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昔日暮鼓晨钟),白米斜街

“请记住,在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北端,屹立着古老的钟鼓楼。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鼓楼胖,钟楼瘦。尽管它们现在已经不再鸣响暮鼓晨钟了,但当它们映入有心人的眼中时,依然巍然地意味着悠悠流逝的时间。”这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经典小说《钟鼓楼》书中的文字

钟楼和鼓楼,相隔约100米,它们中间是一个休闲的小广场。

现存的钟楼是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修建的。楼高33米,砖石结构。


钟鼓楼(昔日暮鼓晨钟),白米斜街

钟楼

现存鼓楼建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为单体的木结构建筑,建在高砖台基上。台基高4米,楼高约46米。


钟鼓楼(昔日暮鼓晨钟),白米斜街

鼓楼


钟鼓楼(昔日暮鼓晨钟),白米斜街

鼓楼侧拍

北京钟鼓、鼓报时时,都是敲108下,方法就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并且快慢相间,通敲两遍。

我国古人用“108”代表一年,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72候,三者相加刚好108。

古代的报时其实就是报更

古代的一更到五更分别是今天的: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即从晚上19:00到第二天早上5:00共分为五更。

报更从一更开始报,每日报时始于“暮鼓”,止于“晨钟”。

北京钟鼓楼在600多年的报时历史中,始终沿用“暮鼓晨钟”的报时方法。


鼓楼再往南走,不远有一条古老的胡同,白米斜街。

张之洞,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奉调回京时曾在这里居住,在这里大约住了两年。

故居至今保留比较完整,门口的石狮没有了,但照壁还在。

钟鼓楼(昔日暮鼓晨钟),白米斜街

路牌


钟鼓楼(昔日暮鼓晨钟),白米斜街


钟鼓楼(昔日暮鼓晨钟),白米斜街

张之洞故居

钟鼓楼(昔日暮鼓晨钟),白米斜街

照壁

钟鼓楼(昔日暮鼓晨钟),白米斜街

饱经沧桑的白米斜街走到今天,可谓闹中取静之地。被四周的热闹包围着,犹如一位老者,依旧安详平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钟鼓楼   暮鼓晨钟   白米   钟楼   鼓楼   台基   照壁   故居   公元   昔日   五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