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小时新闻客户端

等咖啡的五分钟里,魏祝挺迅速地画了一张地图:浙江全境,向北延伸至上海、江苏南。这是吴越国以及宋代“两浙西路”、“两浙东路”所涵盖的版图。

宋时称钱塘江为“浙江”;“路”,等同于今天“省”的概念,当时以钱塘江为界,以北称“浙西”,以南为“浙东”。

魏祝挺是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馆员,研究吴越国佛教考古与文物。“受到五代吴越国的影响,宋代,江南地区出现了建造佛塔的高峰——在当代,塔也是地面遗存最多的宋代古建筑。”

魏祝挺大脑里有近三百座江南古塔的资料,他如数家珍地在地图上标出了十六座代表,以杭州(六和塔,闸口白塔)为出发点,分别走宋代的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

-湖州(飞英塔)-上海(龙华塔,松江方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瑞光塔,报恩寺塔)-南京(栖霞山舍利塔)

-绍兴(大善寺塔)-宁波(天封塔)-台州(黄岩灵石寺塔)-温州(温州国安寺石塔)-丽水(灵鹫寺七佛塔)--衢州(龙游湖镇舍利塔)-金华(浦江龙德寺塔)

它们组成了“寻宋江南1.0版”的两条“访塔之旅”。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吴越塔幢总分布图 (魏祝挺制图)

浙江古塔众多,其中很多是吴越时期所建。吴越钱氏历代崇信佛教,大兴寺塔,数十年不断。仅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吴越国西府杭州一地,在八十余年历史中,就有上百所寺院的营造,盛极一时。

《西湖游览志馀》评价,“杭州内外山及湖山之间,唐以前为三百六十寺,及钱氏立国,宋朝南渡,增为四百八十,海内都会未有加于此者。”

清代学者朱彝尊有云:“寺塔之建,吴越武肃倍于九国。”正体现了后代人对吴越寺塔营造的认知。吴越国后期钱弘俶时代,佛塔营造更是达到了巅峰,留下众多传世名塔,如雷峰塔、保俶塔、云岩寺塔、闸口白塔等。其高超的营造技艺也传播到了中原,为后世辽塔、宋塔之营造提供了蓝本,同时也被吸收到了北宋末期《营造法式》一书中,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遗产。

玩去

这样的访塔,今人流行语讲“打卡”,玩去,这是继承了宋代人的理念。

从唐至宋代,佛教开始世俗化,佛塔这种寺院的核心建筑,由圣物慢慢转变成了景观——

远眺一座高耸入云的塔:

吴越国人心中无比虔诚,发愿:“阿弥陀佛,要去拜拜。”

等宋人站到同样的位置,惊叹:“飞阁流丹!”心里想的大概也是,要爬上去,打卡。

走近去,到了一座寺院内:

宋代以前,一般只有寺院里专门的僧人可以登上佛塔,去上供、洒扫;世人只能在地面绕塔参拜。

但是宋人,真的有机会登塔——与方丈谈笑风生间,可能就受邀“上塔看看?一览西湖。”

能够登塔的宋人,主要是宋代文人群体。千百年前,士人们为登塔这件风雅事,专门留下了作文,这是宋代前所未有的。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日本奈良法隆寺塔(魏祝挺摄)

6世纪,中国的造塔技术,由朝鲜半岛的百济、高句丽、新罗,间接传入日本。7-8世纪,直接受到中国技术影响。9世纪以来,日本一直延续6-8世纪的中国式塔风格。

但是日本的古塔,都不能登临。

最高层

魏祝挺的三百座“塔库”里,大约有两百座已经不存于世,包括曾经矗立在杭州境内的50余座佛塔。

但是宋朝时,有人见识过杭州登峰造极的塔林——王安石(1021-1086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西园雅集(局部) 南宋 马远 绢本水墨淡设色 (美)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两宋时期偃武修文,通过科举制度,形成了文官体系,新出现了士大夫阶层。士人们游于艺的修养,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整体的精神追求中得到提升,风雅,成为一时之风。

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在浙江鄞县(宁波)县长任满后,王安石启程从回江西老家;途中他路过杭州,写了一首“登飞来峰”七言诗,留下了千古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魏祝挺考辩出王安石所讲的这座“千寻塔”,是神尼舍利塔。这座已经倒塌的佛塔,遗址在杭州灵隐飞来峰。

今天站在飞来峰顶——神尼舍利塔曾经的塔顶位置,一直向东望,就是钱塘江入海口,“鸡鸣见日升”之处。

按照佛教的传统,塔是专门埋藏佛祖遗骨舍利的建筑,塔中藏舍利的暗室,在地下叫“地宫”,在塔上层叫“天宫”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杭州飞来峰神尼舍利塔遗址 魏祝挺摄

不知道这位时年29岁的北宋文人官员,当时是否于拂晓登塔,在最高层亲历东方既白,但是他踌躇满志、万丈豪情,强烈地“想上去”有一番作为的志向,跃然诗中。

17年后,宋神宗将46岁的王安石,从江宁知府任上调回东京任翰林学士;再两年后, 朝廷下诏实行“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1021-1086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宋代与唐代明显不同,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等人才学横溢,同时也都曾在政界施展身手。当时士大夫不仅把自己当作文化主体和道德主体,还将自己视为政治主体,以天下为己任。

躺平

两百多年后的杭州,另外有一位著名的士人,却在登临一座塔顶后,作了首表示“想下来”的诗。

南宋晚期宋理宗时期政局稳定,这其中,丞相郑清之(1176-1252年)厥功至伟,他辅佐理宗变革图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位高权重的郑清之,在钱塘江畔六和塔顶感叹:“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1980年法国摄影师Marie Mathelin拍摄的杭州六合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是一首“躺平诗”呀。

郑清之中晚年政治失意,心情苦闷。在艰难时期过去后,这位曾经的朝廷重臣心态明显变化,据说他罢政下野,每天悠哉游哉,泛舟望湖,吟诗对酒。

“宋代文人登塔,他们的感情和宗教联系不大,他们赋诗更多表达的是人生感悟。”魏祝挺说,这是两宋时期,社会更加人文化趋势的体现,宋人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郑清之是南宋丽泽学派的学者,也是当时文坛重要的诗人,引领政坛到文学界的新气象。在面对个人无法控制的境遇时,宋代文人试图找到自我的方向;这种方向感,古贤称为“仰望星空”。图片来源:郑氏宗亲网

募资

郑清之先生登顶的这座六和塔,是今天杭州地面上所剩的唯一一座可登临的宋塔(宋代砖身,清代木构外檐)。

它最初在开宝三年(970),由吴越王主持建造,以镇钱塘江潮。这座九层砖身木檐塔,在宣和年间(1119-1126)被方腊起义军烧毁。

南宋绍兴癸酉二十六年(1156),僧人组织重建六和塔。到1164年,修葺完成后的六和塔为一座砖身木檐塔,七层。

这场盛大的重修,当时由寺院向老百姓募集资金完成:从砖身的雕饰,到塔内的壁画、造像,到外檐的木构,花了应该有数万贯之巨,相当于今天好几千万人民币。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杭州六和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古塔的木构部分基本上历代都需要重修,大小规模视情况而定。

比如,乾隆六下江南,七上六和塔的这座六和塔,是在雍正时期,由浙江总督李卫主持重修。

今人所见六和塔的外檐木构,于太平天国之后,由杭州官员朱智募款于1899年重修。

之所以能在民间募到这么大一笔钱——当然了,江南人非常有钱——是因为跟文人相比,庶民仍然十分崇尚拜塔(他们那时候也还不能随意登塔),乐于成为佛塔的供养人。

魏祝挺设计的访塔线路里,苏州瑞光塔在1978年时,发现了一大批宋代文物:楠木黑漆嵌螺甸经箱,碧纸金书写经,铜佛像、彩绘观音等等。这其中最宝贵、最了不起的,是一座真珠舍利宝幢。

这件文物是今天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不仅是一件佛事用具,更是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一件集大成作品——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湛都是世所罕见的。

另有一座台州黄岩灵石寺塔,在1980年代大修时,发现了七层天宫(按照佛教的传统,塔是专门埋藏佛祖遗身舍利的建筑,塔中藏舍利的暗室,在地下叫“地宫”,在塔上层叫“天宫”)——一般一座塔就一层天宫,由虔诚的供奉人赞助供养品。

“这说明宋代的塔,是分层由老百姓供养的。”民间投资愿望太强烈。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宋代寺院交易地图 魏祝挺绘

在宋代,佛寺逐渐开放。寺院是一个融入百姓生活的公共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寺院里的神圣空间,全是民间集市,人声鼎沸。

南宋虽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但是应该继承了北宋的风俗,甚至寺院应该更加世俗化——

《东京梦华录》专门回忆了北宋末年大相国寺的万姓交易:寺院的山门前,卖的是珍禽奇兽;第二、三道门露天跳蚤市场,买卖日常物品;佛殿两边的走廊,各寺院的师姑卖绣作、珠翠、头面等;佛殿后面,文玩市场;后廊,都是占卜、算卦摊位。

词人李清照就是相国寺市集的常客,她在文章里说过:“予以建中辛巳归赵氏,时丞相作吏部侍郎,家素贫俭,德甫在太学,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后二年,从宦,便有穷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传见未见书,买名人书画,古奇器。”

西湖十景

宋代百姓虽然不能随意登塔,但是在文人开发出了登塔之观景功能后,塔景,开始发展成为全民旅游打卡点。

最直接的证据,当然是南宋时期提出的“西湖十景”里,塔就占了三景:双峰插云,三潭映月,雷峰夕照。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在南宋地方志《咸淳临安志》中,塔,已经作为景观被描述。

在南宋时期,塔景,也被艺术家描绘在画作中。

叶肖岩(南宋画家)《西湖十景图册》之三潭映月 图片来源:北京金尚画廊微博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叶肖岩(南宋画家)《西湖十景图册》之三潭映月 图片来源:北京金尚画廊微博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叶肖岩(南宋画家)《西湖十景图册》之雷峰夕照 图片来源:北京金尚画廊微博

作为景观,前朝从未记录过塔的信息。这件事情关乎宋人对佛塔认知的变迁,也确实是有待时间的积淀——

吴越时期,江南几百座塔不是始建就是修缮一新的,加上当时造塔有一定建筑规制,“塔之林”看上去是整齐划一的,完全体现神圣感。

经过几百年,西湖上能看到的塔开始变了:

古人评点杭州古塔时,曾云雷峰塔如老翁、保俶塔如少女,而六和塔如将军——有的塔沧桑了;有的塔瘦了,有的则胖了,这带来了错落的审美意趣。(点击阅读:六和塔“变胖”的故事)

加上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岚翠雾白,晚霞普照,皓月当空,水天相映——只此远观,塔在其中,就变得十分动人。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1930年代梁思成先生拍的杭州几座塔,其中六和塔(左上)“胖了”,雷峰塔(只剩砖身)(左下)“沧桑”了,保俶塔(只剩砖身)(右下)“瘦了”了 图片来源:《梁思成文集第二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寻宋江南”·访塔

今人的幸福在于,我们既可以远望如此仙境;又可以进入宝塔,近观细节,登顶高处,回望湖山。

“寻宋江南”的这条访塔线路,或许能提供给大家一种穿越回宋朝的观看途径:由“塔”这个微观视角,感受到宋代近代文明的发端,宋人开放创新的风气;以见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之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路线

两浙西路:杭州(六和塔,闸口白塔)-湖州(飞英塔)-上海(龙华塔,松江方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瑞光塔,报恩寺塔)-南京(栖霞山舍利塔)

两浙东路:杭州(六和塔,闸口白塔)-绍兴(大善寺塔)-宁波(天封塔)-台州(黄岩灵石寺塔)-温州(温州国安寺石塔)-丽水(灵鹫寺七佛塔)--衢州(龙游湖镇舍利塔)-金华(浦江龙德寺塔)

杭州闸口白塔

中国最精美的模型塔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杭州闸口白塔 魏祝挺摄

六和塔

梁思成嫌弃的粗苯外观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杭州六和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湖州飞英塔

中国唯一存世的塔中塔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湖州飞英塔 魏祝挺摄

上海龙华塔

最标准的中国pagoda(八角塔)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上海龙华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松江方塔

延续古老的方形平面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松江方塔 魏祝挺摄

虎丘云岩寺塔

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虎丘云岩寺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苏州瑞光塔

探索小学生发现的天宫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苏州瑞光塔 魏祝挺摄

苏州报恩寺塔

高达76米的现存江南最高塔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苏州报恩寺塔 魏祝挺摄

南京栖霞山舍利塔

精美的“八相成道图”石雕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南京栖霞山舍利塔 魏祝挺摄

绍兴大善塔

5000斤重的覆钵顶“铁帽子”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绍兴大善塔 魏祝挺摄

宁波天封塔

地宫银殿精美绝伦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宁波天封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台州黄岩灵石寺石塔

七层天宫如同百宝锦囊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台州黄岩灵石寺石塔 魏祝挺摄

温州国安寺石塔

浙南地区精美的北宋石塔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温州国安寺石塔 项绍雄摄

丽水灵鹫寺七佛塔

守护寺院的七个卫士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丽水灵鹫寺七佛塔 魏祝挺摄

衢州龙游湖镇舍利塔

砖身砖檐塔的早期尝试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衢州龙游湖镇舍利塔 魏祝挺摄

金华浦江龙德寺塔

单套筒塔身空间的几何之美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 读一首宋诗

金华浦江龙德寺塔 魏祝挺摄

注释:

① 南京不属于两浙西路范畴

②《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③《咏六和塔》 郑清之

经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

④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在解读《清明上河图》(北宋 张择端画)时,曾经提到“北宋当时的年税收最高达到1.6亿贯,合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2080亿元,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了,没有哪个国家能超过当时开封城的GDP。”

按照这个算法,南宋重修六和塔的费用,大约合人民币几千万。

参考文献:

【1】魏祝挺 吴越国佛塔经幢通考以及形制分布的初步研究

【2】邓小南 宋朝美学十讲·宋朝的立国形势

宋朝美学十讲·宋朝的文化风气

宋朝美学十讲·宋代士人对于意境的追求

(原题为《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读一首宋诗》原作者章咪佳。编辑张钟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浙西   灵石   白塔   佛塔   苏州   南宋   杭州   寺院   宋代   中国   宋江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