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导读:二胎和头胎最理想的年龄差为多少?

目前正值生育年龄的这代人中,大多数都是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很难有借鉴和参考并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多孩”家庭的情况。因此在抉择是否要生二胎、三胎的问题上往往比较迷茫。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因此,本期《心理学简报》将搜罗有关于多孩家庭尤其是针对不同年龄差孩子的家庭的心理学分析报告,为读者们深入、形象地呈现多孩家庭的面面观。帮助读者们在人生大事的决策上多一些理性和客观的参考。

本期内容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孩子间年龄差的比例分布

在脸书(Facebook)最新的调查统计中,在371名参与调查的多子女母亲中,大多数母亲的二胎和头胎年龄的间隔时间为1-2年。具体统计数据如下图所示。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孩子间年龄差的比例分布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大多数女性(53%)选择生育两个孩子的年龄差为1-2岁,其次是2-3岁(20%)。

孩子间不同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有差异吗?如果有,又有哪些差异呢?最理想的年龄差又是多少岁呢?

我们将在本期《心理学简报》的内容中,通过归纳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来将不同年龄差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行为影响以及对家庭格局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综述,让读者们通过这一篇文章就能对这个主题有一个时间纵深的概念认知。


心理学研究:出生顺序对孩子有影响吗?

“出生顺序效应”(birth order effects)长久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里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该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先驱Alfred Adler在近一百年前提出的,他认为出生顺序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理论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出生顺序效应”(birth order effects)

例如,家中的老大由于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往往享受了家里多方面的资源特权,但往往由于过度的责任感和因为后来兄弟姐妹的加入而带来的竞争感,容易形成敏感的性格;而晚出生的孩子往往被父母过度纵容而缺乏社会同理心[1]。

虽然“出生顺序效应”在心理学界存有一定争议,但始终在发展心理学尤其是研究人格特征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Alfred Adler提出的“出生顺序效应”假说中,并没有分析兄弟姐妹之间的年龄差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们将通过总结其他心理学研究的结论,来深入分析年龄差与孩子们的发展规律。

英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家庭中不同年龄差的孩子互动有差异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的心理学家Alison Pike 和 Bonamy R. Oliver在2017年的研究中发现,家庭中不同年龄差的孩子互动和亲密关系程度是有差异的[2]。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文献题目和摘要截图

该项研究成果于2017年发表于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文献题目和摘要截图如上图所示。

根据Alison Pike 和 Bonamy R. Oliver的研究,我们将结论总结如下。

研究人员发现,当兄弟姐妹之间的年龄差距在三岁或更短时,他们往往会一起玩得很好并且有很多互动。在成年后孩子们的纽带感更强,也更为亲密。

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兄弟姐妹的年龄差扩大到4岁以上时,孩子们的互动明显少于3岁内年龄差的孩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互动会减少。

随着兄弟姐妹的成长和年龄增长,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会发生动态变化。通常来讲,进入青春期时,是兄弟姐妹们关系最为亲近的时候。在青春期之后,关系也会逐渐疏远。


不同年龄差的兄弟姐妹的家庭模式和养育方式各有差异:优势与挑战汇总

纽约的知名儿科医生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在2020年发表的文章中总结了二胎与头胎年龄差1-4岁的利弊[3]。文章题目截图如下图所示。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纽约的知名儿科医生Marvin Resmovits和Jill Wojslaw在2020年发表的文章

年龄差1岁的好处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相比年龄差较大的家庭,两个孩子年龄相距一岁的家庭中,母亲可以把育儿这件人生大事集中在同一段时间高效完成。

同时,Resmovits医生还发现,孩子年龄差为一岁的母亲会花更多时间与两个孩子一起成长,并在日常事务中保持高效。

由于年龄差只有1岁,家中大孩子因为年龄太小还没有长时间独自拥有父母的爱,自我意识形成还不完善,所以大孩子被弟弟妹妹剥夺了父母更多精力和爱的感受不强烈,因此较难表现出拒绝弟弟妹妹的意识。因此,老大也就不会太期望需要父母过多的关注和优待。

所以,这种情况下,父母不太需要花费过多精力去平衡老大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现而出现的心理落差,也相对较为容易让老大在成长中接受他(她)不能独享父母的爱的事实。

由于孩子年龄差只有1岁,年龄相近,孩子成长轨迹重叠性更高,在成长中的亲密感更足,成年后也会更为亲近。

由于成长轨迹重叠较高,兴趣也相近,孩子间的争吵打闹也更频繁。但父母引导孩子们学会分享,会让孩子们在今后的成长中受益。

1岁年龄差的潜在挑战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间隔时间较短,意味着母亲两次怀孕的间隔时间很短,身体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全恢复,怀第二胎的风险和体力消耗更大。生产后,又要快速投入到照顾两个孩子的育儿中,因此很难有时间恢复健康。

这也是为什么研究人员通常建议两胎间隔时间至少要18个月的原因。

两个孩子相差一岁,意味着要照顾1岁左右刚学会走路的大孩子的同时,还要迎接一个每隔三小时就要醒来喝奶的新生儿。同时要照顾两个不能自主生存的孩子对父母而言是极大的工作量。

2岁前的孩子需要家长高密度的照顾,同时照顾2个2岁前的孩子会让母亲应接不暇,因此培养母婴关系更具挑战。

由于孩子年龄相距太短,家庭需要购买额外的婴儿用品,大孩子的用品因为本身需要使用,而无法传递给二胎使用。例如,婴儿床和婴儿车。


年龄差为2岁的好处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孩子间2岁的年龄差意味着母亲从上一次生育中有更多缓冲的时间。身体的恢复情况也比较好,降低了第二次怀孕过程中的风险。

由于两个孩子年龄差不大,因此母亲对照顾新生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记得很清楚,育儿知识也不算落伍,因此还会有作为过来人的自信。

2岁年龄差的潜在挑战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二胎刚出生时,老大刚好2岁,一个学会了走路的孩子需要父母独一无二的宠爱,这时的孩子不仅需要中心舞台,而且还要求这个舞台是空的。

作为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大孩子在这个阶段并不喜欢分享,尤其不接受分享父母的爱和关注。因此,当新的兄弟姐妹到来时,大孩子为了得到关注可能会对父母提出高要求,甚至是挑衅。

弟弟妹妹到来后,老大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倒退。例如,如厕训练难度增大、说话功能倒退、重新开始吮吸手指等。

出现这些倒退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老大为了博关注而制造的麻烦,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而出现的发展退化。但这些现象都只是一种暂时的混乱,不会对老大的发展造成长久影响。


3岁年龄差距的好处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当母亲在第一个孩子大约三年后生下第二个孩子时,意味着母亲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能够从上一次分娩中恢复身体,生育二胎的风险更低。

同时,间隔3年生二胎,也意味着母亲的年龄不是太大,避免了高龄产妇的风险。

三岁年龄差意味着老大已经度过了婴儿期和蹒跚学步的时期,可能会更容易照顾,理论上讲,3岁孩子可以自娱自乐,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同时,老大可能已经可以进入幼儿园,因此母亲可以有相对独立的时间和二胎相处。

3岁年龄差距的潜在挑战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兄弟姐妹的嫉妒仍然会是一个问题。大孩子已经能够明白他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但他/她并不能应对这种差异带来的心理落差,甚至因为嫉妒,大孩子会身体攻击父母或婴儿。

行为发展倒退的现象仍然很常见。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这个年龄段的许多孩子很容易恢复婴儿行为,比如吵着要尿布,像婴儿一样叽叽喳喳。


4岁年龄差的好处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4岁的年龄差意味着父母可以与每个孩子获得更多的一对一机会。由于与两个年幼的孩子重叠活动的机会较少,父母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孩子独自享受玩耍的机会。

4岁的老大会对弟弟妹妹的到来更有认知基础,这意味着老大可能不太会因为兄弟姐妹的到来而感到威胁、嫉妒或产生不安全感。

同时,因为孩子出现身体攻击现象在 2 到 4 岁之间最为明显,当老大已经年满4岁后,他/她对弟弟妹妹也会更温和,较少出现身体攻击。

已经有过4年的育儿经验后,父母会更习惯于自己的角色,再次为人父母后就会变得淡定,不太可能会想第一胎一样为了小事而急得满头大汗。

4岁的老大已经足够独立了,不需要父母的持续关注,这意味着他/她可能会帮助父母照顾婴儿。

虽然老大不能提供一下大的帮助,但他/她可能能从更微妙的方式提供一些帮助,例如,年幼的孩子可以从哥哥姐姐那里学习说话、阅读甚至是如厕训练。

4岁年龄差的潜在挑战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4年的生育间隔时间可能意味着母亲的年龄过大,因此生育年龄应该作为一个考量。

4年没有接触过新生儿的养育和知识,可能意味着育儿技能生疏,父母的育儿知识储备已经过时。这个时候的父母甚至已经忘记了一些婴儿基础知识,例如如何包襁褓。

再次经历新生儿密集照顾时期可能更具挑战

第二次再来重新学习和再次经历新生儿密集照顾时期可能让父母会觉得更为疲惫和困难。第一次经历时,一切都是新的挑战,战胜困难的勇气大于疲惫感。但时隔多年再次经历时,因为技艺生疏,导致本以为会的东西需要重新学习,疲惫感会增加,让困难变得更具挑战性。

由于大孩子和新生儿的活动模式和兴趣完全不同,因此,要同时满足两个孩子的需求很难达到,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夫妻双方分头行动,一家人可能很难享受家庭日。例如,爸爸带着老大去乐园,妈妈在家照顾新生儿。


总结:提前思考各个年龄差的利弊,有助于理性客观地做决策

二胎和头胎最佳年龄差 心理学家总结:年龄差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

以上就是本期《心理学简报》关于兄弟姐妹年龄差对孩子行为、心理、家庭模式和养育方式的简要综述。希望能为读者们提供一个客观的参考,让没有经历过多孩家庭的独生子女也能理性决定自己家庭结构。


参考资料

[1] Adler, Understanding Ch 9 "The Family Constellation"

[2] Pike, A., & Oliver, B. R. (2017). Child behavior and sibling relationship quality: A cross-lagged analysi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31(2), 250–255.

[3] Wojslaw, J. (2020, October 22). Spacing your kids: The pros & cons of every age gap. What to Expect.

《心理学简报》独家原创 禁止转载

文章版权归《心理学简报》所有

原创作者 《心理学简报》核心主创团队

关注@心理学简报 每天获取心理学领域的前沿资讯和科研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头胎   年龄   孩子   家庭   心理学家   新生儿   简报   心理学   弟弟   父母   母亲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