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恐吓式或威胁式教育,都是最爱孩子的父母做出来的事

我家。某天早晨上学前,老公在提醒大宝不可以歪脚走路、歪脚站立时,这样说:“你再这样歪着站、歪着走,我就给你砍下来,让你不珍惜自己的脚!你们班谁这样,你跟谁学的?!”(我听到这话,都惊呆了。)

对孩子的恐吓式或威胁式教育,都是最爱孩子的父母做出来的事

别误会,他其实和你一样,是一位深爱孩子、倾心陪孩子的好父亲。说这话的时候也是恨铁不成钢。只不过现在写出来看,咱们都会感觉这是什么爸爸呀?这样说对孩子太不好了吧。

咱们分析一下那两句话:

首先,呵斥威胁对于纠正孩子不良习惯有用吗?

咱们的结论是一致的,用处不大或者完全没用。孩子现在才8岁,他可能顷刻间被父亲的怒吼吓坏了,于是立刻停止不良站姿,但等他更大一点,呵斥威胁反而会起反作用——你越不让我咋样,我就越咋样。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咱们往往控制不好自己的表达。比如我老公的教育理论学富五车,但一到他的应用场合,就变成了”爱之深、责之切“的威胁性话语。

我能感觉到,他一说完就立刻意识到了这点,所以软着声音补充了一句“要珍惜自己的脚”,但“威胁话语”一出,往往所有人的关注点(包括孩子)都会聚焦在令人不舒服的话语上,那些弥补性的、关爱性的话语就被旁置了,更勿论深沉似海的父爱?

孩子和大人一样,因为是一家人,我们都太熟悉彼此了,情绪便成为一种让咱们最不舒服和最被忽略的因素——走向家庭关注力的两个极端:全都是它或完全没有它。

继续这么发展下去,可能变成:我爱爸爸/妈妈,或,我恨爸爸/妈妈。

对此,咱们在因关爱孩子而生气或着急时,可以尝试这样训练自己的表达:只讲当前的事实、只讲我们的关爱和担忧、只讲咱们可能真得会采取的限制措施,而努力克制不去讲咱们当时的急切情绪。

比如上面的话,可以这样说:“宝宝,请停止歪着脚站立,也不要歪着脚走路,那样不好笑。那样的姿势也不好看,爸爸/妈妈担心扭伤你的脚,希望你立刻停止那样做。”

即,咱们只说事实,努力克制情绪。


对孩子的恐吓式或威胁式教育,都是最爱孩子的父母做出来的事

其次,大宝歪脚站立歪脚走路,必然是跟班里同学学的吗?

这有没有可能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误判呢?咱们或许可以这样先默默自问:

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站立和走路呢?是想模仿别人,还是淘气,纯粹为了好玩?

他知道什么样的站姿和走姿才是最好看的吗?

他自己有没有注意到,还是根本无意为之?

我们有没有可能放大了这件——孩子自身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小事”呢?

当我们这样自问时,我们正走在恢复理性的路上,理性会带给我们更好的教育结果和引导结果,对解决孩子当前的问题和孩子的成长都更有益。

其实,事关孩子教育,只要我们能“看到问题”——不论这个问题是孩子还是我们,就有可能制定妥善高明的解决方案。愿每一个家庭都可以看到这些问题。

每一位爸爸妈妈,都能通过爱的练习,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对孩子的恐吓式或威胁式教育,都是最爱孩子的父母做出来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孩子   都会   这话   话语   理性   好看   情绪   事实   爸爸   父母   最爱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