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的“冬藏”该怎么“藏”?-

来源:温州新闻网

中医讲的“冬藏”该怎么“藏”?

温州网讯 中医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中医看来,立冬之后,大自然的阳气收敛闭藏,等来年春天才开始生发。人体顺应自然,避寒就温,将阳气紧紧闭藏在身体内。

那冬天主要“藏”什么?怎么“藏”?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中医内科)主治中医师金清龙介绍,“冬藏”需要藏好温度、营养、体力和情绪,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天“藏”得好,身体更健康。

藏“温度”,注意保暖

金清龙介绍,冬季“藏温”就是要保暖,尤其要保护好头、背、足、肚四个部位。

中医学上说头是“诸阳之会”。在严冬,人体部分热量会从头部迅速散发出去,易受风寒侵袭。因此戴一顶暖和的帽子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人体背部有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因此背部的保暖也很重要。建议老年人在外套里面加一件紧身的棉背心保暖,多在太阳底下晒晒背部。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腹部阳气少更易受寒邪侵袭,可用热水袋或中药热敷包外敷腹部,以固气、通阳、驱寒。

足为人体之本,常言道“寒从脚下起”,因脚远离心脏,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脚的保暖也很重要。很多人有不穿袜子直接穿鞋子的习惯,小孩子有光脚丫的习惯,这些都不利于健康。

藏“营养”,适当进补

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这个时候进补,能使食物转化成营养,达到滋养脏腑、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进补也是有讲究的,不能盲目胡吃海喝。建议阳气不足的人多吃桂圆、羊肉、生姜等;阴虚的人多吃甲鱼、百合、木耳等滋阴食品;气虚的人可进补黄芪、山药等。年底应酬多,提醒大家要控制饮食并保护好自己的脾胃。

藏“体力”,减缓运动

金清龙介绍,冬天还要藏“体力”,就是要调整运动方式。冬季气温低,血管收缩,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压力,容易引发高血压,因此冬季不宜剧烈运动,而且出汗太多也容易着凉。应该要多做些舒缓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运动后要注意保暖。

藏“情志”,克制情绪

中医上说情绪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季节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的心情,比如寒冷的冬天、下雨天,人的情绪也会差一些;春暖花开的日子,人的心情也会舒畅一些。

到了冬季,有意识克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多找些让自己愉悦的事情做做,比如喜欢出门的人可以积极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喜欢宅家的人多听听音乐看看书,都有助于情绪的调节。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中医   阳气   温州   背部   保暖   冬季   情绪   冬天   身体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