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离不开逻辑学,抽象的知识,从有趣漫画学起-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条严格的法令,规定镇上每个成年男子都必须要每天刮胡子,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就由理发师来刮。

可是,镇上只有一名理发师,于是问题来了:谁来给这位理发师刮胡子?

作为理发师,他只负责给那些不自己刮的人刮胡子,那么他要是给自己刮胡子了,就不能给自己刮胡子。而要是不给自己刮胡子,就必须要给自己刮胡子。

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离不开逻辑学,抽象的知识,从有趣漫画学起

哈哈,你有没有被绕晕呢?这是《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中提到的一个逻辑学悖论,是罗素悖论的日常版——理发师悖论。悖论就是真的前提,正确的推理形式,却得到矛盾的结果的现象。光看文字有点绕,看书中的漫画却很有意思。

《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又是我借着孩子之名入手,实际上给自己看的童书之一。

虽然这套书尽可能言简意赅地解释了命题、推理、论证等逻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漫画和有趣案例也使得知识相对直观有趣,但因为逻辑学本身的抽象性,使这套书还是有一定的阅读门槛,个人来看,至少10岁以上的孩子才会读出趣味来。

这套书的作者张立英是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博士,现为中央财经大学逻辑学教授,曾获得「金岳霖学术奖」。漫画绘制者机机先生也是国内知名的漫画家,「有机形象」系列作者,自主表情IP曾火遍全网。

他俩的合作珠联璧合,使得这套书专业性过硬,内涵丰富,同时又直观有趣。是少见的青少年逻辑学通识启蒙读物。

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离不开逻辑学,抽象的知识,从有趣漫画学起

到底什么是逻辑呢?逻辑就是正确推理的规律。要掌握这种规律,先得认识常见的命题和推理形式,为了在生活中不被别人的观点牵着鼻子走,我们最好再了解一些常见的谬误。

一、 认识命题,为有效推理打好基础。

命题是推理的基础,命题为真,再加上推理形式有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那么什么是命题呢?命题就是能直接判断出是否与事实相符的语句,与事实相符,为真命题,与事实不相符,则为假命题。

如:

不一定是陈述句,反问句也可以被看作是表达了命题。如:

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离不开逻辑学,抽象的知识,从有趣漫画学起

而无所谓真假的句子则不能算作命题。如:快进来吧。/你想吃点什么?

命题可以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复合命题由可以拆解成更小命题的支命题和联结词构成。常见的联结词如:并非、并且、而且、如果……那么……

逻辑学注重的并不是具体命题的内容,而是真假关系,也就是致力于找出那些只看形式就能判断真假的命题。

比如,把两个命题分别记作A,B,那么,「或者A,或者并非A」就永远为真,叫作永真式。

而「A并非A」,就永远是假,叫作永假式。而「A并且B」,则无法直接从形式上判断真假,要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这种被叫作或然式。

所以你看,逻辑学之所以抽象,正是因为它把具体的命题抽象起来,形成了更容易判断真假的公式。

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离不开逻辑学,抽象的知识,从有趣漫画学起

二、 了解有效的推理方法,搭建牢固的认知大厦。

推理就是根据一定的前提,推出某个结论的思维过程。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都是由命题来表示的。

提起推理,我们都容易想到侦探小说,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推理也被频繁使用。

如,卖西瓜的小贩经常会吆喝:先尝再买,不甜不要钱。

那么尝了一个觉得甜,买的其他西瓜就一定甜吗?不一定,但甜的概率更大。这个推理过程叫做类比推理。

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离不开逻辑学,抽象的知识,从有趣漫画学起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从真前提得出的结论极可能为真,但不是必然为真,其他如归纳、例证、引证等推理方法也是如此。

以归纳推理为例,它就是根据常识进行的推理。比如,因为大家见过的很多乌鸦都是黑的,就推断「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是,只要被发现有一只乌鸦是其他颜色的,这个结论就不成立。

所以,在严格遵循演绎推理规则的数学领域,归纳推理的结果被叫做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虽然至今没有人找到一个反例,但它仍然被叫作猜想。

最可靠的是演绎推理:只要是真前提,用这种方法推出的一定是真结论。

比如,把两个命题分别记为A、B,那么「如果A,那么B ,并非B, 那么并非A」这种推理形式一定是有效的。

举例:如果这个人是酒驾,那开车时体内一定含有酒精,没有检测出酒精,那么他不是酒驾。

这只是一个举例。逻辑学家还找出了很多推理公式。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只有确定这个推理形式有效,才能保证根据真前提推出真结论。

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离不开逻辑学,抽象的知识,从有趣漫画学起

三、 掌握「除虫术」,识别和剔除生活中常见的谬误。

单纯从上面的内容看,推理似乎很简单,只要保证前提为真、推理形式有效,就可以推出真结论。可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的推理谬误比比皆是,很多时候还不容易被发现。

作为普通人,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谬误背后的实质,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甚至上当受骗。

谬误包含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两大类。

形式谬误是单纯从形式上就可以看出的谬误,书中也举了例子,容易被发现。

真正难以察觉的是非形式谬误。常见的非形式谬误有:语义谬误、不相干谬误和弱归纳谬误。

01. 语义谬误又可以进行多层细分,今天先以其中一项,「含糊」为例,为什么算命先生、星座等不科学的东西,却让很多人都觉得被说中了,就是因为语义含糊。

比如:三个人进京赶考,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只伸出了一根手指头,再细问就是天机不可泄露。

那是因为这一根手指头是个含糊表达,可以表示一个人考中、一个都没考中、一齐考中、一个都没考中等众多意思,所以无论出现哪种结果,好像都算得很准,其实是故意在用语义谬误中的含糊推理。

02. 不相干谬误是指结论和前提不相干。书中提到了诉诸公众谬误、诉诸怜悯谬误、「稻草人」谬误、转移话题谬误等多种形式,但我觉得这个谬误,想想网络上时有出现的「完美受害人」言论,就理解了。

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离不开逻辑学,抽象的知识,从有趣漫画学起

判断一个人在一次事件中是否受到了伤害,不分析事件发生时的种种因素,却和他/她平时的喜好言行被扯上关系,就是典型的不相干谬误。

03. 常见的弱归纳谬误包括诉诸无效权威、诉诸无知、轻率概括、赌徒谬误等,读起来都特别有意思。

有时我们会听到有的父母说:天生爱学习的孩子,不管家长管不管都能学好,我家附近的那个谁谁谁,两口子每天打牌应酬,几乎不着家,人家孩子照样考第一名。

这就跟「那个谁谁谁抽烟喝酒比谁都凶,人家还不是活到了90 多岁?」一样,都属于轻率概括,很可能你见到的只是个例,而且你看到的也不是人家生活的全部。

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离不开逻辑学,抽象的知识,从有趣漫画学起

《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总共10册,看上去每一本都薄薄的,开本也不大,容量却非常丰富,看着那些生活中常见的推理、谬误、悖论等被拆解分析,虽然烧脑,但确实有趣,第一次读过去感觉云里雾里,读第二遍的时候就清晰多了,而且每次读到后面的内容,想起之前的疑惑可以被解释,被印证,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感和成就感。

对于本就抽象的逻辑学来说,张立英教授和机机先生的这套漫画书已经非常友好了,如果家有中学生,特别值得带孩子读一读。

至于为什么要学点逻辑学,除了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说话写作都需要逻辑外,我觉得封底的那句话,更是最好的回答:「知识和经验有可能会骗你,但逻辑不会」。

给青少年的漫画逻辑学(全10册) 99 购买



【更多精彩】10岁儿童适合读什么书?4套好书让孩子度过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

我是多平台的儿童教育领域博主,亲子阅读践行者,书评人,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喜欢读书,喜欢分享儿童教育知识,欢迎关注@糖果妈妈爱孩子。如果你有亲子沟通、孩子学习、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困惑,可以留言给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逻辑学   谬误   悖论   理发师   命题   抽象   真假   结论   前提   有趣   形式   常见   能力   漫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