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新书《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发布,这是他写的第三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

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

第一本是2017年编写的《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第二本是2020年编写的《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针对这本新书,李彦宏以第一视角浅谈了他一些想法与观点,以下为他 以“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为题发表的文章摘选。

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

原文:

这本书写作的时间大多在节假日,妻子看到我总是坐在电脑前面一动不动,就好奇地问我在干吗?我说“在写书,一本讲智能交通的书”。她出人意料地说了一句——“你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听了很受用,于是就写得越发起劲了。

我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在北京大学读的本科专业是“信息管理”,学的是如何建立一套庞大的知识管理体系,只不过后来这个体系被迅速计算机化了而已。如果没有互联网,也许今天的我会坐在某个大学的图书馆里,日复一日地给图书编写目录吧。当然,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这也意味着,从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大的书何其多也,虽然我爱好并且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计算机,但在燕园之中、书山墨海的熏陶下,我对书始终有一种敬畏之情。

1998年,在响应国家召唤、回国创业之前,我颇为“不务正业”地写了一本小书——《硅谷商战》,讲述在硅谷多年间,发生在我身边的商战故事。当时国内对于硅谷的高科技发展史、竞争史非常关注,也有很多报道,但罕有以第一视角和亲身经历来讲述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作品。我恰好有这样的条件,同时又觉得介绍硅谷的发展,对于中国高科技行业寻求跨越式赶超或许有所借鉴,所以即使当时非常忙碌,但还是抽空完成了这本小书。这也是我在国内第一次正式出版个人专著。

虽然当时已经接触了大量计算机相关的信息,但我还是选择了以书为载体,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信息载体里,书的信息密度更大、对事实和知识的表述更为系统和严谨。而与之相应的,是当时国内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知识(信息)体系,以及人们获取信息的不平等和不便捷。

这种状况也更加坚定了我创办百度的初心,那就是让人们更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而后的20年,搜索引擎果然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使用知识的方式;百度也从最初的信息检索,进化出了当今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果然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用知识沉淀思考,以期对时代的发展或多或少起到一些正向推动的作用,这可能才是我的初心所在。

如果说,《智能革命》是一部科普书,重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是为了让公众对人工智能有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认知;那么《智能经济》已经不完全志在科普,而是着眼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工智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基建、新动能的价值所在。

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

而《智能交通》这本书写作的初心和设定的出发点,比以上两本的定位,还要更为深入一些——希望探讨的是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如何将交通事故降低90%,如何助力国家“3060”双碳目标达成,以及未来城市应该是怎么样等问题。

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

交通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算是一个的细分领域,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却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民生问题、一个跟每一个人的每一天都息息相关的问题、一个仅靠市场力量不能真正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充分凝聚共识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

我之前谈到过自动驾驶的三重境界,在写智能交通这本书,我自己也经历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研究和收集”,我认真地研究了人类的交通简史,并试图在书中呈现出这个领域信息和知识的丰富性,以及历史的颗粒度,也整理了不少国际交通领域的理念和实践。

第二重境界是“认知”,就是基于这些知识和实践,构建一个逻辑和认知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用来解释书中所述人工智能和交通领域理念和实践背后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第三重境界是“推演”,这里的“推演”,不是空想,而是基于现有的事实、结合前沿技术,去设想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甚至智能社会,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改变,“以终为始”去寻求最优解。

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

在我看来,智能交通时代的拐点已经到来。我非常庆幸,当我们国家有领先的科技人才红利,当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当我们有 “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这样的政策理念的时候,在其他地方没有的场景,在我们这里会有;在其他地方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有机会首先去解决。

我想再次强调,人工智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技术,而不是概念;人工智能也是一种思想,而不仅仅是具体的工程化问题。只有从思想体系的高度加以认识,才能谋全局;从实体技术的角度加以思考,才能更好的付诸实践。这个过程无疑是漫长的,这本书也不过是无数的努力中的一点凝聚。

继续向前思考,继续书写历史,不负与这个创新的智能时代相遇,是我们的承诺,也是希望。

(原文作者/李彦宏 图片由百度提供)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硅谷   初心   人工智能   境界   人类   领域   未来   交通   智能   知识   时代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