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结束了,我才发现:“像女孩一样成长”,没有什么好下场

公主可以在城堡中头戴王冠,也可以在战场上手握长剑。

作者:陈千朵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冬奥会结束了。

围绕着冬奥健儿们的各种讨论从纷纷扰扰中逐渐安静了下来。

但是相信其中许多个精彩动人的瞬间,依旧时不时地会在大家的脑海中闪现。

从他们身上,我能看见每一个人身上发出的闪光,那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洽。

而这份自信与自洽,并未分男女。

就拿这次冬奥最出圈的谷爱凌来说,她的优秀、她的成熟,都在宣告着一个事实——我本身可以是美丽的公主,也可以是勇敢的骑士!

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更深刻地体现到:别再用“女孩的样子”来框定我!

01

女孩=粉红色

男孩=蓝色?

BBC纪录片《男女不再有别》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研究人员为男孩和女孩互换衣服,然后邀请不知情的志愿者陪孩子们玩耍。

所有志愿者都很自然地给穿着男孩衣服的女孩拿起了机器人、乐高,却为穿着女孩衣服的男孩选择了洋娃娃作为玩具。

冬奥会结束了,我才发现:“像女孩一样成长”,没有什么好下场

得知真相后,志愿者们既震惊又羞愧,因为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对男女存在刻板印象,但这种“潜意识”却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冬奥会结束了,我才发现:“像女孩一样成长”,没有什么好下场

生活中,我们有时也难免陷入这种“性别陷阱”,同样的生活用品,男孩选蓝色,女孩选粉色,如果相反则显得不伦不类。

但这种认知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减少了孩子的选择,而在于扼杀了孩子本来存在的无数可能

英国神经成像的顶级专家GinaRippon说:“男女的大脑结构的确存在细微差别,但是,大脑的可塑性非常强,它可以被重新塑造和改变。”

最明显的是,当孩子被引导玩不同种类的游戏和玩具时,大脑在三个月内就会出现生理性变化。

冬奥会结束了,我才发现:“像女孩一样成长”,没有什么好下场

也就是说,经常接触洋娃娃的男孩情感会更加细腻,女孩长期拼乐高也会对空间认知更加敏感。

所以,许多人们眼中的性别差异,并不是孩子的“天生基因”,而是父母的“思维定势”,但也正是家长的思维局限,早早地定性了孩子的人生。

“女孩就该文静一点,男孩淘气才正常。”

“女孩只能学文科,男孩才擅长理科。”

“女孩细心就适合做家务,男孩根本做不好。”......

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固有认知会直接影响每一个尚未形成完整价值观的女孩。

在纪录片中,当被问到“为什么觉得男孩比女孩更聪明”时,一位7岁的小女孩思考片刻后认真地说:

我觉得男人在领导别人这件事上更擅长,所以比女人更聪明。

冬奥会结束了,我才发现:“像女孩一样成长”,没有什么好下场

可她才仅仅7岁,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她不该、也不能就这样把人生的路走窄了。

世界基于生理特点,为孩童做出了各种预设和归类——体育属于男性,家务属于女性。

但这不应该,性别不应该是限制「可能性」的分类标准,人也不应该只有一个样。

正如张蓝心在《听姐说》中曾说过“不要因为我是女孩而降低标准,可以提高这个标准”

她曾与一外国自由搏击冠军演对手戏,俩女演员谁也没戴护具,硬是腿对腿刚了47遍。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坚持女演员拍打戏不会被特别照顾,也不需要!

谁说女子不如男!强大的人无论男女,都能霸气外露!

因为性别从来不该是任何领域的限制标准,只要你想,没有不可能。

02

公主不都一个样

不是每一位公主都只能做温室里的花朵,她们同样可以成为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的松柏。

谷爱凌重新定义了女性的意义。

她不仅不认可舆论中甚嚣尘上的“白幼瘦”,甚至对于男女差异,早在12岁就有了自己的看法。

她曾在演讲中客观而激动地说:生活中相比女性男性更容易进入体育事业,只因为男性有更强壮的肌肉,但这也导致女运动员的机会越来越少。

冬奥会结束了,我才发现:“像女孩一样成长”,没有什么好下场

明知体育事业对女性的不友好,谷爱凌却偏要挑战这一切。

当时,她是滑雪队里唯一一名女孩,不免要面对许多异样的目光,可是她从未因性别而踌躇不前,也从未叫苦叫累,而是大胆尝试那些男孩们也无法完美完成的动作。

从第二梯队上升到第一梯队,再从普通的运动员到为国出战,谷爱凌不仅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女孩同样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大放光彩。

不给自己设限,也从不因性别而畏惧不前,这是谷爱凌的经历,也是她想要传递给所有女孩的信念:

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勇敢。

18岁的花滑运动员特鲁索娃,同样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在冬奥赛场上,她勇敢而坚定地选择了5个四周跳的超高难度表演,要知道,四周跳一直被视作男运动员的高难度动作,从未有女性尝试过。

即便不考虑比赛名次,单单是危险系数都值得人们为她捏一把汗,可特鲁索娃却始终坚持完成这套动作,因为她不仅想要挑战自己,更想要打破这层性别壁垒:

“四周跳并非男孩们的专利,女孩子也可以,而我要做第一个。”

在开始这场高难度的表演之前,几乎无人看好,甚至有网友嘲笑她异想天开。

可是特鲁索娃却用实力狠狠地打了这些人的脸,她出色地完成了4个四周跳,虽然止步银牌,却彻底突破了自我,更击碎了外界对女性运动员的质疑和偏见。

冬奥会结束了,我才发现:“像女孩一样成长”,没有什么好下场

我们承认,性别差异的确会在很多方面造成男女的不同,但是并不意味着那些因性别而存在的偏见就是真理。

体育精神不分性别,拼尽全力也不是男性专属。

正如《公主不都一个样》一书中所说:“不是每个公主都住在城堡里,不是每只鸟都会唱歌,不是所有的超人都会飞,不是所有的武士都要跟龙打斗。”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又何必在偏见的控制下,强求孩子按照同一个模板长大呢?

其实,公主可以在城堡中头戴王冠,也可以在战场上手握长剑。

只要她能够在成长中学会坚强与勇敢,在前进时变得友善与智慧,至于路将通往何方,就放手由她自己决定吧。

03

找到热爱,才是意义

一场冬奥会让谷爱凌成为了父母眼中的神话,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边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优秀的“例外”。

但这些女孩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走寻常路。

湖南长沙的9岁女孩菡菡,打篮球三年,学会了双球运球、节奏运球等40多种运球方式,任谁见了都要说一句“厉害”。

冬奥会结束了,我才发现:“像女孩一样成长”,没有什么好下场

平常除了参加学校篮球队的训练,菡菡的课余时间几乎球不离手,可是她布满汗水的脸上没有一丝疲惫,反而是满满的活力和喜悦。

虽然年龄还小,菡菡已经参加过8场大型赛事,激烈的比赛中迸发的荷尔蒙,让她越来越喜欢篮球、喜欢运动。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篮球更像是男孩的运动,可菡菡却用坚持与热爱创造着女孩与篮球之间热血的关联。

更令人敬佩的是,菡菡的父母从未觉得篮球不该是女孩的爱好,在他们眼中,运动不分男女,只要有梦想就应该被支持

就像陕西西安的忻然一样,10岁的她不喜欢粉嫩的公主裙,偏偏喜欢酷酷的黑外套,不爱柔美的舞蹈,偏偏喜欢帅气十足的街舞。

剪掉了长发的她,凭借一个跳舞的视频迅速走红网络。

看着忻然自信的样子,谁说“帅气”只能与男孩挂钩,女孩同样可以英姿飒爽,在自己的风格里肆意生长。

冬奥会结束了,我才发现:“像女孩一样成长”,没有什么好下场

在今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更多可能,也明白女孩可以在热爱的驱使下拥有更多色彩,她们一直在打破常规。

中国的女足姑娘们在亚洲杯比赛中,拼尽全力逆转战局燃爆观众,更告诉所有人:

因为热爱,所以不会轻易放弃,因为热爱,所以永不言败。

也正是这些女孩坚定地选择了“非常规道路”,才让人们慢慢发现,女孩也可以玩转那些在传统目光下专属男孩的项目,同样有着不输于男性的精彩。

世界正在改变,女性也正在突围,她们用热爱储蓄力量,也正在用热爱撕掉那些固有标签,对未来,她们势在必得!

04

在《公主不都一个样》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写给父母:

“这本书是想帮助孩子们超越刻板性别角色和期许,我们不知道你的孩子将要成为什么,但她能相信的、在脑中创造出来的任何东西,都将是一个好的开始。”

每一位公主,其实都拥有一个属于她的王国,在那里她可以活成任何自己想要的样子。

即便无法成为世俗意义下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她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力量。

到那时,她的美不再局限于外表,而会像董卿说的那样:“女性的美,应该是指女性自我突破自我成长的能力以及女性去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

无论是谷爱凌还是任何一个女孩,她们都在坚定地在自己的路上追寻着热爱,也讲述着同一个信念:

无论你是谁,你都能在自己的王国里,用热爱谱写想要的人生。

愿所有的女孩,在面对关于性别的质疑时都能骄傲地扬起头——我不需要和男孩比较,我只需要成为自己,因为我代表着任何可能。

-END-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转载请联系爸妈研究所。作者:陈千朵。

本期编辑:栗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女孩   运球   冬奥会   运动员   下场   性别   男性   男孩   公主   男女   孩子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