的不是工作经历,也不是工作年限,而是让阿姨现场读一段童话故事段落,看看谁认识字多,普通话流利。

原来我哥的主意是:让保姆白天闲时带小侄女的时候,不要给小侄女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是一种被动的输入,对孩子几乎没有好处。我哥要求阿姨给她读儿童绘本。

晚上回来后,再由家长带着小侄女,由家长给她讲故事读书。

科学家研究,人的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21天,21天坚持每天做同一件事,就会养成一个好习惯。

我的小侄女就是在这日日夜夜的读书声中潜移默化地成长。

她三四岁的时候就认识不少字,她开始主动拿起书本,在她那稚嫩的声音下诵读。

爱阅读的这个习惯直接导致了她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的快速发展,丰富的储备知识让她在后来的学习成绩上脱颖而出。

拥有阅读的习惯,是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至关重要的因素。

与孩子保持交流

孩子阅读书本的时候会有无数个为什么,这个时候是与孩子保持阅读交流的重要时刻,我哥平时工作很忙,但只要我小侄女存在阅读疑惑时候,他都会先放下手上工作,不厌其烦的给她耐心的讲解。

家里面最多的不是衣服而是给小侄女读过的书本。

我哥周末经常陪伴小侄女去逛书店。

从小侄女开始自己阅读书本后,我就知道我哥与小侄女有个约定:每次去到书店,小侄女闹着要买某本故事书籍之时,我哥答应给她买,她就要把当天读那本书的内容,待我哥晚上工作回来后,按自己的想法讲述一遍给我哥听听。

我哥听完讲述的故事后,总结性地把这个故事真正的意义教导给孩子。

家长与孩子保持阅读交流,促进了他们对知识追求的兴趣,也能在互动中增加了父母与孩子的凝聚力。

孩子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好习惯

营造家庭的阅读氛围

我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当小侄女开始学习之时,全家人都是主动安静下来,不看电视,不玩游戏。工作的工作,看报纸的看报纸。

我哥本身是个历史爱好者,他在坐在一旁,拿起一本书在静静地陪伴着阅读。

父母是孩子阅读的启蒙者,营造家庭的阅读氛围与家长自身的阅读爱好对孩子产生阅读的习惯起了关键影响,爱阅读的家长往往会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形成了主动的阅读习惯,抵得上老师无数个温馨的建议和父母无休止的苦口婆心的教导。

3、自律学习

一会儿玩尺子,一会儿玩铅笔。有时候就拿着橡皮擦在桌子上面摩擦也能搞半天。每隔几分钟又要喝水又要上厕所,就是静不下心写作业。

父母面对这种情况,一不小心洪荒之力又失控了。

其实孩子在最初的心理发育中,是没有自律品质的,完全是靠天性在支持。孩子需要他律,只有在日后品格及认知逐渐成熟的时候,才能开始自律。

(1)家长以身作则

我们是否经常看到一个情景: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在房间努力学习,自己却在厅里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其实孩子内心是不服气的,一些孩子容易分心,拖拉墨迹写作业到晚上11点钟,是他们缺少了学习的榜样与氛围。

有次我跟设计总监在项目讨论展示区的方案,结束之时已经傍晚七点钟,我约他一起吃饭,他婉拒我了,因为他要赶回家去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做作业。

孩子最初的自律不是自我养成,而是需要父母的引导。父母作为启蒙老师,言传身教,自身作则是对孩子自律成型的关键因素。因此孩子在努力学习之时,家长除了陪伴,还应该一起学习充电。家长的行为比无休止的训话有用。

(2)释放天性

有些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无时无刻地在要求孩子学习:上完一天的课,再上两个小时补习班,回到家再练习一小时钢琴。

过分的要求学习,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抗性。

这里要从周岭的《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引入一个概念,趋易避难,爱玩享乐是人的天性所为。

自律的本质是反人类天性的行为。

对抗人性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然而孩子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无法持续的,很多家长总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一次性的布置大量要求,所有的要求都在消耗孩子的意志力,当孩子意志力消磨殆尽的时候,孩子的本能就会反抗与拒绝。

长时间的压制孩子的天性,只会适得其反。

根据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孩子写作业前,陪伴他们在公园玩闹,拍拍篮球,释放天性过后,孩子晚上写作业会更专注,更自律,效率会更高。

因此,尝试跟孩子的天性沟通协调,降低天性的抗性,是孩子逐步建立自律性的关键一环。

孩子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好习惯

(3)建立自我价值认可

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自我价值感越高的孩子,就越有自律。

现实中却常常出现相反的结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内心期待是不一样的,一些家长以“恨铁不成钢”的意识思维,用批评与指责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其结果造成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低。

一个价值只有十元的玩具,坏了就坏了,让人觉得无所谓。然而一个价值一万元的玩具,就会让人珍惜保护。

其实教育孩子建立自我价值也一样。

一个整天被父母家长打骂逼迫的孩子,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让父母失望的孩子,是一个失败的孩子,他会觉得自己不重要,对自己也没有特别的要求,更别提自律要求。

谷燕曾经在一个采访中分享过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孩子不要苛求完美。在谷爱凌成长的过程中,谷燕很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喜欢做什么,谷燕就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孩子在塑造自己的自律性习惯之时,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这是一种力量,一种自信,阳光,勇敢的力量。

只有让孩子觉得自己弥足珍贵,觉得人生是美好的,懂得自尊自爱,才能让他们成长为一个向阳生长,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

孩子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习惯   孩子   意志力   书本   天性   观念   家长   父母   小学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