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华为是对的!台积电正式宣布,全球首款“3D芯片”来了

本文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就在2021年5月18日,华为公司公开了一种名为“双芯叠加”的技术专利,这种技术理论上通过将两颗14nm芯片叠加,从而让叠加起来的芯片在性能上达到比肩7nm的地步。

原来华为是对的!台积电正式宣布,全球首款“3D芯片”来了

不过没想到的是,该专利一经问世便遭到了许多网友的嘲讽,包括一些数码大V也站出来表态,称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正如“两杯50度的水再怎么混合在一起也不可能变成100度”。

殊不知关于这种设想并非华为首创,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并且更重要的是,就在近日,台积电已经正式宣布,利用该技术制造出了全球首款“3D芯片”!

原来华为是对的!

根据外媒3月5日传来的消息,台积电利用先进硅晶圆堆叠技术(3D Wafer-on-Wafer)联合英国AI芯片巨头发布了全球首款3D晶圆级封装处理器Bow IPU。

值得注意的是,该“3D芯片”正是利用“芯片叠加”原理制造出来的首款3D处理器,相比于上一代7nm制程,其性能提升了40% ,能耗比提升了16%,电源效率也提升16%。

原来华为是对的!台积电正式宣布,全球首款“3D芯片”来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味着华为此前的设想是对的!

意味着“双芯叠加”真的可以实现“两颗14纳米芯片叠加在一起比肩7纳米”!更意味着不用EUV光刻机也是有可能造出10纳米及以下高端芯片的!

不用EUV光刻机也能造高端芯片?

众所周知,华为芯片设计能力全球领先,甚至早在苹果、高通之前便设计出了5纳米芯片麒麟9000,但是就是因为没有涉足芯片制造领域,所以被卡了脖子。

而以国产芯片制造目前的水平,即便是最为先进的中芯国际,也只是停留在14nm水平。

虽然中芯国际在梁孟松博士的帮助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受限于高端光刻机,迟迟未能突破到10纳米及以下制程。

从原理上来看,提升芯片性能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目前的主流方式,利用高端光刻机不断增大芯片面积利用率,在固定的芯片面积内尽量集成更多的晶体管。

原来华为是对的!台积电正式宣布,全球首款“3D芯片”来了

华为7纳米芯片麒麟980为例,内核面积仅74.13平方毫米,不到指甲盖大的地方却集成了69亿颗晶体管。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在一粒米上雕刻一整部《红楼梦》。目前唯有荷兰ASML公司的EUV光刻机拥有这么出色的性能,而这也是为什么EUV光刻机这么重要的原因!

当然,我们都知道,受限于《瓦森纳协定》,截至到2022年3月份,中芯国际在2018年订购的EUV光刻机都尚未到厂。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走这条传统道路,那么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光刻机的问题。

不过好在我们还有第二条路,那就是从封装环节入手,将两颗及以上数量的芯片叠加摆放,从而提升晶体管数量,获得更高的芯片性能,也就是我们俗称的“3D芯片”,华为的“双芯叠加”技术也是基于该原理。

这种技术可以不借助EUV光刻机,就可以通过提升晶体管数量实现芯片性能的大幅度提升,正如前面提到的全球首颗“3D芯片”。

原来华为是对的!台积电正式宣布,全球首款“3D芯片”来了

虽然仍然是7纳米制程,但是内部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已经超过600亿个,即便在制程上还属于7纳米,但是在性能上却已经甩开7纳米好几条街。

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华为此前的猜想是对的,国产芯片可以在这方面加大力气研究,未来未尝不能利用这种“多芯叠加”技术绕开EUV光刻机,实现国产高端芯片的自研自造!

写在最后

关于芯片制造,任正非曾经坦言:华为目前的困难是“设计的芯片国内还造不出来”。

原来华为是对的!台积电正式宣布,全球首款“3D芯片”来了

现如今在传统芯片制造领域,我们还受限于光刻机,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径,利用先进的3D封装技术,先把现有业务盘活,再去寻求突破呢?

毕竟,华为麒麟芯片的库存是真的不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华为   麒麟   芯片   光刻   全球   晶体管   纳米   数量   性能   正式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