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超过预产期3周,医生剖开后忍住没吐,婆婆心疼得直流眼泪

通常情况下,医生给孕妈妈们推算的预产期未必准确,大多数都会提前或是推迟,提前的情况会更多一些。但如果是推迟,只要没有超过太长时间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否则可能带来的危险也很大。


产妇超过预产期3周,医生剖开后忍住没吐,婆婆心疼得直流眼泪

案例:产妇超过预产期3周,医生剖开后忍住没吐,婆婆心疼得直流眼泪

小林在到了孕晚期,医生给她推算了预产期,当时让她做好准备,如果有发现胎儿发动的信号,就要赶来医院待产。可是小林一直等到了预产期那一天,肚子里的宝宝也没有什么动静,所以小林就去医院做了一番详细的检查,随后,医生告诉她,目前胎宝宝还没有要出来的迹象,可以多等几天。

之所小林便回到了家里,小林的婆婆得知这件事之后,就告诉小林,“不用着急,孩子什么时候出来都是天注定的福分,而且人家都说,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待的时间越长,说明发育更完全,将来也会更聪明的。”随后小林的婆婆还例举了一些亲朋好友的例子,说是人家的孩子当时也是超期分娩,现在人家孩子各个都很有出息。


产妇超过预产期3周,医生剖开后忍住没吐,婆婆心疼得直流眼泪

听到婆婆这么说,小林觉得更靠谱了,所以就在家等着胎宝宝的发动信号,就这么等着,直到两周后,小林突然感到一阵轻微的疼痛感,还以为是要发动了,可是没想到,没多久就没什么感觉了。因为在孕晚期时经常有假性宫缩痛感,所以小林也以为是假性宫缩,也就没在意。

等到又过了一周,小林的肚子还是没有什么动静,这下小林坐不住了,也开始担心了,所以就去医院做检查。结果这一检查,医生告知得赶紧做剖腹产,否则肚子里的宝宝可就危险了。


产妇超过预产期3周,医生剖开后忍住没吐,婆婆心疼得直流眼泪

在剖腹产的过程中,胎宝宝的羊水环境被污染的很严重,胎粪也比较多,孕妈妈的肚子剖开,味道都是冲的,在场的医生和护士还是强忍着没吐。可能因为在孕妈妈的肚子里待的太久,胎儿开始缺氧,呼吸顺畅也受到影响,以至于宝宝刚取出来的时候,脸色都是发紫的。婆婆抱到孙子的时候心疼的直掉眼泪,在听到医生说暂时不知道有无脑缺氧的情况时,更是感到后悔不已。


产妇超过预产期3周,医生剖开后忍住没吐,婆婆心疼得直流眼泪

01 超过预产期妊娠有什么危害?

不少女性会遇到超过预产期,但是肚子里的宝宝还是没有什么动静,有些孕妈妈可能觉得危害性不大,索性就等着宝宝自己发动,殊不知,可能引起的危险很大。

要知道,当胎宝宝在肚子里超过40周以后,胎盘就会开始慢慢老化,就不能够给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而且羊水的净化功能也会慢慢弱化,胎儿的呼吸也就会受到影响。

如果胎儿超期妊娠时间较长,那么后期胎宝宝就会排出胎便,影响到羊水环境,如果胎儿这时候吸入胎便,更容易引起宫内窒息的情况。当然,更常见的是胎宝宝因为缺氧而引起的脑发育受损,很可能损伤脑神经,最后发展成脑瘫的情况。


产妇超过预产期3周,医生剖开后忍住没吐,婆婆心疼得直流眼泪

除此之外,超期妊娠的情况下,胎宝宝因为营养吸收不足,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也就容易影响到抵抗力,从而使得免疫力下降,这种情况甚至还不如足月儿,而不是像孕妈妈们所认为的那样,胎儿在肚子里待的时间越长,体质就越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对于孕妈妈们自身来说,超期妊娠的危害也很大,通常超期妊娠都不能选择顺产,因为这个时候的胎儿骨骼发育较为成熟,所以在分娩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卡壳”的情况,导致难产情况发生。


产妇超过预产期3周,医生剖开后忍住没吐,婆婆心疼得直流眼泪

在这里也要提醒孕妈妈们,如果发现胎儿在40周左右还没有发动的迹象,就要去医院做详细检查,听听医生的意见,如果医生让回家等待,那可以先等待。但是即便是在家里,也要定时监测胎心情况,若有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在第一时间前往医院。

还要注意的是,有些超期妊娠的胎宝宝,即便在肚子里感觉到不适,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动静。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宝宝明明在慢慢失去活力,可是孕妈妈却没有任何察觉的原因。因此,孕妈妈们若有超期妊娠的情况,一定要隔几天就去一趟医院做检查,不能坐在家里 干等,否则风险是极大的。

孕妈妈们平时也要适当锻炼,这样也能刺激胎宝宝早点出来,而不是还“赖”在妈妈的肚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预产期   婆婆   医生   羊水   产妇   胎儿   动静   心疼   眼泪   妈妈   情况   宝宝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