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良好的儿童口腔就诊行为-

——战支医学中心“世界口腔健康日”系列科普(2)

塑造良好的儿童口腔就诊行为

师天鹏,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口腔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作为儿童口腔专业的医务人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小朋友,有的孩子天生就像小大人,能顺利、自觉地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口腔疾病诊疗作业,甚至还能引导其他孩子接受诊疗操作;而有的孩子只要提及看牙的事情就莫名地紧张焦虑,尚未进入诊室就已经哭闹得不能自己,任凭家长软硬兼施,总不能自主配合。

其实,孩子的这些牙科就诊行为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下面就给家长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

塑造良好的儿童口腔就诊行为

接受口腔保健服务的孩子在年龄、性别、发育程度、家庭背景、文化和口腔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的口腔就诊行为也各有不同。大量研究证实,近十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口腔患者会有牙科恐惧/焦虑和行为管理问题,相比男孩,女孩似乎更容易产生上述问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来自父母的焦虑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孩子。调查显示,除少数情况外,患儿初次在口腔科就诊的配合程度与母亲的焦虑心情密切相关。焦虑的家长更容易对孩子的就诊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这种负面影响更加明显。

孩子的成长中伴随着多种压力,通常父母能够有效帮助孩子体验和舒缓这些压力,最终孩子学会如何自己应对。家长过度溺爱和不良情绪对孩子是有害的,长期生活在此种环境下,孩子可能会形成行为和情绪调节障碍。

以往的就诊经历也会影响孩子的就诊行为,就诊经历对孩子情绪的影响比就诊次数更重要。在就诊过程中有时会有疼痛的感受,这种疼痛有时是真实的,有时甚至只是想象的,重复正面的就诊经历可以让孩子熟悉医疗设施,使他们表现得比预期更好。研究结果显示,不理想的就诊经历会对患儿的就诊表现出负面影响,但不影响他在后续治疗中的表现。

日常行为也是影响孩子口腔科就诊行为的重要因素,平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或)不能控制行为的患儿,在口腔诊疗过程中表现出不配合的可能性更大,胆小本身就是引起牙科恐惧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就诊之前,家长适当调整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塑造良好的儿童口腔就诊行为

虽然在家长的心目中孩子还小不懂事,但他们也会从医护人员的言语、神态中感知口腔问题的严重程度。就诊时,如果患儿得知自己有口腔疾病,甚至还比较严重,他们往往趋向于表现得不合作,过急地进行操作,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家长们应该尽早带孩子进行口腔查体,培养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有效降低儿童罹患可预防性口腔疾病的风险,并且尽早让孩子和口腔医务人员建立信任关系,帮助患儿掌握适当的应对方法,促进其对后续治疗的积极心态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理,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孩子的口腔健康。

(配图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口腔   儿童   口腔科   牙科   医务人员   焦虑   程度   家长   父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