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被“锁死”?存取款超“这个数”要被严查,已有三地试行


在国人心中,银行是非常可靠的机构,人们对其有着高度的信任。而且除了安全外,银行还有部分的利息,所以大部分人也都把银行当作了存款理财“好助手”。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统计,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36.07万亿元,同比增长9.2%。2022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增加2627亿元,住户存款增加5.41万亿元。


居民存款被“锁死”?存取款超“这个数”要被严查,已有三地试行

可以看出,虽然“提前消费”的人不在少数,但居民的存钱意识仍在不断提高。当然,作为最贴近人们生活、最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对银行的监管也尤为重要。因此,我国的监管部门对银行这类金融机构的合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例如,“第二代征信系统”和“贷款政策”等相继推出。众所周知,今年1月份,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其中提到,个人在银行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时,需要核实身份,登记资金来源和用途,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不过在2月21日晚间,我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原本准备在今年3月1号施行的有关金融机构客户资料管理办法,因为技术上的原因要延缓施行。


居民存款被“锁死”?存取款超“这个数”要被严查,已有三地试行

对于《办法》的暂缓实施,人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法》发布后,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提出,《办法》对不同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金融机构需要修订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并进行人员培训。但防范交易风险始终是银行贯彻到底的原则。


实际上,早于2020年,央行就在河北、浙江以及深圳三地对大额现金管理进行了试点实施。在已试点的三个地区,对公账户管理金额起点为50万元,对私账户管理金额起点河北为10万元,浙江为30万元,深圳为20万元。


居民存款被“锁死”?存取款超“这个数”要被严查,已有三地试行

也就是说,当用户存取款达到上述金额后,银行需要明确客户预约的时间、渠道和信息要素,并保存预约信息。以河北省为例,当个人储户存取款金额一次性达到10万元以上,银行将明确“登记”预约时间和渠道等关键信息,并报当地央行监管。此外,如今“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需登记”只是暂缓实施,相信在进一步优化后还会实施。不过也有人表示不理解:明明是自己的钱还不能自己做决定了吗?


居民存款被“锁死”?存取款超“这个数”要被严查,已有三地试行

事实上,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一些人拿现金洗钱或做其他非法的事情。要知道,与移动支付相比,现金具有隐蔽性和不可追踪性等特点,它很容易被用于腐败贿赂、逃税等非法行为。此外,央行也曾明确表示,大额现金管理对优化社会治理、打击金融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洗钱、腐败、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另一方面还能保障个人资金安全。还有不少人担心存取钱流程变得繁琐,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存取款。


居民存款被“锁死”?存取款超“这个数”要被严查,已有三地试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移动支付十分便捷的环境下,现金使用的比例正在下降,普通储户使用大量现金的情况相对较少。此外,据相关数据,目前我国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存取业务笔数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总体而言,有关个人现金存取款的规定对客户处理现金业务的影响不大。


由此看来对于普通储户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提取太多现金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新规定不会对大额现金管理产生太大影响。同时,同时也有专业人士表示,如果个人去取款或存款,只需要回答银行关于存取款的相关问题,只要你的资金来源正规、用途正当就可以直接办理了,并而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居民存款被“锁死”?存取款超“这个数”要被严查,已有三地试行

换句话说,我们大多数人通常会存钱或取款的数额并不大,也不需要登记。即使你达到了大额现金管理的起点,只要你的存款来源和提款目的合法,并且你按照规定预约登记,就不会受到限制。


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下,只有加强资金监管,才能有效减少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储户的资本安全。总之,这项规定不会限制你的消费,但会以更安全的方式保护你的合法权益。从长远来看,大额现金管理在全国推广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最好保持低调,想玩“套路”逃过银行监管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9-22

标签:存款   储户   央行   金融机构   金额   现金   居民   客户   业务   银行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