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爱肝日,警惕这些吃出来的肝病-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爱肝日主题是“全民参与、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治愈肝炎”。

提起肝病,很多人会想到甲肝、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病,但很少听说戊肝。其实,人群知晓率较低的戊肝已成为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卫组织(WHO)戊肝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肝病毒,其中约330万人发病,5.66万人死于戊肝。

戊肝是什么?如何预防戊肝?我们请市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殷思纯介绍一下。

吃出来的肝病——戊肝

殷思纯介绍,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就是饮食。就戊肝病毒来说,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或海产品,受污染的蔬菜水果,或者使用受污染的餐具,都有可能感染戊肝。除了生鱼片、醉虾,吃火锅喜欢“涮一涮”吃个“嫩”口的也要当心了。

戊肝名气不大,但危害程度可不小

殷思纯介绍,戊肝在发病初期,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恶心等症状,会被误认为是感冒或普通胃病发作。然而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小便变黄、腹胀、眼睛泛黄等肝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同时也可能会侵犯胃、脾、肾与神经系统等其他器官。虽然戊肝的临床症状与甲肝相似,但较甲肝更为严重,起病急、来势凶,病死率大约是甲肝的5-10倍。尤其对孕妇、中老年人和患有基础肝病的人群更有杀伤力。

以下重点人群需对戊肝提高警惕

1、孕妇。孕妇感染戊肝易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同时受感染的孕妇会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戊肝或死亡。感染戊肝的孕妇极易发生暴发性肝炎、肝衰竭甚至死亡,病死率可达20%-50%。

2、中老年人。虽然戊肝一般表现为急性自限性疾病,但对于年老体弱者,感染戊肝后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黄疸,甚至肝衰竭。

3、患有基础肝病者。慢性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及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患者也属高危人群,有重叠感染戊肝的风险,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70%。

预防戊肝,关键有两点

1、及时接种戊肝疫苗,护你远离戊肝危害

对于经常在外就餐的人员、中老年人、育龄期女性、患有基础肝病的人群以及学生、疫区旅行者等有可能感染戊肝病毒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可以自愿、自费接种戊肝疫苗来进行预防保护,详情可咨询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接种。

戊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及接种对象:16岁及以上的易感人群,可按“0-1-6月”的免疫程序接种3剂次。也可扫一下二维码预约:

今天是全国爱肝日,警惕这些吃出来的肝病

戊肝疫苗预约登记二维码

2、预防病从口入,要吃得卫生

第一就是勤洗手,特别是处理食材和吃饭前都要认真洗手。

第二是海鲜、肉类食物应煮熟,避免进食生或半生的食物。吃火锅时,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食物都符合“七上八下”的原则,要将食物充分烫熟才行。

记者 李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肝病   甲肝   丙肝   可能会   中老年人   肝炎   疫苗   孕妇   人群   食物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