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你的心灵,才能健康你的身体(圣人养生之道)

一、感悟孔子养生之道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虽未专工医术,但他的人生哲学和行为准则处处饱含着养生之道。

孔子除了拥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以外,还拥有强健伟岸的3和平和乐观的心态。他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品味颇高,堪称为“生活艺术家”。

孔子对衣、食、住、行和情志活动都有一套标准,十分讲究,在这些标准的后面我们足以体会到孔子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饮食方面,孔子提倡“八不食”理论,不但提出了对饮食卫生和饮食营养的高标准要求,还体现了孔子对饮食的节制、自律和崇尚节约、遵从礼节的饮食文化思想,并与中医养生理念高度吻合。这对现代人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对于起居劳作,孔子倡导“食不言、寝不语”、他强调:“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人自取之。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即便是对钓鱼和射箭孔子也有着自己“钓而不纲、弋yi不射宿su”的讲究。意思是不用渔网捕鱼、不射栖息在巢中的鸟,有人悟到了孔子的仁爱之心、有人看出了孔子的环保意识、而我们也同时可以看到,孔子在从事这些活动时,注重享受过程,而不片面追求结果,这种态度使孔子不仅在运动中增强了体质,还愉悦了精神,达到了身心健康的状态。

放过你的心灵,才能健康你的身体(圣人养生之道)

二、崇尚老子养生之德

老子,享年101岁。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为一位不折不扣的养生达人,无论在养生实践还是在养生理论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今天我们来揭秘一下老子的中医养生之道。

1、顺乎自然,祛病延年。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必须顺乎自然,适应自然变化规律。

2、少私寡欲,怡淡为上。老子要求少私念,去贪心,知足常乐。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伤身损寿之根。

3、静气致柔,以静为正。老子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最富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是有利于人体的真元之气。

由此可见,老子的养生观点是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两千多年来不仅一直成为道家养生的指导思想,而且被我国传统医学所接受,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之道”。

放过你的心灵,才能健康你的身体(圣人养生之道)

三、孙思邈长寿之道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享年141岁。他认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首先养性,养性就是调养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处于宁静祥和的境界。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但,当人生病后或到了中年,身体的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就会体会到身体健康的保持,重于身外名利的追逐,从而重视养生,并积极调养自己的心性。

孙思邈是以养性为基础,配以其它辅助养生方法。这些辅助养生方法有:居处、按摩、调气、服食、杂忌、房中六项。用今天的话来说:居处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按摩就是经常对身体进行按摩;调气就是进行呼吸吐纳的修炼;服食就是注意适当的营养滋补及药物治疗;房中讲性生活要有节制;杂忌讲生活中的禁忌。

可以说,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有主有辅的全面养生之道。让我们用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来指导自己的养生实践,首先要时常调养心性,使自己的心境平和宁静。然后再做到起居饮食有规律,运动得当、营养滋补及药物治疗得法,这样就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了。

放过你的心灵,才能健康你的身体(圣人养生之道)

四、鬼谷子养生之谋略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谋略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精通百家学问,不仅谋略、兵法能纵横天下,其养生理论也独具匠心,颇为神奇。

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术》便主要阐述养生思想理论。他认为养生之首在养德,并且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身体康健;并阐明了调神养心的方法有虚静安己和无为安静两种;并提出仿生导引、动静相宜的养生方法。包含了浓厚的道家养生理念。

鬼谷子认为,人身有五气,即心、肝、脾、肺、肾。精神是五气的统领,心灵是五气的居处,道德是五气的根本。

鬼谷子主张人生就是修行,修行的核心就是持之以恒修炼能力和修养德行。修行的方法就是:“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故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表明要点就是积累。只有重复积累的力量到了,量变转为质变,自然就达到了滴水穿石的效果。

鬼谷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要想足够强大,就必须懂得积累。每天修行一点点,积少成多、积弱成强,这才是鬼谷子最高深的智慧。养生也是这个道理。

放过你的心灵,才能健康你的身体(圣人养生之道)

祖先的大智慧,在时光的隧道里犹如血脉里流动的热血,带着36.5 的恒久温度连接着他们和我们……

嘱咐他们的子孙后裔们敬畏自然感恩生命,活出生命的健康与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养生之道   鬼谷子   顺乎自然   孔子   长寿   居处   圣人   老子   身体   饮食   心灵   生命   方法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