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感:一脉不相承的悲哀(第二家)-

最近看了一篇热评文章:《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豆瓣万人评分8.5。


台湾知名作家吴晓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9个不同家庭的故事,其改编的电视剧在Netflix全球同步播出,被誉为亚洲“黑镜”,获第54届金钟奖5项大奖。


文章中描述了9个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真实故事,揭开了教育与亲情之间、愿望与失望之间的遮羞布,让我们猛然惊醒!


我在读了该文章之后,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之后更是久久的发呆,深刻思考:我的孩子小时我是否也如此待他?


然后心中就是隐隐的刺痛,是的,在我过往的生活中,我也曾有过类似情景,却从来没有在意还感觉理所当然。就是现在,在我们的周围,一些家庭也会时不时的上演类似“全武行”的场景。


在此,将我的心得记载下来,与大家交流。

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感:一脉不相承的悲哀(第二家)

今天我们说说《第二家》:一脉不相承


小时常常听到父母对我们说一句话:“这不是为你好吗?”

现在,我们也常常对我们的孩子说一句话:“我这是为你好!”


其实,这世间最可怕的伤害,打的旗号就叫“为你好”


文中的女孩茉莉和他的哥哥柏宥与父母共同生活在台南的一个富裕家庭。一双儿女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是因为父母重男轻女,女儿茉莉的生活每天都充满痛苦和压抑,小小年纪就为了讨得母亲的欢心委屈自己迎合父母的意愿,无奈即使是使出浑身节数都无法赢得父母的芳心。


母亲明玉心底有个解不开的死结:小时候做为学霸的她,只是一个失误错过了重点学校北一女的升学。她想复读,但是重男轻女的父亲不但不允许她复读,还说:“女生没有挑选的资格,没人把钱花在栽培女儿读书上。”


父亲的话语重重的敲击在明玉的心上,让她怨恨却无可奈何。从此她的心关闭上了,像一个核桃,即使有核,但里边充满了空洞的缝隙,外边的人无法打开进入她的心里,里边的核也无法打开透透阳光。


北一女成了明玉心底的伤痕,也是永远的奢望和向往,于是她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让茉莉一定成功以完成她未竟的心愿。


她严格且严酷的要求茉莉的成绩,只要达不到她规定的标准线,回家就是一顿暴打,还美其名曰“为她好”!然而哥哥柏宥也没有及格,却只是被母亲亲昵地摸摸头安慰了一句,茉莉心里绝望极了。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世界上有一种鸟,自己不会飞,却要求自己的孩子使劲飞!


现今的家庭中,有多少父母也是如此?自己未竟的事业、未完成的理想都强加给了子女,帮孩子规划人生,给孩子指定方向……


其实,这是一种扼杀!


明玉在父亲处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她用一生都没有走出困顿。


可悲的是她继承了她的父亲当年给予她的伤痛——重男轻女的思想,冷漠严酷地对待女儿的成长,并把这种伤痛完完全全地贯彻在了女儿身上,发挥的彻彻底底。


她给女儿灌输男尊女卑:女人一定要比男人优秀才能立足,但是在男人面前也一定要低调不能张扬,不能盖过男人的锋芒!


明玉强势的介入茉莉的生活,左右着她的前途,逼迫女儿终止读博,嫁与她给选择并自认很合适的丈夫。

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感:一脉不相承的悲哀(第二家)

丈夫事业成功,但对妻子和女儿小叶冷漠自私,没有温情。


婚后的茉莉成了家庭主妇,明玉不改本性,仍旧继续插手女儿的生活,给茉莉和女儿小叶时常下指导棋。


茉莉在婚后受到了婆婆和妈妈双重的压迫和指挥,她们给她建造了一个封闭的水池,她像一个被困的鱼,喘不上气,找不到出路,无法正常呼吸。


她常常挣扎在女儿、媳妇与母亲的角色之中,不知自己究竟是谁。她想往自由,想冲破羁绊。


在梦中她回到了学生时代,老师告诉她:“只要你愿意——你的成就不止如此!”


茉莉在婚姻中的困乏、失望、呼吸不畅,从而让她更加怀念曾经在学校的美好,同时也让她清醒的认识到:不能让女儿受到同样的伤害!


于是她一直挣扎最终走出了自我的修复,用理智控制着情绪,给女儿最大的爱和包容,重视女儿的培养,尊重女儿的人格,独自面对家庭的重重压力,撑起了女儿头顶的和煦天空。


这种状况直到婆婆家有事,丈夫私自接济,茉莉过问了一下引来丈夫的大怒,并声称:“我自己挣的钱给父母多少,是你可以插嘴的吗?”


于是茉莉勇敢的冲出了家庭的束缚和捆绑,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工作并获得了很大的价值,找到了归属感。


女人到任何时候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只有如此才有价值,决不能仰人鼻息,即使这个人是你的丈夫也不行!


纵观茉莉的生活中:有母亲明玉的悲哀,她让自己曾经的痛苦在女儿身上重演;有丈夫的冷漠自私,最终茉莉终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同时,她改变了母亲对她畸形期待的影响,不再对女儿小叶过度干涉。,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没必要为谁而活!


现在的家庭中有多少类似的故事在每天上演,孩子考了好成绩就是宝贝长、宝贝短的,邀亲约友的大肆庆贺,其实大人们的庆贺,无非就是一种炫耀,在外人面前的一种自我满足;而当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时,就是谩骂、嘶吼,甚至棍棒,“你为什么考这点分?”“你为什么不如xxx家孩子?”“你看xxx考了那么高分,你咋这么笨?”……


这样家庭的孩子无非是两种结果:一种是潜心奋发;一种是自暴自弃。


但两种结果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心里都会有一些顽疾,内心深处都会有不可触碰的来自血亲给予的伤痛,也许需要一生去恢复,也许一生都走不出禁锢!

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感:一脉不相承的悲哀(第二家)

文中的茉莉:渴望亲人的肯定,哪怕一句“女儿你也辛苦了”的话,都会瞬间治愈十几年的伤痛。


我们作为家长,是不是要时时的躬身自省呢?


后面我会相继与大家分享3-8个家庭的另外的故事,与大家共同讨论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如何共赢,大家要记得关注我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孩子   重男轻女   小叶   茉莉   悲哀   丈夫   父母   女儿   母亲   家庭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