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泽东在孔庙为啥说“孔夫子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


1952年,由于当时国内国际的情况,毛泽东日理万机,操劳过度。为了更有精力忙于工作,毛泽东被安排休假。10月25日至11月1日,毛泽东的7天休假是在山东度过的。这期间,毛泽东参观了济南、曲阜、徐州(当时属于山东省)的一些景点。

参观曲阜是在10月28日这天。在时任曲阜县县委书记孔子玉的陪同下,毛泽东一行首先参观了孔庙。孔庙,是历代封建王朝祭奠孔子的地方。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文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孔庙便被古代帝王所器重。孔庙的建筑群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说,孔庙与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建筑群。

1952年,毛泽东在孔庙为啥说“孔夫子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

孔庙杏坛(图片来源于网络)

毛泽东一行从东华门进入,迎面看到的是13个御碑亭。碑亭分列南北,南边8个,北边5个。亭内有53幢石碑,分别由唐、宋、金、元、明、清皇帝所立。仅看这些石碑,浓浓的历史感便扑面而来。

随后,穿过大成门来到杏坛。孔子玉向毛泽东介绍道:“这是杏坛,据史书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返回鲁国后,曾在杏树下设坛讲学,所以在孔庙修建了杏坛。”这里,古老的有柏桧仍旧苍翠的,朱红的廊柱泛着光芒,金色的屋顶重叠错落,似有远古的读书声隐隐传来。

毛泽东在杏坛稍作停留后,便健步登上石阶,径直来到大成殿前。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算是孔庙瑰宝级的建筑,据说仅比故宫的太和殿矮半砖,且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1952年,毛泽东在孔庙为啥说“孔夫子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

大成殿(图片来源于网络)

毛泽东盯着三个金色大字的“大成殿”招牌看了一会儿,又向陪同人员讲解起来:“‘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清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这里,孟子把孔子和几位先圣先贤进行比较,找出了圣’之所在。”毛泽东如此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陪同人员惊讶于他的学问之深。什么叫博览群书,毛泽东就是最好的例子。


1952年,毛泽东在孔庙为啥说“孔夫子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

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在孔庙大成殿参观龙柱

毛泽东继续讲道:“由于孔子的思想比较符合统治阶级的胃口,历代统治阶级给孔子戴了很多高帽子,因此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哀公就尊称孔子为‘尼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需术’,孔学取得统治地位。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唐高宗称孔子为‘文宣王’。宋朝加号孔子‘先圣文宣王’。元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朝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在历代统治阶级的地位如何一步步提升,就在毛泽东引经据典的描述中,一一展现出来。

说到这里,毛泽东略微停顿了一会儿,然后幽默地说道:“孔夫子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啊。”听完此话,陪同人员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在头条看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孔庙   太和殿   曲阜   孟子   故宫   大成   孔夫子   碑亭   孔子   杏坛   统治阶级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