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教家风|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课,一个好习惯将会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成为了令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掌握正确的方法,你会发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并不难。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的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2021年“新蕊云课堂”系列讲座第3期(总第41期)特别邀请了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梁雅珠做客直播间,教您“五步法”养成儿童好习惯,建立好品格,成就好未来!


家庭家教家风 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本次活动通过北京市社区家长学校线上课堂、新浪等平台和微信群同步直播。当日直播活动火爆,且受到了大家的持续关注。如果你错过了直播,赶快来看一看我们整理的干货内容吧。


家庭家教家风 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扫码回看精彩内容


01

什么是好习惯?


什么是好习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并且长期坚持的事,直到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性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会给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庭家教家风 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培养成功”。


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和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


其实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越早养成越好,同时也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例如:


3~4岁时,可重点培养的好习惯有:会洗手,特别是饭前一定要洗干净手;独立进餐;大小便如厕;做事情善始善终;东西用完归位。


4~5岁时,可重点培养的好习惯有:与同伴友好交往,懂礼貌,懂谦让,学会等待。


5~6岁时,可重点培养的好习惯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克制、自我约束,喜欢阅读。


家庭家教家风 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02

学会“五步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第一步是“确权”,即明确权利,简言之就是父母要把做事情的权利归还给孩子。


其实,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生活实践当中习得来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妨试着与孩子“划清界限”。


明确哪些权利是孩子的,孩子能做的事,父母尽量不要伸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无须“包办”或替代过多,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知道“我要做什么”“我怎么做”。


第二步是“谈判”,列出清单、明确任务。



父母要以平等的身份来与孩子交流沟通且达成共识,获得孩子的认可。其实,孩子到4岁时就已经具备了沟通的能力,这时,父母不妨试着跟孩子平等“谈判”。


从一日生活入手跟孩子一起列清单,很明确、很清楚地列出来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份清单也应是全家人共同遵守的规则,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榜样。


家庭家教家风 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第三步是“立规矩”,这是养成好习惯的一个核心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为”,好习惯的建立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


在立规矩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懂得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规则一旦建立,全家人都要遵守,不能有双重标准,父母如果没有做到也需要接受惩罚。


此外,还需要让孩子对规则产生一种敬畏感,特别是要明确边界感、守住底线,明白哪些规则和底线是一定不能突破的。


孩子如果破坏了底线养成了不良的习惯, 再纠正起来其实是非常难的。


家庭家教家风 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第四步是“行动”。


前三步是好习惯养成准备期,“行动”是最关键的,也是最艰难的。


如何 “行动”呢?其实就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行动时,父母要坚持“一致性”和“一贯性”原则:


“一致性”就是规则一旦建立,大家都要遵守;“一贯性”就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要让孩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执行。


当然,也需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现状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要攀比,更不能期待一步到位。


不妨从一小步开始行动,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去试错和修正自己的行为。


父母也需要及时鼓励,帮助孩子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也逐步学会接纳自我,建立自信心。


第五步是“检验”。


习惯成自然,当孩子在不需要提示时仍能自觉主动地做出良好的行为时,就是好习惯养成的标志。


如果孩子未能养成好习惯,父母也不要过分担心,可以根据检验结果来调整优化过程,比如孩子做事拖拉,父母不妨试着先把权利还给他。


让孩子知道这是他自己的事,然后谈判的时候要说明规则和要求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接下来就是行动,也不要一步到位,本该10分钟完成的事,父母不妨再多给孩子点儿时间,并注意及时鼓励。


慢慢地孩子就能提高效率,自觉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事情,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


03

养成好习惯,与孩子共同成长


父母要用一颗平常心理性客观但又积极地看待孩子的进步。不要因为心情好忽略孩子的错误,更不能因为情绪不好否定孩子的进步。


改变孩子已有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养成一个好习惯也是需要时间的。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孩子不好行为的反复,给孩子足够的耐心。


理解孩子是沟通的基础。父母不能一味地批判孩子,更切忌唠叨。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了解他的需要和想法,发现孩子与教育的契机更重要。


家庭家教家风 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04

直播间精彩互动


Q1: 我们是女孩,上幼儿园中班,她的坐姿特别不好,一会儿把脚翘到桌子上,一会儿又是盘腿儿坐,就是不能好好规矩地坐着,这是行为习惯的问题吗?应该怎么纠正呢?


孩子的坐姿站姿在一定程度上是家庭教养的体现。如果孩子坐姿不好,父母从第一次发现就要纠正,越早纠正,难度会越小,而且坐姿不好的时候要随时提醒,不能让孩子形成习惯。


其实,在好习惯养成这件事上,很多时候“第一次”都很关键,父母的坚持和规则清晰,会让孩子的好习惯养成更加顺利;父母的妥协和退让,可能会让习惯培养前功尽弃或变得困难重重。


家庭家教家风 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Q2: 孩子就是养不成和别人打招呼的好习惯怎么办?


首先,父母要试着理解孩子不打招呼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发展到一定年龄害羞不好意思,也可能是孩子当时情绪不好不高兴。


如果他只是偶尔不打招呼,父母没必要特别在意,更不要负强化。


如果这种情况总是出现,父母也不要责怪孩子,而是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比如告诉孩子有礼貌的人是受大家欢迎的,帮助孩子在家里用玩偶练习怎么与人打招呼,在此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好习惯。


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也很重要,出门在外时,父母可以经常主动地跟人打招呼,带孩子体验到人与人之间打一声招呼时相互传递的温暖和正能量。


家庭家教家风 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Q3: 孩子特别马虎,有时候考试并不是不会做,事后再看都是马虎造成的错误,怎么才能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呢?


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因为他做事不够细致,总是潦潦草草。虽然性格沉稳的孩子往往做事细致,性格毛躁的孩子可能会比较粗糙,但是认真的好习惯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培养的。


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习惯非常重要,但是这里想给父母一个建议,叫“没指望”— 父母要做到让孩子不再“指望”父母,让他为自己的马虎“买单”,让他自己去发现错误并思考如何纠正错误。


把纠错的权利给孩子,孩子就会有纠错的能力,马虎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


家庭家教家风 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家庭家教家风 五个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蕊云课堂”,由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作为媒体支持。


2021年,“新蕊云课堂”借助移动互联技术,聚焦家庭教育热点话题,邀请来自儿童心理、教育、社会学等领域专家,在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线上平台开展10次互动直播,为广大家庭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


来 源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习惯   家风   北京市   研究会   家庭教育   规矩   家教   权利   不好   父母   规则   孩子   家庭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