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惊蛰,颐和园西堤咋有这么多“蚊子”?专家:不必恐慌

“这才刚3月,颐和园西堤沿线怎么就有蚊子了?”近日,不少游客反映,从颐和园西门至西堤沿岸有不少小飞虫,成群聚集,让一些游客感到“头皮发麻”,不敢往湖边靠近。

记者从颐和园西门入园,沿着西堤步行,发现确实如游客所说,在靠近湖边处,有一团团的飞虫扑面而来。很多游客皱着眉头,挥手驱赶着飞虫,害怕它们叮咬到自己。架着相机等候拍鸟的摄影爱好者身上更是落满了飞虫,不过,这些观鸟发烧友似乎并不介意,有人还告诉旁边的游客,“没事儿,它不咬人。”

真的不咬人吗?颐和园管理处高级工程师王爽肯定了这个说法。原来,这种飞虫名叫摇蚊,惊蛰过后,春雷惊百虫,此时正是摇蚊集中羽化的高峰时期,所以颐和园湖边才会出现这么多的摇蚊。

王爽介绍,摇蚊是一种无害的“中性昆虫”,虽然看起来像蚊子,但不是卫生害虫,也不会传染疾病,更不会吸血,见到它们不必恐慌。摇蚊幼虫作为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在净化水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摇蚊幼虫还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许多鱼、虾的饵料生物。水体中鱼虾类较少,就会造成大量摇蚊成虫从水中羽化,所以人们在景区游览的时候,要保护野生水生动物,不要人为捕捞。

“虽然摇蚊无害,但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如果身边总有一群小虫子在飞,是不是会感觉到不舒服呢?所以我们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合理防治。” 李洁告诉记者,现在可以用一种“昆虫信息素光源捕捉器”来诱捕摇蚊。昆虫具有趋光性和趋色性,可以根据这一特性,利用带黏性的黄色或蓝色纸板,加上信息素光源,组装成诱捕器对成虫进行物理防治。

刚过惊蛰,颐和园西堤咋有这么多“蚊子”?专家:不必恐慌刚过惊蛰,颐和园西堤咋有这么多“蚊子”?专家:不必恐慌

记者了解到,摇蚊出现有一定的规律,在固定的时间与固定的区域,通常在早春一般持续两三周,到本月底就基本结束了。在摇蚊大量出现时段,园方也会通过物理方法配合人工进行干扰与控制。

刚过惊蛰,颐和园西堤咋有这么多“蚊子”?专家:不必恐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颐和园   春雷   成虫   幼虫   惊蛰   飞虫   西门   昆虫   湖边   光源   恐慌   蚊子   游客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