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晒娃到网红儿童,是“坑”还是“爱”?


晒娃是很多年轻宝妈宝爸网络社交朋友圈的主要内容,也是抖音等网络分享平台上的热点话题,不少可爱搞笑的萌娃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和流量。从玩跳皮筋、跳房子的快乐童年,到拍照片、拍视频的网络童年,孩子们的童年该如何守护?来看记者报道。

从晒娃到网红儿童,是“坑”还是“爱”?

水汪汪的大眼睛,肉嘟嘟的小脸蛋,无论是牙牙学语,还是唱歌跳舞才艺展示,萌娃总能吸引很多的目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家长晒娃,不仅是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已经变成了家长之间的一种社交手段。

在“人气、流量即意味着金钱”的当下,给孩子套上“流量枷锁”、疯狂打造“儿童网红”的家长大有人在:有的家长利用孩子编段子,打着童言无忌的幌子,博眼球、赚打赏;有的家长制作表演脚本,靠哗众取宠求粉丝关注;有的家长毫无底线,让孩子大尺度跳成人舞……“儿童网红”俨然已成网络时代的新型消费品。

从晒娃到网红儿童,是“坑”还是“爱”?

从晒娃到网红儿童,是“坑”还是“爱”?

家长们在晒娃互动中构建社交关系,但还有不少家长在“晒娃”中积累了不少粉丝和流量,甚至进行广告代言和直播带货。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形态的发展,不少儿童被成年人推到镜头前,小小年纪便成了所谓的网红。

他们有的在镜头前表演搞怪表情和动作,有的以大人的口吻说一些搞笑段子。这些萌娃短视频账号的获赞数、粉丝量也很高,都在几十万、几百万不等。对此,不少家长和小朋友表示,视频虽然很搞笑,但总觉得具有一定的表演性,不太真实。

从晒娃到网红儿童,是“坑”还是“爱”?

从晒娃到网红儿童,是“坑”还是“爱”?

记者注意到,“网红儿童”成长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家长“晒娃”不经意间走红,另一种是家长让孩子刻意模仿其他人的行为或者语言,看似童言无忌,背后却是通过策划、包装、推广等方式,从而达到夺人眼球的效果。尽管前者可能是无心插柳,但难免会与后者一样,走上流量变现的道路。



儿童沦为“工具人”,父母渐成“啃小族”,与市场需求驱动、家长短视逐利、平台监管不严息息相关。正是在市场需求大、变现获益快的刺激下,一些家长才把打造“儿童网红”当成让孩子和自己成功的“捷径”,挖空心思迎合网民。



殊不知,如此“啃小”就是“坑小”。父母过早地把“走捷径”的浮躁心态和功利思维灌输给孩子,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会传递出畸形的人生观,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价值导向。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为此,专家表示,意见的出台,也是为了避免网络对未成年人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从晒娃到网红儿童,是“坑”还是“爱”?

从晒娃到网红儿童,是“坑”还是“爱”?

专家还表示,家长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要多一些理性和客观,注重保护好孩子的隐私,守护孩子美好快乐的童年。

为了经济利益而推动孩子做网红,或者是过度消费孩子的行为,都是应该被干预和制止的。

儿童本该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而流量和变现这两个词语,不应该与他们的成长牵连在一起,千万别让“晒娃”透支了孩子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儿童   童言无忌   未成年人   社交   流量   童年   粉丝   家长   孩子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