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委集体发声,利好后的房地产要怎么走?-

3月16日新华社消息,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关于房企,会议表示要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方案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要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这边刚结束,其他部委脚跟脚开始纷纷表态:


央行:稳中求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证监会:积极配合化解房企风险;银保监会: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外汇局:配合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财政部:这个激起的反应最大——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一天内,六部委针对房地产集体发声,威力自然不同凡响。


3月17日,A股我爱我家、世联行等与租售同权相关的企业出现涨停,港股更是重量级利好,房地产相关企业涨幅超10%的多达70家,其中融创暴涨59%创下历史单日最高涨幅,雅生活大涨48%紧随其后。


六部委集体发声,利好后的房地产要怎么走?


这样的“盛况”,许久未见,变化降临,市场信心大提振,行业内外忍不住议论纷纷:


这难道是房地产的春天要来了?


房地产 要稳中有变


六部委的表态,大体上指出要防范和化解风险,要稳。


不管是银保监会提出的支持房企并购事宜,还是外汇局表示要配合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比如房企美元债,涉及到加速到期的风险),都是如此。


但同时,这个行业也必须改变,金融委说的向新发展模式的转变,虽然针对“房企”,但从股市上那一系列做租赁生意的企业表现来看,这同样也在说“房地产市场”本身。


房企的问题在于“经典模式”,高负债、高周转、囤地、大量建房,然后消化还债——容易崩。


市场则是依赖土地财政,重买轻租,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都存在隐患。


六部委集体发声,利好后的房地产要怎么走?



现有转变措施是三道红线,两集中拍地,以及最重要的——利用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来实现租售并举,打破目前重买轻租的局面。


前两点成功“优化”掉不少房企,使得百强房企内部大洗牌,前十房企中,国资背景占了6席,表面了国资背景房企的“崛起”,以及它们对土拍的托底,替民企和行业“降低了风险”;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让市场从买向租转变。


搭配成功让交易量降温、压制住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的各类政策,这可能就是国家先前阶段所要的稳中有进。


当然,就这点肯定不够,新的政策和补丁还会层出不穷


不说别的,二孩三孩家庭在租房上是否会有优先,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是否能普惠相关人群,国资托底土拍能托多久,民营房企的“优化”还需进行多久,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千呼万唤的房地产税 还没有出台


这次集体发声,讨论度最高的,就是房地产税试点的扩展,要延期了。


从去年3月提到房地产税试点,很多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极其期待这个税种的降临,好让那些手头房子很多的人,来一次大出血。


兴奋之余,却完全忽视了这东西在国内施行的难度(而且可能会要选择在经济势头很好时他们出台)。


首先,土地是国有制的,70年产权实际上只是租赁权,地都不是自己的,为啥要交税?其次,房地产税作为一种直接税,需要对自然人的不动产进行登记,而且是统一登记。


前者现在基本避开不谈,后者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技术性问题,也许正因如此,现在需要试点先行,增加容错率。


房地产税每年都会提,每次都会让很多人高潮,似乎这样一个税种,就可以平衡国内的房价。


能不能做到这点我不清楚,就欧美来看,在施行的同时,可能还会伴随很多抵扣选项,因此实际效果未必就能像很多人脑补的一样。


而且,就目前来看,房地产税即便出台,它的主要目标也不是去压房价,而是去填土拍优化后,土地财政可能出现的缺失。


六部委集体发声,利好后的房地产要怎么走?


中指研究院数据,去年300个城市成交各类用地20.2亿平米,同比下滑17.1%,总出让金5.6万亿,同比下跌9%,虽然各城市实际水平参差不齐,但整体下跌已是事实,大城市也许不降反增,但是中小城市的日子可没这么好过。


在两集中拍地和房企优化还将继续的前提下,很多城市的土拍成绩不会有明显好转,而地方产业也没啥进展时,房地产税兴许就会成为救星。当然,这得经过测算,我记得有的说法是房地产税的收入并不足以弥补。


不过,不管怎样,房地产税试点城市的延期扩展,似乎对房地产产生了提振,最大的,莫过于提高了购房者对房子投资价值的信心。


利好之后 房地产要怎么走?


我们要搞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房地产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它涉及的不仅仅只有住宅和房价,它还涉及到建材、建筑、服务业等等上下游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体。


国家并不想把这样一个产业整没了,而是怕房地产原先运转模式带来的负面效果拖慢国家经济的发展。


因此去年前三季度是强力打压,但是当成交量大幅下降,房价增速剧烈下跌后,相应的“放松”就开始了。


为什么?因为一棍子敲死,房企破产,导致烂尾楼增加,为了回血不断低价甩卖导致大量维权产生,最后可能把银行拖下水,最终会影响到国家整体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收紧和放松,是要有节奏的,而现在,就是在大方向(房住不炒)不变的框架下,进行的少许放松。


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郑州楼市政策大幅变化,没有变成一日游;东莞土拍萎缩,出台新房不限价政策,也没有变成一日游。



要知道,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是5.5%,去年因为疫情后的报复性增长达到8%以上,但是分季度看,第四季度增速已明显放缓,降幅远高于以往,而且今年年初俄乌和疫情状况接连出现,因此今年发展任务很重,整体态势改变的房地产自然是助力之一。


不说别的,中原银行的“留郑大学生”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到4.7%,比起去年大幅下降,还有网友提到,苏州现在有的地方利率4.6%,而且隔天就放贷。


放贷周期减短已是很多城市的普遍,这种画面,比起去年,真是天差地别。


当然,这是从整体上来说的放松,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即便放松也不代表某地的楼市可以再热起来:


1.去年对楼市的调控太严,房企和楼盘的负面消息较多,让很多人只敢观望,即便现在政策放松,也不敢轻易出手,怕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摊上烂尾楼(而且也没别的能买,股市这行情让人望而却步,其他的又不懂,只能盯着房子观望)。2.大趋势没变,房住不炒,而且城市的发展格局比较固定,去泡沫后指数一般的内部分化让人看得一清二楚,城市与城市间的楼市,真不一样。


因此,对于看似放松,利好满满的楼市不要过于乐观,国家统计局近几个月的数字已经表明,城市分化真实存在,不要看中介提利好就立马动心。


以上,很罕见的六部委集体针对楼市发声,在次日的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效果,大家看下朋友圈应该也能发现无数中介在转发,奔走相告这一大利好。


但是,在这盛况下,必须看清,利好归利好,落实到买房上,那就是自己的份内事了,一线,部分二线和一小撮三线仍然活跃,但是整体的分化切记要注意,市场和具体自己买的房子,并不是完全的一回事!


希望各位在今年都可以做到自己心仪的投资,还请多多点赞和在看以示鼓励呀,多谢啦!


(免责声明:本文为根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数据 摘自 网络 如有 侵权 联系 删稿 )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利好   外汇局   部委   房地产   楼市   房价   集体   去年   风险   政策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