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长大越不爱跟父母交流?问题可能出在你身上

一个朋友说她八岁那年瞬间长大,遇到问题宁愿自己死撑,也不对父母透露零星半点。

起因源于大人认为的一件小事:转到新学校后,个子矮小的她屡次被同桌欺负。

当她哭哭啼啼回家把事情告诉妈妈时,妈妈也许是上班累了,一句安慰话没有,反而丢出一句:“人家为什么打你啊?她打你,那你打回去啊!”

她爸爸也轮番“劝说”,告诉她要学会在被欺负时要还手,就没有下文了。

小小年纪的她,被迫领悟到一个残酷的真相: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没人能帮忙,就连最亲近的爸妈也不行。此后,她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与父母渐行渐远。

孩子越长大越不爱跟父母交流?问题可能出在你身上

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 图源Pexels

朋友的遭遇并非个案,很多孩子越长大,越不愿与父母沟通,都是有迹可循。遗憾的是,父母总认为问题在于孩子。

译文老师认为,其实很多教育问题的关键不在孩子身上,当父母开始改变时,孩子自然会变好。

而亲子沟通最能体现出父母的育儿智慧和处事方式。如果父母在亲子沟通上注意这四点,不仅让孩子乐于与大人沟通,而且能成为一个高价值感和幸福力的人。

第一点

不过分挑剔孩子,多给予肯定和鼓励

有网友说,他的妈妈是个很严厉的人,对人对事一向高标准、严要求,也很少表扬他。

他一直认为妈妈不喜欢他,考大学时特意报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大学,工作后也很少回家,因为受不了妈妈挑剔的眼神,感觉做什么都不对。

导演姜文,事业成功,妥妥的人生赢家。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你的人生有过哪些失败的经历?”

孩子越长大越不爱跟父母交流?问题可能出在你身上

小时候的姜文与家人合影

没想到姜文苦笑道,“我跟我妈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算是其中一件。”

姜文说,考大学时,自己好不容易被中戏录取,兴高采烈地把通知书拿给母亲看。母亲简略地翻过之后,“啪”地一下扔在了一边,“你快别跟我聊这个,你的衣服还没洗呢!”

即便工作赚了钱,给母亲买了新房,母亲宁愿住在老宅里,也一直不愿搬过去。

成年后,姜文理解了感情内敛的母亲,加上他是家里的老大,母亲对他格外严格,吝惜夸奖与肯定。但不得不说,与母亲关系疏远,成为姜文心中的遗憾。

每个孩子都会通过父母的“确认感”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挑剔的父母会让孩子不断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会一直陷入“我不行”的负面情绪当中,内心始终认为“我很差劲,我不配被爱”。

鼓励的实质,是在培养孩子提高自我认知,塑造自我价值。译文说,父母千万别吝啬自己的鼓励,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对孩子来说,得到父母的肯定,往往更有分量。

第二点

多与孩子沟通,每天至少闲聊半小时

很多时候,孩子不想跟父母沟通,是因为父母已经失去了“信赖感”。

现在美国读初中的Eva,课业繁忙,但都会和妈妈译文聊天沟通,把开心和不开心的事,一股脑跟妈妈说,遇到难题,也会跟妈妈有商有量。对Eva而言,妈妈译文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让孩子产生信赖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既然沟通有问题,那就还得从沟通的方式入手。

除了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外,父母还要把孩子当成可平等沟通的“小大人”。

孩子越长大越不爱跟父母交流?问题可能出在你身上

吃饭时间家人聊聊天 图源Pexels

晚餐时间,通常是译文一家畅所欲言的时间,天南海北、时事热点、社会新闻、学校的新鲜事等等,都要聊一聊。

孩子就在这样轻松无负担的交流中,增长见闻,增进亲子关系。

译文老师建议,每个家庭,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的闲聊时间,去聊一些海阔天空的问题,谈谈时政和经济,或者聊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通过闲聊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进感情。

第三点

批评孩子要私下,保护孩子自尊心

网上有一段这样的视频:一个男孩一边哭一边对爸爸说,“学校那段路,我不想要你说我……我也是要面子的。”

原来爸爸在送他上学时,经常在路上批评他,很多时候还会在同学面前揭他的短,因为被同学听到了,嘲笑了他好久。

每个孩子的自尊心都很脆弱,他们会特别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从5岁开始,就会考虑到别人如何看他们,并建立自己的形象和尊严。

但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在公众场合,有时候在大马路上就开始批评孩子。

前段时间,一段15岁女孩因争执,当街殴打母亲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

孩子越长大越不爱跟父母交流?问题可能出在你身上

事情是这样的。女孩和母亲商量好,她自己拿出4000元积蓄,母亲帮她出2000元,给她买一部苹果手机。

但到了手机店,母亲临时反悔不买了,于是当街发生争执,引起围观。女孩催母亲赶紧走,可母亲一直无动于衷,任凭女孩情绪失控,自尊心被打翻在地。

译文老师建议,批评孩子要私下,而且是一对一的情况下,沟通时也要心平气和,从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给孩子切实的指点,而不是情绪宣泄。

第四点

教会孩子处理问题,不随意责骂或撒手不管

译文老师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给予孩子爱和安全感,要懂得去关心和倾听孩子的内心,而不是用爱去威胁。

孩子犯错或遇到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而不是脱口而出“不要你了”,或者直接撒手不管,让孩子独自面对。

Eva有一次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饮料,将家里的白地毯弄脏了,她害怕又委屈地说,“妈妈,怎么办啊?”

译文看到漂亮的地毯弄脏了,全程没有指责,而是耐心引导Eva说出打翻的原因,怎么弄干净及以后如何避免。

Eva于是找来清洁剂和纸巾擦啊擦,擦到最后地毯虽然还有痕迹,但已经好很多,以后在地毯上行走也特别注意。

Eva读小学时,班上有一个男生很调皮,经常开同学玩笑,喜欢恶作剧,有次故意绊倒经过他身旁的Eva,还口出恶言。

Eva回家后很不开心,把这件事告诉了译文。译文听后,没有说“这算什么事”或者“别管人家怎么说”之类的话,而是拉着Eva一起想应对之策,告诉孩子“别担心,有妈妈在!”支持Eva去找那个男生当面理论。

Eva不卑不亢的态度,反倒吓坏了那个男生,后来再也没有人敢欺负Eva了。

当我们选择和孩子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用淡然理性的态度去处理,孩子自然会通过一件件小事累积,学会待人处事的方法,亲子关系也会更进一步。

孩子越长大越不爱跟父母交流?问题可能出在你身上

图源Pexels

家庭是孩子幸福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有问题,家长吃药。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最亲密、最信赖的父母!即便孩子长大成人后,仍与父母有说不完的话。

喜欢我的内容,记得关注“译文创新教育”头条号,感谢!有任何教育问题,也欢迎私信或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父母   孩子   学时   译文   内心   批评   身上   母亲   妈妈   女孩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